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文学(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文学(下半月)
安徽文学(下半月)

潘小平

月刊

1671-0703

ahwxzzs@163.com ahwxbjb@163.com

0551-2655245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宿州路6号国轩大厦1918

安徽文学(下半月)/Journal Anhui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安徽文学为半月刊,26-177为下半月(文教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字幕翻译中的语境动态顺应分析

    李静欣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翻译活动一直贯穿着我们的社会和文化认知过程中,这是一个动态选择顺应的过程,语言顺应论作为一个具有极大适应性和解释力的理论观点,对于影视字幕翻译研究起到了巨大的借鉴作用.《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的字幕翻译与电影原语语言语境、目的语的文化语境、目的语的表达习惯、目的语观众的年龄特征、影片字幕的口语化特征相顺应,表明了语境动态顺应对影视字幕翻译的作用.

    字幕翻译语境顺应论

    《红楼梦》在英国的译介阐释与翻译策略

    王琳
    5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国是最早译介《红楼梦》的西方国家,共有九种英译本,其中全译本两种,其译介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红楼梦》在英国的译介阐释和翻译策略择取具有时代语境性,其译介和接受历程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历史见证.

    文学译介译介阐释翻译策略

    大众文化语境中的英语影视作品中文译名研究

    杨懿菲柯英张思怡
    5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逐渐成为当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引进的英语影视作品更在中国电影市场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以爱情类、科幻类、动画类的英语影视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译名背后的商业因素以及英语国家与中国在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模式上的差异.本文旨在思考如何使引进的英语影视作品的中文译名可以在保留其原汁原味意境的同时进行最大范围的文化传播,发挥其最大的商业价值.

    电影语言类文学观众

    《红楼梦》英译的文化认知研究

    于金红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中译英对于在国际上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文化多元化、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在"一带一路"国策的大背景下,"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更具有了时代意义.为了实现与外国进行平等文化交流的目标,国学典籍英译成为重要途径.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英译硕果累累,发展迅速.但在初期,很多英语译本在国外难以得到广泛的传播和接受.虽然众多西方译者和汉学家在我国典籍英译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他们普遍存在中国文化历史及背景知识缺失现象,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欠缺,国学典籍翻译就容易有误译错译现象,其文化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对中国国学典籍的文化认知深深影响典籍英译本对国学文化的传播效果,因为翻译所涉及的不仅仅是语言因素,对原作品中的文化因素的认知对译文也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红楼梦》英译本众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杨宪益先生及夫人的译本: A Dream of Red Mansions和霍克斯先生的译本: The Story of the Stone.本文拟从这两个英译本入手,进行文化认知比较研究,挖掘其中中国传统文化认知对不同译本的翻译效果的影响.

    翻译认知文化认知国学典籍典籍英译

    对减法电影的审美考量

    姜晓娜
    6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减法电影与传统电影风格迥异,简单几个镜头和叙事要素便构建出庞大的影像世界.尽管电影界风云变幻、佳作辈出,但减法电影一直独树一帜,通常在牢牢把握观众的同时,也会阐释耐人寻味的哲理,给人醍醐灌顶之感.本文旨在通过对部分减法电影的基本构成和叙事手法等方面的探究,深入分析其叙事的艺术特征.

    减法理念美学叙事艺术

    论影片《我不是潘金莲》的空间叙事

    张炳飞
    6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志空间、社会空间是分析影片《我不是潘金莲》的空间叙事艺术的关键.著名导演冯小刚采用了故事发生时的不同地志即江南水乡和北京的对比和并置来表现这两个地志空间的差异和象征意义.李雪莲所在的社会空间注定她十多年的告状无果,导演采用圆形和方形的画幅等电影空间手段,在人物刻画、主题表达和深化等方面起了极大的作用.

    地志空间社会空间《我不是潘金莲》

    《白日焰火》中的隐喻符号与人物形象解读

    曹新哲
    6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影片《白日焰火》斩获第64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和银熊奖.本文对该片的叙事风格和手法进行分析,揭示其充满隐喻性的美学特征.

    隐喻人物形象叙事象征黑色电影

    视点方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何好
    70-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点方法是美国著名女导演安·博格在20世纪70年代发明的一套演员训练和剧场创作方法,关注舞台上演员的身体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提炼出九个帮助身体运动,开发身体动作,集体表演创作的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关键要素,利用大量的即兴练习,打破了美国戏剧长期的写实传统,成为后现代戏剧表导演技法的代表.

    视点方法安·博格虚焦时空听觉前馈与反馈

    汉英爱情诗歌意象的审美比较

    张玉翠张明浦陈宁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象是中西诗学中重要的诗学范畴,也是诗歌创作的一个要素.本文以汉英爱情诗歌为研究对象,比较中西诗歌意象艺术的异同.研究发现汉英诗语言在意象艺术的表现上既存在共通之处,也有明显的差异.中西审美意象都是情与景、形式与情感交融,都具有虚幻性的性质.但中国传统的意象观主张"意"与"象"的应合,主客体和谐一致,而西方意象观则强调审美意象的主体性.差异的根源在于中西方文化观物、感物的方式的差异.

    诗歌意象审美意境

    慧眼识宋钧

    张璇
    7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瓷发展史上,色釉窑变之美以宋代钧瓷为最.宋钧"黄金有价钧无价"的价值定位,为众多收藏家和收藏爱好者珍视.从传世文物来看,古器物的作伪始于宋.对宋钧的仿制明清已有,但明清的仿品在审美气质上不同于宋钧,色彩的含蓄与古拙之气明显有别,较易辨识.本文所着笔的仿品主要为现下仿制的赝品,对于这些仿品,在收藏领域应该形成清晰的认识,予以剔除.

    器物辨伪宋代钧瓷工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