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药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药临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药临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王键

月刊

1672-7134

cjtcm@163.com

0551-2821750

230061

安徽省合肥市永红路15号

中医药临床杂志/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中医药临床杂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系列期刊之一。创刊15年来,一直坚持以临床为主,面向基层、质量第一的办刊宗旨,是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医药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术和技

    顾知恩王磊李高彪翟嘉威...
    805-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转移性结直肠癌又被称为晚期结直肠癌,是目前临床上比较棘手的疑难疾病,当前最优的西医治疗策略是双药化疗联合靶向药.然而部分患者由于身体状况差、年龄大、经济困难等原因无法耐受或拒绝标准西医治疗,转而选择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仍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中医药治疗肠癌历史悠久,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是中国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西医结合是中国恶性肿瘤治疗的优势所在.众多临床报道显示中医药治疗在延长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减少西医治疗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对既往真实有效的中医药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进行梳理和筛选,并按照中西医侧重点的不同进行分类论述能简明扼要的适用于临床诊疗.文章结合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转移性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指南》(T/CACM1410-2022)对当前中医药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中医药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研究

    基于癌毒病机理论探讨连接蛋白在肿瘤微环境中作用

    叶茜文邹玺
    811-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连接蛋白过去被认为是由抑癌基因编码,但越来越多研究逐渐证实连接蛋白的促癌特性,特别是在癌症晚期.该文基于癌毒病机理论,梳理分析连接蛋白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促进作用与"癌毒"的致病特点和功能的相似相关性,认为连接蛋白促进肿瘤转移、加强肿瘤细胞治疗抗性是"癌毒流注""癌毒缠绵"的关键病理机制,连接蛋白维持肿瘤酸性及瘀血微环境是"痰毒留恋""瘀毒凝滞"的重要生物学基础,为进一步丰富发展癌毒病机理论科学内涵、阐释肿瘤微环境与癌毒病机的密切关系提供有益参考和依据.

    癌毒病机理论连接蛋白促癌作用肿瘤微环境

    基于内质网应激反应探究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机制

    杨明岳海英
    817-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发生在脑卒中后,以情感低落、兴趣丧失、自我价值感下降、睡眠障碍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为探究针刺治疗PSD的具体分子机制,作者通过查阅近年来PubMed、CNKI、万方、维普等国内外数据库的资料和文献,将PSD与内质网应激反应(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的关系及针刺通过干预ERS来治疗PSD的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厘清ERS的发生机制以及针刺干预ERS的可能靶点.该文章得出推论,针刺可能通过调节ERS相关通路蛋白,抑制炎症反应及超负荷ERS介导的细胞凋亡来改善PSD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该研究将针刺治疗手段调控PSD后发生ERS的相关靶点机制进行归纳,以期日后为针刺治疗PSD的可探索靶点方向提供新的思路及一定的科学依据.

    卒中后抑郁内质网应激反应针刺眼针未折叠蛋白反应作用机制异病同治

    基于中医"五脏辨治理论"探析脑卒中后失语症的病机与治法

    王梦雪林冰冰黄佳
    823-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卒中后失语症(post-stroke aphasia,PSA)是一种获得性语言功能障碍,会导致平均住院时间延长、院内病死率升高、医疗费用增加等多种负面结局.研究证明中医能够改善脑卒中所导致的各项语言功能障碍,然而该病的中医证型目前仍存在争议,有可能限制了中医的临床疗效.文章通过中医"五脏辨治理论"为PSA的五脏病位辨证提供理论依据,为从中医五脏角度辨证论治PSA提供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基于该理论,阐述五脏通过各自生理功能、经络循行,及其与体、华、窍的对应关系能够影响语言的生成;指出PSA以五脏为发病基础,五脏功能异常所导致的脏腑阴阳失调、经脉运行失常是PSA的根本发病机制.依据该理论中五脏与外界事物的通应关系,结合近年来的临床研究结果,强调PSA的治则以"和脏腑,通经络"为总纲,以达到"开窍解语"的治疗目的.

