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复烤方式对片烟结构及片型的影响

    何彬蔡斌吴昊
    168-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复烤方式对烟片结构及片型的影响.[方法]以贵州黔南烟区A3CH1模块C2F等级烟叶为试验材料,以CK、ZK、DK1、DK24种方式进行复烤试验.[结果]DK1可以达到"降大片、提中片"的目的,从大片组烟片尺寸变化来看,打叶复烤加工效果最优的是DK1、DK2,其次是CK,最后是ZK.从复烤前后长边、短边分析来看,CK和ZK复烤前后中片组烟片尺寸均相对偏大,DK1和DK2复烤前后中片组烟片尺寸均相对偏小,从中片组烟片尺寸来看,ZK的打叶复烤加工效果最好,其次是CK,最后是DK1和DK2.[结论]DK1对片烟结构的改善效果及对大片组烟片加工效果较优,ZK的打叶复烤加工对中片组烟片尺寸效果最好.

    复烤方式烟片结构烟片片型

    湖南郴州中低等烟叶分切技术研究

    权佳锋李晓闯饶超奇伍园园...
    175-177,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中低等烟叶的质量分布规律,以2020年桂阳C4F烟叶为材料,通过对选取的标准C4F叶片进行切段,对切后每段样品的物理指标、化学成分、感官质量、配方应用进行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桂阳C4F烟叶自L1~L10每段含梗率逐渐下降,含叶率L6~L8段较高,L1、L2段含梗率较大,使用价值较小;总糖、还原糖、烟碱含量L1~L10逐渐增加,总氮含量在L1、L2含量高于其他段,其他段间无显著变化,L1~L8段的烟叶感官质量逐步上升,L9、L10段有所下降.L1、L2烟叶感官质量较差,对整体感官质量有明显负向作用,切后烟叶感官质量提升明显,应用于上等级烟叶模块后可改善香气质和余味,工业适用性进一步提升.

    烤烟叶面质量分布规律烟叶分切

    烘丝机入口水分控制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张楚安朱俊召王乐军邢优诚...
    17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控制烘丝机入口水分的稳定性,烘丝机前段以水分仪与工序段为节点进行划分,分段研究水分链之间的预测控制模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烘丝机入口水分的主要因素,并用神经网络算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水分预测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实现给定烘丝机入口水分从而推算出加料出口水分参考值的目的,然后利用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对比的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HT入口水分控制标准与实际值偏差在±0.2%范围内,验证50批,合格率达100%.该研究可作为烘丝机入口水分控制的有效技术手段加以推广应用.

    多元回归烘丝机入口水分相关性分析环境温湿度

    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检验方法验证结果分析

    许涵秋
    184-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验证国标平板计数法、最大或然数(most probable numbe,MPN)计数法检测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适用性.[方法]参照GB 4789.14—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蜡样芽孢杆菌检验》中平板计数法、MPN计数法检测样品中蜡样芽孢杆菌浓度,对比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同时以蜡样芽孢杆菌为阳性对照,蕈状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为阴性对照,验证方法的特异性.[结果]该方法具有特异性,能够准确检出蜡样芽孢杆菌的计数,方法精密度和重复性好,回收率在84%~100%.[结论]2种方法均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均能达到标准方法要求的技术指标水平,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食品蜡样芽孢杆菌方法验证平板计数法MPN计数法

    基于单宁含量的核桃涩味评价体系初建

    刘警李扬刘金利王英杰...
    190-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21份核桃种质资源为试材,根据感官评价将其分为不涩(0级)、稍涩(1级)、较涩(2级)、涩(3级)4个涩味等级,并在此基础上测定单宁含量,以此结果为标准建立核桃果实的涩味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单宁含量在121份核桃资源中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单宁含量与涩味程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达到0.682.单宁含量在不同涩味等级核桃间存在显著差异,3级核桃的单宁含量最高,平均可达12.14 mg/g,显著高于其他等级核桃的单宁含量,0级核桃单宁含量最低,平均只有4.99 mg/g,显著低于其他等级核桃的单宁含量.初步建立核桃涩味评价体系:当单宁含量(x)≤6 mg/g时,涩味等级一般为0级;当6<x≤10 mg/g时,涩味等级一般为1级或2级;当10<x≤14 mg/g时,涩味等级一般为2级;当x>14 mg/g时,涩味等级一般为3级.此评价体系的建立为后续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核桃涩味单宁含量评价体系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茶园土壤与茶叶中9种元素及其相关性分析

