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全与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全与环境学报
安全与环境学报

冯长根

双月刊

1009-6094

aqyhjxb@263.net;aqyhjxb@bit.edu.cn

010-68913997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安全与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安全与环境学科的学术性双月刊,主要刊载石油、化工、生态、环境、矿业、信息、网络、冶金、建筑、交通、勘探、国防等领域的相关论文。本刊的办刊宗旨:交流安全与环境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发展安全与环境科学技术,培育安全与环境科研队伍,为中国和全球的工业安全和环境保护服务。本刊主要读者对象:相关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大中专院校相关师生,政府部门管理及决策者,厂矿企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本刊特别注重为博士生、硕士生科研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级配与拦挡位置对滑坡碎屑流运动影响研究

    韩培锋李兴凯田述军樊晓一...
    1422-1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不同级配的高位滑坡碎屑流经多级偏转后冲击不同拦挡结构的运动特性以及致灾效应,结合自然地形构建固定坡度和偏转角度均为45°的离散元模型,并利用DEM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拦挡工况和不同级配对碎屑流颗粒运动过程中能量耗散、最终堆积形态,以及碎屑流冲击挡板的作用高度的影响,进而建立相关冲击力学模型。研究结果显示:(1)上下均设置挡板的工况能有效减缓碎屑流颗粒的平均动能和势能,且能有效降低颗粒流翻越挡板的数量,并降低颗粒流的最大运动距离从而减小致灾范围;随着颗粒组级配的增大,势能时程曲线分散点出现的时间越晚,颗粒流最终堆积面积中细颗粒组最大,粗颗粒组最小。(2)当滑槽底部反作用力位置取2/3静止堆积体长度时,计算所得碎屑流最大冲击作用高度与模拟试验结果相接近,力学模型计算的冲击作用高度在0。017~0。138 m。在实际工程中,可按研究相似比对此范围进行加强抗冲击防护。(3)由于侧板的切向力和"颗粒分选效应",大颗粒会主要冲击挡板的中上部,小颗粒主要冲击挡板的下部,并受偏转角影响集中在一侧,因此工程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避免在沟道偏转方向的反向建设工程。研究结果可为高位滑坡碎屑流灾害的治理防护提供参考。

    安全工程山地灾害防治滑坡碎屑流分级拦挡离散元法(DEM)

    机场能见度临近预测方法

    韩博林师卓王立婕
    1434-1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能见度是保障机场航班安全、正常运行的重要标准之一。为精准预测能见度,使用2020年天津机场气象和常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构建基于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VIF)、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和Informer的能见度预测模型,并将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作为评价指标进行误差分析。结果显示,VIF-PCA-Informer模型比单一的Informer和简单组合模型效果更优,能更好地捕捉长时间序列特征的关系。相比于单一的Informer、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和门控循环单元模型,VIF-PCA-Informer模型均方根误差下降了 0。214 1~0。348 6,平均绝对误差下降了 0。184 2~0。275 3,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下降了 0。322 4~0。527 0;VIF-PCA-Informer模型对能见度的临近预测(1 h)更为精准。使用高效的机场能见度预测模型可在保障航班安全高效运行方面发挥较大支撑作用。

    安全工程能见度预报Informer主成分分析人工神经网络

    基于行船视距的船舶会遇安全距离研究

    李元奎彭飞贾梓淇杨雪锋...
    1442-1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船舶交通流量大幅增加,船舶会遇愈加频繁。为降低船舶会遇避让时的碰撞危险,在行车视距基础上,提出行船视距的概念,并引入航速、避让航向角等参数,构建基于行船视距的船舶领域模型,船舶采取避让操作时,可利用该模型判断应与他船保持的安全距离和最佳航速及避让航向角。从仿真结果发现:船舶追越时应尽量与他船保持3。5倍船长以上距离,并在船尾与他船达到2倍船长以上距离时回到原航向;对遇时应尽量与他船保持7倍船长以上距离采取避让,如果航道宽裕,避让时应尽量与他船横距保持1。8倍船长以上,如果航道较窄,也应尽量保证船舶在可航水域内进行大角度避让,并与他船横距保持0。72倍船长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实际船舶避让提供指导建议。

    安全工程船舶领域行船视距会遇安全距离避让航向角

    基于实车路试的高速公路减速标线运行效果研究

    徐进张高峰唐勇阳恩慧...
    1450-1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寻高速公路减速标线设置对小客车的纵向运行特性的影响,明确减速标线的减速效果,以G50沪渝高速重庆段的3处减速标线区段为对象,开展了实车驾驶试验,采集了自然驾驶状态下的车辆速度、加速度和轨迹等数据,对比分析了车辆经过3处减速标线区段时的速度整体特征、幅值分布和变化模式;同时分析了纵向减速度变化特征;根据速度与加速度的组合示意图和纵向减速标线设置区段内速度的最大降幅、起止点的速度差异性,评价了减速标线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由于道路线形条件不同,3处减速标线区段的车辆行驶速度整体特征和变化模式存在差异,其中弯坡组合路段车辆速度存在波动,分为"近匀速-减速-加速-稳定-加速"的五阶段变化模式;减速度中位值和85%位值分别为 0。123 m/s2、0。225 m/s2、0。185 m/s2 和 0。346 m/s2、0。513 m/s2、0。489 m/s2。减速标线主要有两方面作用效果:能够使车辆运行车速显著降低,或能够抑制车辆速度增加的趋势。研究成果为高速公路减速标线有效性评价及安全改善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安全工程交通安全高速公路自然驾驶试验减速标线振动减速标线驾驶行为

