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文学(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文学(下半月)
安徽文学(下半月)

潘小平

月刊

1671-0703

ahwxzzs@163.com ahwxbjb@163.com

0551-2655245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宿州路6号国轩大厦1918

安徽文学(下半月)/Journal Anhui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安徽文学为半月刊,26-177为下半月(文教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在我们的时代里》的尼克看海明威式英雄的成长

    李萍
    2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海明威成名之路的奠基之作,《在我们的时代里》以短篇小说加随笔的文本结构形式讲述了尼克的成长过程,展现了海明威式英雄的雏形。本文通过《在我们的时代里》与主人公尼克·亚当斯相关的八部短篇小说,结合海明威在人生不同阶段的自身经历,以此来展示海明威式英雄在成长过程中对于生命的感悟和面对死亡的心路历程。

    《在我们的时代里》海明威式英雄成长

    论《呼啸山庄》对哥特小说传统的超越

    石满霞
    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被评论家们称为"黑色小说"的哥特小说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流派,在英美文学中影响广泛,其主题、人物塑造、场景设置等方面都有着区别于其他文学流派的显著特点。艾米莉被人们称为文学上的"思芬克斯",她的写作风格受到了哥特小说传统的深远影响,在借鉴了哥特传统的艺术手法的同时,她又对哥特小说传统的诸多方面做了大胆的创新和突破,成就了《呼啸山庄》这一部经典之作,奠定了她在哥特文学中独一无二的地位。

    呼啸山庄哥特传统超越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三角洲婚礼》

    万涛李媛媛
    27-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外学者对《三角洲婚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话评论视角、女性主义视角、对比研究、语言特色及评价理论方面很少有学者从生态和女性相结合的视角对其研究。笔者着重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围绕"女性与自然"这一中心阐述作品中女性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挖掘作品中对二元对立的解构意识,充分理解作者对平等、和谐社会的追求和博大的人文主义关怀。

    生态女性主义女性与自然二元对立的解构

    社会符号学视阈下宋词《青玉案·元夕》英译对比分析——以许渊冲、徐忠杰译本为例

    张晶晶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玉案·元夕》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宋词,撷取了许渊冲和徐忠杰两个译本,采取"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标准,对比分析了三种语言意义的再现。分析表明,语码转换过程中,意义的损失在某种程度上是由符号间的差异造成的。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语言意义的转换,再现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丰富内涵。

    《青玉案·元夕》社会符号学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翻译

    从翻译美学角度看《中庸》英译本的审美再现——以理雅各和辜鸿铭的两个英译本为例

    金依然许蔚
    3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篇论文将刘宓庆的翻译美学理论应用于《中庸》英译本的探究,从翻译美学的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所涉及的音律美、句式美、情感美等内容对比研究辜鸿铭和理雅各的《中庸》英译本,以期探究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实现审美再现。

    翻译美学《中庸》审美再现

    归化与异化的选择——以黄健人《飘》译文为例

    陈淑莹张文涛
    35-3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归化与异化是译者们在翻译过程中惯常使用的两种翻译策略,他们是矛盾的对立面,但又辩证统一,相辅相成。过度的归化或异化都会使译文失真,因此在具体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有一个"度"的把握,而对"度"的衡量要从多方面进行,如:语言文化差异、目标读者、译者目的等。

    黄健人《飘》归化异化

    大小徐本《说文》口字部研究

    张雨
    3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是我国语言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作者是东汉许慎。现在通行的《说文解字》是由徐铉校订的,被称为大徐本;徐锴的《说文解字系转》被称为小徐本,其中徐锴增加了许多个人观点。本文从中选取口部字作为研究对象,对此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异同,力求对研究《说文解字》起到一点促进作用。

    《说文解字》二徐本口部字

    探究《警察与赞美诗》中的反讽

    黄余媛黄凤鸰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欧·亨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底层的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通过描写他们的生活来体现当时整个社会的黑暗。这部小说讲述了穷困潦倒的流浪汉苏比期望在这个寒冷的冬季去岛上的监狱度过从而展开的一系列故意犯罪的故事,然而他精心设计的犯罪并没有使他入狱,反而在最后当他听到赞美诗决心好好生活时,被警察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入狱。整部小说无论是在主题上,语言的运用上还是情节上都体现了深深的反讽之意。作者以反讽的手法烘托当时社会的不公、政治的黑暗。为我们展现了当时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引发了人们更加深入的的思考。

    警察与赞美诗反讽主题语言情节

    语境角度下看《哈利·波特》小说中魔法生物名的翻译对比

    杨玉洁张碧芳
    4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主要两个中译本,一是台湾皇冠出版集团出版的繁体中文版,二是大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简体中文版,均掀起了国内对西方类似奇幻小说系列书籍的翻译高潮。本论文旨在从语境角度下对比研究两个中译本在魔幻生物名上的不同翻译,探讨两者翻译的异同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翻译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

    语境《哈利·波特》翻译魔法生物名

    从格式塔意象再造看送别诗中意象的英译

    徐佳燕王淑琼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将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应用于送别诗中意象的英译,通过格式塔意象再造的整体性原则,闭合性原则和异质同构原则对译文进行分析,探究译者的心理实现与文字实现,指出译者主体作用。格式塔意象再造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它拓宽了送别诗意象的研究领域,提高了送别诗意象英译的整体水平,译者可运用此理论进行古诗翻译研究。本文以期引起学者对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的关注,并希望对后来的送别诗意象英译研究有所启发。

    格式塔意象再造意象送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