    脑卒中后失语症五脏辨治理论五脏语言生成失语发病机制治法

    从脏腑气机角度探讨高血压脑小血管病

    李汝彬安晓芸胡华
    829-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血压脑小血管病是一类由高血压引发的脑内小动脉及其远端分支、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很难将其归类至中医的某一单一病种.气为人之根本,气机变化多端,脏腑气机异常可引起多种症状,故以此为切入点,从气机的角度探讨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的病机与治疗,认为心肾水火之气失交引起络病与髓病是该病的基本病机,治疗上从交通心肾入手,兼顾肝、肺、脾胃,标本兼治,疏通、平衡脏腑整体气机以达到恢复脑中正常气机运转的目的.

    高血压脑小血管病气机理论脏腑气机病机中医药治疗

    针灸治疗抑郁症相关机制及临床研究

    李前辉李燎原刘磊吴子建...
    833-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所导致生活压力逐渐加大,抑郁症患者数量逐年攀升.针灸作为中医特色疗法,对于防治抑郁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开展了大量关于针灸防治抑郁症的相关研究.作者通过对近年针刺治疗抑郁症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整理,从中医对于抑郁症自古以来的重要认识、针灸改善抑郁样行为的临床研究及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机制等方面进行评述,并总结当前针对针灸治疗抑郁症开展的一系列研究不足之处,便于之后完善改进,更加科学严谨深入研究针灸对其治疗作用,有助于针灸疗法发挥独特优势.

    针灸抑郁症作用机制临床疗效文献综述

    基于"脾为之卫"探讨肠道菌群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作用机制

    张鹏坤金哲杨潇
    838-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脾为之卫"指脾具有保护身体,抵御邪气的功能."脾失之卫"则致气滞痰凝血瘀凝结于颈前而发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AIT),其发病机制与肠道菌群存在联系."脾失之卫"则肠道菌群紊乱,脾运化和保护的功能受损.肠道菌群紊乱可能影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和预后.肠道菌群可能是治疗AIT的主要作用靶点,以恢复肠道菌群为重点治疗AIT,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脾为之卫脾主运化肠道菌群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肠道屏障肠道菌群代谢健脾中药

    藏象学说视野下营卫系统的总体构建

    张伟李国臣黄美松
    844-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营卫系统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部分,前者是指血脉、经脉形成的网状通道系统;后者是指玄府—络脉体系,即血络、络脉及其临近的玄府、皮腠,涵盖四肢百骸之微观系统,包括细小微结构和非结构化通道.从气血的生成、运行和转化全过程来看,脏腑、经络和营卫这三个部分,一脉相承,既有结构特征,也蕴含功能特色.营卫系统也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营卫系统具有时空开阖性,神机互用是营卫系统与外界进行能量与信息的正常交感;营卫是气化的主要场所,三焦仅是气化的重要场所而不是全部.营卫失调包括气血亏虚不荣、气机郁滞不通、气化开阖不利三个层次的异常.

    营卫经络气化时空系统气血精气神体用合一

    肝胆湿热黄疸治疗思路浅析

    于华林魏芹任娟娟陈树泉...
    849-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撷取临床验案六则: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案、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伴肝衰竭案、乙型肝炎肝硬化后伴肝癌案、药物性肝损害案、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伴肝衰竭案、酒精性肝损害伴肝衰竭案等,逐一分析总结治疗黄疸的辨病辨证过程以及治疗用药思路;医案力求反映临床原貌,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客观反映治疗效果,并以按语形式总结治疗心得体会.纵观验案,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过量饮酒,为黄疸的常见诱发因素;病机抓住湿,治疗上利湿与健脾并举,以期"培土制水";用药顾护脾胃,"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维护好后天之本;淡渗利湿之药,中病即止.治疗思路力求简单明了,用药精简对症,临床上期望达到执简驭繁,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黄疸肝胆湿热培土制水健脾利湿茵陈蒿汤五苓散

    从王旭高《西溪书屋夜话录》肝气、肝火、肝风论治胆腑病

    杨晶陆星宇李盼彭建平...
    856-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旭高《西溪书屋夜话录》作为有名的论治肝病专著,赋有创造性的提炼出了从"气、火、风"三个方面治疗肝病的理法方药,而胆为肝腑,胆汁由肝之余气化生,肝胆"一阴一阳,一表一里",肝胆相照作为有名的中医学说,便知其在生理病理上的关系紧密相连,此文则将通过论述从"气、火、风"三个层面治肝,由此引申分析治疗胆腑病思路,为中医在临床治疗胆腑类疾病拓宽辨证施治思路,以及更好的选方用药.

    胆腑病《西溪书屋夜话录》肝气肝火肝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