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文学(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文学(下半月)
安徽文学(下半月)

潘小平

月刊

1671-0703

ahwxzzs@163.com ahwxbjb@163.com

0551-2655245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宿州路6号国轩大厦1918

安徽文学(下半月)/Journal Anhui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安徽文学为半月刊,26-177为下半月(文教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构式语法理论对英汉语篇的启示

    张美月
    8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的构式研究范围不仅包括词、短语、小句、句子,还包括语篇,并且构式语法越来越成为语篇连贯和衔接的必要因素。汉语语篇需要连贯性和衔接性。同样的在英语语篇中也需要连贯和衔接来协调构式语法很好地发挥作用,构式语法开创了英语的新天地,使以前不能用语法来解释的习语、格言,以及一些约定俗成的语句开始有规律可循,那本文的构式研究范围就是构式语法理论对英汉语篇的启示,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对英汉语篇进行对比研究,即本文的研究重点为英汉语篇中的衔接和连贯在构式语法的语篇中起的主要作用。这里以Fillmore和Kay的特殊句型、Coldberg的论元结构等作为英汉语篇与构式语法研究的主要依据。

    构式语法语篇连贯语篇衔接

    商务英语写作原则下的信函词汇特征研究

    陈莉叶长彬
    8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研究的是商务英语函电中词汇的文体特征,旨在为商务英语函电的写作提供指导。本文在实用商务英语写作原则的指导下,研究商务英语信函词汇运用的特点,以商务英语信函的句子为例,发现尽管是具有相同意义的词汇在信函中的使用过程中带来的效果和价值是有所的不同,因此对该现象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了分析,以期能有助于对外贸易信函的写作。

    商务英语信函词汇

    浅析旅游景区英语翻译问题——以西安著名旅游景区为例

    丁慧
    8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英语翻译是一个跨语言、跨文化的实践过程,由于中英两种语言在形式和思维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翻译错误。本篇文章以实地调研西安著名旅游景区为基础,总结西安旅游景区英语翻译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成因,并从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和成立相应翻译监管部门两方面提出翻译规范化策略,旨在净化景区英语环境。

    西安旅游景区英语翻译翻译问题规范策略

    从概念整合理论探析汉德年度热词意义建构

    申展陈琦
    89-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年度热词代表着各个生活领域的新动向以及新时代下人类的新思想,同时也反映了语言的创造性,然而这种创造性并非毫无根据。本文基于概念整合理论,以近几年汉德年度热词为例,从认知层面探讨汉德年度热词的意义建构。研究发现,概念整合理论对于汉德非常规语法意义的新词具有很强的阐释力。

    概念整合理论汉德年度热词意义建构

    2012年度媒体新词语研究

    吴元元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篇论文是以国家教育部、语委2014年5月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3》中的585条2012年度媒体新词语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年度媒体新词语的定义作了阐述并列举出具有代表性的新词语群,以及探究新词语的词义特征及其产生原因。在分析论证的同时,附以一定量的实例作为论据,力求使分析更加深入具体。

    媒体新词语新词语群词义特征产生原因

    跨文化认同理论下的外宣译者身份初探

    黄苏敏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下半叶以来,文化的多元化呈现出势不可挡的趋势。许多学者将"身份"、"认同"这个概念应用于跨文化领域,各种理论、观点推陈出新。翻译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笔者从跨文化交际理论中得到启发。对外宣译者的身份认同问题作出如下总结:1。确立文化主题性;2。外宣译者应具有包容性;3。应具有灵活性,创新性。译者的身份在本质上是跨文化交际者,因此在跨文化认同理论有助于译者进行正确地定位,并为译者提供科学的指导方针。

    身份认同外宣译者主体性包容性创新性

    从语境顺应论角度研究红楼梦中"笑"类短语的英译

    楼佳颖应高峰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语境顺应角度研究《红楼梦》英译本(杨宪益版)中"笑"类短语的英译,分析不同"笑"类短语的翻译策略,总结出符合语境顺应的翻译方法。本文发现,顺应语境的翻译能够将源文的意义忠实地传达。

    杨宪益《红楼梦》语境顺应英译

    英语常用词汇中名词动用的动因分析

    傅俊杰崔新平
    101-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名词动用是指不改变词的形态,将一个名词转换为一个动词,使该词拥有新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对名词动用这一转换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并结合转喻的突显性特征对名词动用产生源因进行分析。

    名词动用认知转喻突显

    德语影片《啊,男孩》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

    杨倩陈琦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概念隐喻和多模态隐喻理论,从认知的层面对德国"后青春式"成长电影《啊,男孩》中运用的多模态隐喻进行分析,利用描述性统计,归纳总结该影片中图像、语言、意象、镜头呈现的多模态隐喻。并阐述多模态对影片主旨表达及对情节的推动作用,为观影者在解读影片提供了新的视角。

    多模态隐喻概念隐喻电影认知研究

    虚拟交往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武建臣倪泽飞
    106-107,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拟交往是现代人类社会交往的一种新的方式,是伴随着互联网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它的出现丰富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手段,提高了人的社会实践能力,对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意义深远。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虚拟交往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以及这种交往方式对人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为学界进一步研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借鉴。

    虚拟交往人的发展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