    蒙华毅吴祖军陈广林雷宁生...
    193-196,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茶园土壤与茶叶中9种元素的相关性,为茶叶规范化种植选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密闭高压消解茶叶样品(土壤样品用盐酸+硝酸+高氯酸+氢氟酸消解),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绿茶及其生长土壤中9种元素(Pb、Cd、As、Cr、V、Zn、Cu、Se和Tl)的含量,并对其中9种元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标准物质绿茶(GBW10052)和土壤(GBW07407)考察方法的准确性,测定值均在标示值范围内.9种元素线性关系良好(r≥0.9995),检出限在0.002~0.23 mg/kg.茶叶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未超标;土壤中除Zn和Cd元素超标外,其他元素均未超标.[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污染风险小,适用于茶叶和土壤中痕量元素的快速分析.

    密闭高压消解绿茶土壤重金属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古圩水乡,田园人居——芜湖陶辛水韵水利景区圩田景观解析

    李婷君金莹莹
    197-201,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景观学角度探讨皖江圩田景观历史变迁,对我国面积广大的水利风景区的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开发提供启示.以地方县志、丛书史料和地图信息数据为基础,以芜湖陶辛水韵国家水利风景区为研究对象,选取1919年(民国)和2022年(当代)2个时间段,对研究区不同年代圩田景观要素进行识别和提取,并对水系子系统、圩田子系统和聚落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和历史比较.结果表明:千年古圩的水利工程现今仍发挥功能,但水网密度明显增大.圩田形态继承传统的田字形和多边形两种类型,圩田结构由简单型逐渐转为复合型.聚落分布由散点型发展为带状型、放射型、岛屿型和团块聚集型.皖江圩田景观演变是千百年来人与自然系统不断博弈的过程,在新时代水利风景区建设中需要传承古人适水、理水、利水的智慧.

    国家水利风景区景观格局时空演化陶辛水韵

    昭君白茶气候适宜性指标与区划研究

    谭思阳田云红裴淑蓉林玉琪...
    202-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昭君白茶主要产茶区采集的峡口镇、黄粮镇、高桥乡、水月寺镇的区域站的气象要素、地理信息、气候资源分布、土壤化学特征,分析海拔、温度、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土壤类型、土壤化学元素含量对白茶生长及成茶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昭君白茶适宜性指标比配关系,基于GIS平台空间分析法划分昭君白茶种植优质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结果表明,昭君白茶优质种植区的适宜气象指标为温度15~25℃、相对湿度70%~80%、日照时数在1550 h以上;优质昭君白茶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海拔600~900 m;紫色土为昭君白茶优质种植区的主要土壤类型,黄壤土次之;Zn、Mg、Mn是影响昭君白茶成茶品质的主要化学元素;优质区主要分布在峡口镇普安村、岩岭村.

    昭君白茶土壤化学特征气候适宜性种植区划

    基于GIS的辽宁省软枣猕猴桃气候区划分析

    单璐璐范佳文汤策轶
    207-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辽宁省57个气象观测站1991—2020年的气候资料为依据,结合软枣猕猴桃的实地观测资料,利用气温、降水、日照、相对湿度等指标确定辽宁省软枣猕猴桃气候适宜性的分区标准.充分利用GIS技术空间分析功能,进行精细化气候区划,将软枣猕猴桃种植区划分为最适宜、适宜、较适宜、不适宜4个气候区.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最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辽宁南部地区,适宜种植区在辽宁省中部地区,较适宜种植区在辽宁省中东部地区,不适宜种植区在辽宁省北部和东部地区.

    软枣猕猴桃气候适宜区区划指标GIS

    华北地区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及水土资源利用效应

    刘晓敏王煜
    21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华北地区粮食生产种植结构调整对水土资源消耗的影响,对农业甚至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利用统计数据,以初期(2001年)种植结构不变为参照情形,在末期(2019年)粮食产量一定的条件下,估算了2001—2019年华北地区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水土资源效应.结果表明:2001—2019年华北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玉米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的主要因素,2001—2019年华北地区小麦播种面积增加,小麦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比重降低幅度较小;2001—2019年华北地区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耕地资源有限、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采压力.提出以下建议:通过加大轮作休耕、旱作雨养面积等政策措施减少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降低华北地区水土资源消耗压力;进一步提高山东省和河南省因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播种面积节约率;进一步提高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节水效应.

    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水土资源利用效应华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