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江三角洲白山羊不同杂交组合早期生长发育性状研究

    花卫华朱亚军聂德华王姣...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长江三角洲白山羊不同杂交组合生长发育的差异,以长江三角洲白山羊为母本、以萨能奶山羊和波尔山羊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分析萨白F1、波萨白F2和长江三角洲白山羊F060日龄体重与体尺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波萨白F2各日龄体重、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长江三角洲白山羊F0(P<0.05);波萨白F2各日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均高于萨白F1,萨白F1各日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均高于长江三角洲白山羊F0,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整个试验期间,波萨白F2、萨白F1各日龄体尺指标均高于长江三角洲白山羊F0,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羊的体尺数据随着日龄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该试验通过分析不同杂交组合羔羊体重、体尺等早期生长发育性状,为培育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长江三角洲白山羊肉用品种(系)提供了一定参考.

    杂交体重体尺指标长江三角洲白山羊萨能奶山羊波尔山羊

    海南雷公笋的SCoT-PCR体系优化及有效引物筛选

    孙秀秀王春梅陈加利夏腾飞...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DNA、引物,dNTPs、Taq DNA聚合酶4种因素对雷公笋SCoT-PCR扩增结果的影响,通过最优的SCoT-PCR反应体系筛选多态性引物,为雷公笋种质资源分子标记研究提供条件.[方法]以海南雷公笋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结果]Taq酶对雷公笋SCoT-PCR扩增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模板DNA和dNTPs,最后是引物;最优反应体系为20μL体系中40 ng DNA,0.30μmol/L引物,0.25 mmol/L dNTPs,3.00 U Taq酶.经验证,该体系获得的扩增产物清晰稳定;应用该体系从40条SCoT引物筛选出8条多态性好,且适合雷公笋扩增的引物,多态性条带占62.64%.[结论]该研究为使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雷公笋开展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雷公笋SCoT反应体系优化有效性引物

    云南省自然保护地现状特征及其体系重构规划策略

    吴亮王瑛董草杨霞...
    100-10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发展需要科学有序开展省域和全国2个层级的自然保护地归并整合及体系规划,以云南省域自然保护地数量、面积及空间分布特征为客观基础,提出体系规划策略"完备制度、科学规划".对云南省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地及16个州市自然保护地资源进行数量和空间分布的梳理、归纳分析,从现象到本质凝练特征,提出体系重构规划策略.结果发现:全省11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由7个主管部门管理,分布于全省16个州市约377处,面积约55277 km2,占全省土地面积约14%.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数量、面积差异极大,以林业和住建行政主管部门为管理主体,分级和分级标准不确定.空间分布特征以"哀牢山—无量山"为界限,以西有创建国家公园等大型自然保护地的基础,以东则适合构建自然公园体系.一是以体系思维、系统完整性为重构逻辑.二是"哀牢山—无量山"以西的滇西、滇西南、滇西北是国家公园建设的关键区域.三是"哀牢山—无量山"以东的滇中、滇东、滇东南、滇东北等地则亟待完善自然公园体系.展望由地表覆盖类型、距道路遥远度、人口分布密度、距聚居点遥远度、生物物理自然度等维度识别云南省域最不被打扰的地理空间及客观存在的相对较荒的区域作为省域自然保护地扩容的备选资源.

    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保护地体系规划规划策略云南省

    桂南不同造林模式对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的影响

    隆卫革
    106-109,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摸清不同造林模式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变化规律,为探寻科学、合理的人工林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藤县3种常见造林模式林(纯林、混交林、人工-天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取样法,对林下灌木层、草本层从植物种类、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纯林、混交林和人工-天然混交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数分别为33、36、29种和32、29、9种.3种造林模式灌木层优势植物种为玉叶金花和地稔,混交林和人工-天然混交林草本层优势种为铁芒萁,求米草为纯林优势种.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以人工-天然混交林最高,纯林最低,除均匀度指数外,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人工-天然混交林和纯林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在不同造林模式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灌木层、草本层物种相似性系数均普遍较低.[结论]混交林和人工-天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高,是未来林地经营培育的方向.

    造林模式混交林灌草层植物多样性

    西北地区森林管护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付增刚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西北地区森林资源现状,阐述了森林资源在西北地区的作用,包括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社会效益,分析了森林资源管护中面临的人才、投资力度、管护制度和管护意识等方面的困境,从人才专业队伍建设,资金投入,管护制度,宣传与防护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森林资源管护措施.

    森林资源森林管护生态建设生态环境西北地区

    文旅融合背景下咸宜镇民宿发展路径研究

    刘小琳
    11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农村高质量生活的重要体现,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基于产业联系理论和结构功能主义理论,通过案例研究分析重庆市城口县咸宜镇乡村民宿建设及与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产业联动不够、同质化严重、经营层次不高等问题,据此提出了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传承乡村传统文化、提升民宿服务人员服务水平等建议,旨在促进咸宜镇乡村民宿与乡村文旅产业实现融合发展.