    采用改进FRAM模型方法的管道爆裂事故分析

    栗婧柳慧妍宫梓超秦永莹...
    1460-1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主蒸汽管道爆管事故频发,为了找出管道爆裂事故的致因路径,有效预防和控制此类事故发生,以某重大蒸汽管道裂爆事故为例,采用时间和事件序列图(Sequentially Timed Events Plotting,STEP)技术和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功能共振分析法(Functional Resonance Analysis Method,FRAM)进行改进,进行事故致因分析并建立屏障措施。结果表明,改进后的FRAM模型可以全面识别功能信息并且定量确定FRAM模型中各功能的变化及耦合关系,减少功能性能变化及潜在耦合变化分析的主观性,找出系统发生共振的功能及失效连接。最后,根据失效连接制定相应屏障措施来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

    安全工程管道爆裂事故功能共振分析法(FRAM)事故分析失效连接

    基于全对抗解释结构建模方法的房建施工安全管理CSFs研究

    陈文涛霍金海杨志全
    1469-1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房建施工安全管理的关键成功因素(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s),提升房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以房建工程施工项目为基础,综合运用决策试验与实验室评估法(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和全模糊可达对抗解释结构模型(Total Fuzzy Reachable Adversarial 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T-FR-AISM)方法识别房建施工安全管理体的CSFs,并进一步解析这些CSFs的结构层次,以挖掘影响因素的驱动结构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安全管理体系完备性、安全资金投入、主体结构标准层安全管理、二次结构安全管理、经济环境、业主的支付能力和合作企业的资源条件是房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我国房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可以通过分析CSFs的特征进一步构建更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以应对以后房建施工工程出现的更复杂的安全问题。

    安全工程房建施工安全管理关键成功因素(CSFs)决策试验与实验室评估法(DEMATEL)全模糊可达对抗解释结构模型(T-FR-AISM)

    中小企业安全管理员工作异化形成机理研究

    杨道建傅磊刘素霞
    1477-1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中小企业安全管理员工作异化的原因及形成机理,进而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深度访谈中小企业的25名安全管理员,采用"情境-过程"框架,遵循扎根理论程序,建构了中小企业安全管理员工作异化形成机理模型,并分析了相关因素对中小企业安全管理员工作异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地应急管理部门、中小企业领导和员工在各自行为逻辑主导下,受内外部情境影响,分别选择形式化监管、模糊性问责,应付式管理、表面化支持,象征性参与和折扣性执行的行为策略。受这些行为策略的刺激,中小企业安全管理员产生自保、同情员工等心理,进而对应选择盲目追随、避责为先,一味顺从、不争权利,放宽要求、处罚宽松等行为策略,最终导致工作异化发生。

    安全社会科学安全管理员工作异化情境-过程扎根理论

    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引航员情景意识识别研究

    李新陈伟炯陈文涛康与涛...
    1485-1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景意识(Situation Awareness,SA)缺失是引航作业人为失误的主要根源,有效识别引航员SA水平是保障引航安全的关键。针对现有测量方法的侵入性、主观性、间断性问题,设计典型场景引航模拟试验,利用眼动特征开展引航员SA水平识别研究。应用眼动追踪技术实时采集引航员的眼动试验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方法研究SA与眼动指标的关联效应;基于敏感眼动指标结合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构建引航员SA识别模型,实现引航操作任务下SA的有效识别。结果显示:高SA组的视觉搜索效率大于低SA组,高SA组主要关注窗外视景而低SA组更多关注电子海图,高SA组比低SA组获取信息的能力更强;平均扫视次数(Average Saccade Count,ASC)、注视总时间百分比(Fixation Duration Percentage,FDP)、平均注视持续时间(Average Fixation Duration,AFD)3个眼动指标与引航员SA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采用"ASC+FDP+AFD"组合指标时且在5 s时间窗口长度下,SA识别准确率达到92。23%。研究结果表明了该识别模型的有效性。

    安全人体学人为失误情景意识(SA)眼动识别模型引航员

    作业场所安全标志、风险感知与安全注意力关系

    牛莉霞杜瑞欣夏文德
    1495-1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安全标志、风险感知与安全注意力的深层次作用关系,基于决策双系统理论,在访谈调研基础上,建立三者关系的假设模型。通过分析两个时间点收集的487份中国制造业企业员工数据,使用层次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检验中介与调节效应以验证假设模型。结果显示:安全标志正向影响员工安全注意力,风险感知在上述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安全培训正向调节安全标志与风险感知的正向关系以及风险感知在安全标志与安全注意力之间的中介作用,时间压力负向调节风险感知与员工安全注意力的关系以及风险感知在安全标志与安全注意力之间的中介作用。

    安全社会科学安全标志风险感知安全注意力安全培训时间压力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关键因素分析

    李连进任佩雅陈红马晓彤...
    1504-1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3-2021年97起重特大交通事故数据,探究重特大交通事故关键致因。采用改进的灰色关联法构建关键影响因素集,以关键因素为节点变量建立了贝叶斯网络,通过网络结构学习和节点条件概率学习,分析了 14个与事故相关的因素,并从中提取了 15个单、多车事故死伤人数因素组合链,基于区间数理论对影响因素的危险性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单、多车事故致因存在差异,超载、存在大型客车、无物理隔离等因素对单、多车事故均有影响,但这些因素对单、多车事故死伤人数的影响程度不同,整体来看,多车事故后果更严重。贝叶斯网络可以反映各因素之间的真实关系,且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研究结论有助于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以减少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频率。

    安全工程重特大交通事故贝叶斯网络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