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秸秆还田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及冬小麦-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赵邦青
    198-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胶东半岛小麦-玉米周年产量与耕层理化性状的影响,为该区域土壤培肥及小麦-玉米均衡增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小麦和玉米秸秆均不还田(CK)、小麦秸秆还田玉米秸秆不还田(W1M0)、小麦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还田(W0M1)、小麦和玉米秸秆均还田(W1M1).结果秸秆还田处理尤其是W1M1处理显著提高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含量,增幅达14.22%与33.25%;显著提高土壤全氮、速效氮、速效磷与速效钾含量.与CK相比,W1M0处理通过提高穗粒数显著提高夏玉米籽粒产量;W0M1则对冬小麦的增产效应更为显著,其主要原因是单位面积粒数的提高;各秸秆还田处理均提高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以W1M1处理最优,增产幅度达18.51%.[结论]在胶东半岛地区,双季秸秆还田模式能够协同提高耕层土壤质量与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

    有机碳土壤养分周年产量耕层秸秆还田模式

    我国与日本有机畜禽养殖标准的比较

    刁品春范雪梅
    203-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际有机畜产品蓬勃发展之际,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日两国基于欧盟有机标准,起草并建立了自己国家的有机畜禽产品法规,规范了有机畜禽产品生产和销售,促进了有机畜禽产业的发展.分别从转换期、畜禽繁殖和引入、饲料、饲养条件、疾病防治和非治疗性手术、运输和屠宰、有害生物防治、产品检测进行了详细比较,研究了两国有机养殖业标准的异同点.通过中、日两国有机畜禽标准的比较,了解日本有机畜禽养殖标准的优势并加以借鉴,完善我国的有机畜禽养殖标准和管理体系.

    有机产品畜禽养殖标准比较日本

    红曲霉菌株CS-5筛选及不产桔霉素机理研究

    杨华刘丹马博雅王旭锋...
    206-210,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从红曲米中分离出来的12株红曲霉进行桔霉素产量检测,筛选出一株在大米培养基和YES培养基中均不产桔霉素的红曲霉菌株CS-5.对CS-5进行基因分析,发现在红曲霉CS-5的桔霉素合成基因簇中缺少ctnA和ctnE基因(ctnA是桔霉素合成途径中的激活基因,ctnE是脱氢酶的编码基因);红曲霉CS-5上ctnF和ctnH基因与Monascus aurantiacu(Gen Bank accession No.EU309474)同源基因(ctnF和ctnH基因分别编码变位酶和短链脱氢酶)同源性仅为71%和76%;同时发现,orf5基因(编码膜转运蛋白)在mRNA上不表达.结果表明:红曲霉的桔霉素发酵特性与其基因结构紧密相关.ctnA和ctnE基因的缺失、ctnF和ctnH基因的低同源性以及orf5基因不表达可能导致桔霉素合成途径被中断或桔霉素无法被转运到细胞膜外.这些可能是导致红曲霉CS-5不产桔霉素的关键原因.该研究为根据基因结构筛选不产桔霉素的红曲霉菌株提供了理论依据.

    红曲霉CS-5桔霉素同源性

    洋甘菊挥发油应用研究

    袁艺王丹孙宝新张洪恩...
    21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洋甘菊挥发油抗炎舒敏、抗氧化及防晒等作用.[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德国洋甘菊挥发油,紫外分光法检测洋甘菊挥发油对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Elson-Morgan法测定洋甘菊挥发油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作用;胶带法测定洋甘菊挥发油防晒作用.[结果]洋甘菊挥发油得率为0.841%;在研究范围内,挥发油浓度为15 mg/mL时,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率达到最大值(61.7%);挥发油浓度为30 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最大值(96.2%);挥发油浓度为150μg/mL时,ABTS自由基清除率达到最大值(94.9%).胶带法研究挥发油防晒效果,在280~320 nm处吸光度均大于1,有一定的防晒效果.[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洋甘菊挥发油具有抗炎舒敏、抗氧化、防晒等作用.