    乡村民宿文旅产业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鲁西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的除草剂筛选

    朱冠雄赵文路高祺曹鹏鹏...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宜鲁西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的除草剂,选用7种除草剂5种不同处理进行土壤封闭试验,对杂草株防效、鲜重防效和作物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20 g/L异丙甲草胺+51%丙炔氟草胺、40%砜吡草唑+51%丙炔氟草胺2种处理的株防效均在87%以上,鲜重防效均在98%以上,对大豆和玉米安全,且能促进大豆增产43.38%以上,促进玉米增产21.76%以上,可以作为适宜鲁西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的播后苗前封闭除草剂使用.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除草剂防效产量

    不同成熟度烟叶赤星病防控药剂筛选研究

    郭涛刘亭亭汪汉成孙美丽...
    123-12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不同成熟度(成熟、适熟、未熟)烟叶对烟草赤星病的感病性及杀菌剂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控效果,测定了3种成熟度烟叶对赤星病的感病性,并分别选择适熟烟叶及混合烟叶作为病情指数调查对象,评价了15种杀菌剂(12.50%腈菌唑ME、325 g/L苯甲·嘧菌酯SC、57.60%氢氧化铜WDG、40%菌核净WP、8%井冈霉素SL、80%波尔多液WP、50%醚菌酯WDG、10%苯醚甲环唑WDG、12%苯甲·氟酰胺SC、25%嘧菌酯SC、400 g/L氯氟醚·吡唑酯SC、10%多抗霉素WP、38%唑醚·啶酰菌WDG、200 g/L氟酰羟·苯甲唑SC和80%代森锰锌WP)对烟草赤星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烟草上部未熟烟叶对赤星病抗性最强,其次依次为中部适熟烟叶和下部成熟烟叶.15种杀菌剂对赤星病表现出不同的防治效果,2种调查方法的防效在325 g/L苯甲·嘧菌酯SC、57.60%氢氧化铜WDG等12种药剂处理时防效均较为一致.325 g/L苯甲·嘧菌酯SC(药后5 d防效分别为100%和85.64%,10 d时分别为57.14%和64.92%)、12%苯甲·氟酰胺SC(82.81%和87.56%,50%和70.82%)、25%嘧菌酯SC(100%和81.75%,50%和53.93%)、38%唑醚·啶酰菌WDG(100%和89.18%,77.78%和58%)及200 g/L氟酰羟·苯甲唑SC(86.74%和92.84%,92.86%和81.79%)的防效均较好;在施药15 d时,25%嘧菌酯SC(56.46%和54.95%)和200 g/L氟酰羟·苯甲唑SC(60.90%和55.95%)的防效仍较好.综上,325 g/L苯甲·嘧菌酯SC、12%苯甲·氟酰胺SC、25%嘧菌酯SC、38%唑醚·啶酰菌WDG及200 g/L氟酰羟·苯甲唑SC 5种药剂对适熟及混合烟叶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可用于烟草赤星病的防控.

    烟草赤星病防治效果烟叶成熟度抗病性

    几种无公害药剂对落叶松鞘蛾的毒力及林间防治效果

    郝昕张爱萍李国林马瑞鹏...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出理想的药剂种类及浓度,为落叶松鞘蛾种群的调控和科学防治探索新思路.[方法]采用4种不同的无公害药剂对落叶松鞘蛾幼虫进行毒力测定,并利用2种药剂和1种烟剂进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2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3000倍液、5000倍液的校正死亡率平均值分别为89.43%、76.45%、64.91%;5%吡虫啉乳油的500倍液、1000倍液、2000倍液的校正死亡率平均值分别是96.32%、84.14%、71.16%;0.5%苦参碱水剂的500倍液、1000倍液、1500倍液的校正死亡率平均值分别是92.79%、86.06%、77.41%;5%高氯·甲维盐的2500倍液、5000倍液、10000倍液的校正死亡率平均值分别为80.29%、94.23%、75.96%.[结论]吡虫啉500倍液、苦参碱500倍液和高氯·甲维盐5000倍液对落叶松鞘蛾的死亡率都达90%以上.除虫脲5000倍液对落叶松鞘蛾毒杀效果最不显著.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0.5%苦参碱和5%吡虫啉乳油500倍液地面喷雾防治效果分别达71.18%和67.37%;1.2%苦参碱烟剂对落叶松鞘蛾幼虫的烟雾防治效果为55.10%,防治效果不理想,应探索利用该烟剂防治成虫.

    无公害药剂落叶松鞘蛾毒力测定烟剂防治

    2种木霉菌制剂对烤烟生长的影响

    和建琴马骏洁张宝张国兴...
    132-137,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积极响应洱海保护行动,减轻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方法]采用生物农药(木霉菌制剂),在大理市湾桥镇以K326为供试材料,采用灌根施用方法,探究东方农韵木霉菌(T1)、优沃美哈茨木霉菌(T2)、清水处理(CK)对烤烟移栽成活率、不同时期的农艺性状、生物学产量、经济性状烤后烟叶化学成分、黑胫病防控效果的影响.[结果]各处理的移栽成活率均为100%,但烟苗长势表现为T1>T2>CK,以T1处理的烟苗茎高最高,达18.6 cm;与CK相比,2种木霉菌制剂处理在烤烟不同生长时期,对烤烟农艺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促生效果.团颗期T1、T2处理烟株株高、最大叶面积分别较CK增加8.53%、37.41%和2.38%、14.73%;旺长期T1、T2处理烟株茎围和最大叶面积分别较CK增加8.68%、30.78%和0.68%、23.99%;采烤期T1、T2处理最大叶面积显著提高,分别比CK增加33.36%、13.95%;在等量施肥条件下,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生物产量均随木霉菌制剂的使用而增加,T1、T2处理烟叶总重分别为256.4和229.0 g,比CK分别高55.4和28.0 g;T1、T2处理可分别增产534.58、207.30 kg/hm2,其产值分别增加8102.15和3621.34元/hm2;T1、T2处理烤烟中部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较高,氯离子含量和糖碱比较低,烟草的化学成分更趋协调;与CK相比,施用木霉菌制剂均能降低黑胫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T1和T2处理对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降低效果明显,T1、T2处理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达到4.00%、1.85和3.33%、1.93,防治效果分别达53.27%和51.40%.[结论]施用木霉菌制剂对烤烟的生长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可以防治黑胫病,减少黑胫病发生,并提高烤烟的质量和烟叶的口感.

    木霉菌烤烟促生效果对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