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百合病最早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百合病是一种表现为精神恍惚、精神不定的情志病,在治疗时又以百合为主药,因而称之百合病.此病起于伤寒大病之后,余热未解,或患者平素即情志不遂,而遇外界精神刺激所致.在对于百合病的认识上,虽然不同医家见解不同,但是众多医家基于"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鉴于百脉一宗指的是人体所有的血脉与经脉,心肺包括其中,从而认为百合病的病机与心肺密不可分,即其病机为心肺阴虚内热.不过从心肺论治百合病,其情志、饮食等相关症状无法得到准确解释,患者之肺、脾见证无法互相关联,若是从肝论治百合病则能更好地解释百合病神志异常及肺、脾见证.作者首先从经脉循行探讨该病与肝经的关系,其次根据百合病的相关症状分析其与肝的内在联系,进而推测百合病为肝经有余热所导致,再结合章节撰写规律进一步探讨百合病与肝经余热的关系.此外通过百合病主要症状及次要症状,解释肝经有余热深浅不同时,百合病疾病进程的时间亦有所不同.通过对百合与肝经余热关系的探讨,在治疗时根据疾病的特点,得出百合病主方百合地黄汤之作用为清除肝经之余热,在百合病的诊疗过程中应该尽早调治并清余热,同时治疗时亦可根据其情志相关的表现,条畅情志加以疏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