    洋甘菊挥发油消炎舒敏抗氧化防晒

    响应面法优化车前草多糖超声工艺及抗氧化研究

    邱曼榆丘振文谭汉添
    214-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车前草多糖的超声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能力.[方法]以车前草多糖(PLP)含量为评价指标,结合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车前草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获取最优技术参数;此外,对车前草多糖进行·OH和O2·-清除能力的考察以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车前草多糖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1℃、超声时间68 min、料液比1:34,在此条件下,PLP含量可达12.25%±0.18%(n=3),与理论值仅相差0.12%;此外,当车前草多糖浓度为1 mg/mL时,其对O2·-和·OH的清除率分别为75.46%±0.54%和70.17%±0.94%.[结论]基于响应面法优化的车前草多糖超声提取工艺准确可行,可用于车前草多糖的提取;车前草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车前草多糖响应面法超声提取工艺抗氧化活性

    铁皮石斛组织培养苗活性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姜硕许哲祥吴桐郑春英...
    218-219,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铁皮石斛组织培养苗活性成分变化规律,探讨其与组培苗生长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比色法和HPLC法对不同培养时间的铁皮石斛组织培养苗中多糖和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铁皮石斛组织培养苗中活性成分也不断增长,二者呈现出正相关性.[结论]采用活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可监测铁皮石斛组织培养苗的质量.

    铁皮石斛组织培养苗多糖黄酮变化规律

    薰衣草精油微胶囊制备条件的优化

    郑健琨李慕春王爱霞陈国通...
    220-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提高薰衣草精油的稳定性、延缓精油的释放速度、拓宽其应用领域奠定基础.[方法]使用微胶囊造粒仪B-395制备薰衣草精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对影响薰衣草精油微胶囊化包埋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精油的包埋率进行测定,确定薰衣草精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薰衣草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参数为海藻酸钠2.0%,明胶3.0%,壳聚糖0.10%,氯化钙2.5%.[结论]此条件下制备的薰衣草精油微胶囊具有较高的包埋率,减少了精油成分的挥发,拓宽了精油的应用领域.

    薰衣草精油微胶囊造粒仪包埋率

    气相色谱法检测婴幼儿奶粉中碘含量方法的优化

    曹叶中蔡文
    223-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气相色谱法检测婴幼儿奶粉中的碘含量方法优化.[方法]使用3-戊酮替代丁酮作为衍生试剂,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奶粉中的碘含量,建立戊酮反应最佳的衍生条件.[结果]使用3-戊酮作为衍生试剂检测样品奶粉中碘最优条件为1.0 mL硫酸、0.5 mL戊酮、1.0 mL双氧水,40 min暗处衍生;方法标准曲线线性范围良好(R2>0.9990);加标回收试验显示回收率均在93.4%~95.6%,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45%~3.70%.[结论]该方法对婴幼儿奶粉中碘的检测结果稳定可靠,可为我国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碘的测定提供参考.

    婴幼儿奶粉气相色谱法3-戊酮衍生含量测定优化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醇溶性物质组成差异

    汪生陈冠军臧丹丹胡江玲...
    226-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中醇溶性差异物质.[方法]通过70%甲醇提取和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分析,结合保留时间的规律和数据库匹配鉴定物质,依据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表明两者间物质存在显著差异,结合模型的变量重要因子和非参数检验,筛选差异物质.[结果]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中共鉴定出100个化合物.通过统计分析,2种普洱茶中筛选出32个差异物质,其中氨基酸类、嘌呤类、儿茶素类和没食子儿茶素类等物质在2组中的含量差异显著.[结论]建立的方法为合理科学解释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功效提供一定的依据.

    普洱生茶普洱熟茶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代谢组学

    番茄中农药残留现状调查与风险评估

    黄晓春周禹赵丽丽段晓然...
    231-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评估番茄中农药残留现状,采用QuEChERS法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技术,测定37份番茄中的42种农药的残留量,并运用安全指数法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农药残留合格率100%,农药残留样本检出率为51.35%,农药种类检出率为21.43%.检出的肟菌酯、吡唑醚菊酯、霜霉威、烯酰吗啉、噻虫胺、噻虫嗪、多菌灵、嘧霉胺和腐霉利的最大残留检测值分别为0.063、0.030、0.068、0.062、0.041、0.040、0.054、0.015和0.073 mg/kg,其他农药未检出.结合最大残留限量(MRL)、安全指数分析,该批番茄中42种农药残留超标率为0,安全指数在0~0.002490.表明该批番茄中的42种农药残留量对人体健康均无影响.

    QuEChERS番茄农药残留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气相色谱-质谱法现场调查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