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顺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顺学院学报
安顺学院
安顺学院学报

安顺学院

李建军

双月刊

1673-9507

asxyxb@yahoo.cn

0853-2214795

561000

贵州省安顺市开发区学院路25号

安顺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nshun University
查看更多>>《安顺学院学报》前身为《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曾用名《安顺师专学报》,创刊于1983年;1999年3月由新闻出版署批准为公开发行刊物;2007年3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更名为《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4月,由季刊更改为双月刊。2003年起,先后成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EPS中文电子期刊》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长期以来,学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为指导,坚持双百方针,遵守出版管理法规和办刊宗旨,提倡严谨求学的学风,倡导探索争鸣,严格把好政治思想关和学术质量关。近年来,经过编辑部不断努力,来稿范围扩大,稿件内容丰富,作者层次提高,绝大多数为高校高、中级教师和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了提高学报的学术档次,专门特约刊登省内外著名学者专家的文稿。学报版式新颖,栏目鲜明,富有特色,讲求编排技巧,注意稿件编校质量,严格按照编排规范编排稿件。在省内外同级学报中,《安顺学院学报》学术质量和编排质量反响较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原型理论的贵州屯堡文化品牌建构路径探索

    罗燕妮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驱动创新,品牌引领战略.贵州屯堡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特色.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品牌建构,屯堡文化的价值和影响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结合原型理论,通过原型资源鉴别、原型资源转化及原型转化的有效性检验进行屯堡文化品牌建构,有利于推进屯堡文化传播的研究、传承与转化利用.

    原型理论屯堡文化扎根理论文化品牌建构

    屯堡文化旅游资源产业化开发研究——以安顺云山屯为例

    朱婧
    8-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屯堡文化具有综合性、独特性和代表性优势,产生了经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云山屯的屯堡文化旅游资源产业化开发存在开发主体单一、体制改革滞后,空心化现象凸显、保护意识淡薄,宣传教育不到位、新媒体运用不足,旅游设施不完善、旅游体验感低等不利因素.应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在发展规划、旅游模式、宣传教育、文化培育、服务体系等方面促进其产业化开发,以实现屯堡文化旅游创新性发展.

    屯堡文化旅游资源产业化开发云山屯

    地戏改编中女性角色的调整安排——以地戏本《粉妆楼》为例

    郑丽菁袁宗芳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戏本《粉妆楼》实质是对小说进行的戏剧化改编,它承袭了小说蕴含的忠义思想,将小说中具有忠义观的女性角色一视同仁地保留下来.地戏本灵活地调整小说存在的情理矛盾,使改编后的剧情更加符合屯堡人的价值观.此外,地戏本为满足地戏的表演效果,从动作设计、情景映衬、语言表达等多方面,刻意放大了女性角色的情感表达,用女性的"感情戏"平衡了"男性—武戏"为主的故事安排.

    地戏本《粉妆楼》改编女性角色

    现代化视域下元宵节习俗变迁——以六枝特区郎岱镇B村为例

    李莎谭厚锋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随着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许多习俗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郎岱镇B村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村寨,元宵节习俗在这里得到了持续地传承和发展.这些习俗由当地特定的文化生境塑造,又在时代的不断变迁中增加新的内涵.透过元宵节人们服饰、饮食、装饰、仪式等习俗的变迁过程,不难看出在现代化进程加快的新时代,当地村民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元宵节习俗作出变通和调试的行为,他们主动转变观念,积极应对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促使当地元宵节习俗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

    元宵节B村习俗内涵文化调适变迁因素

    西南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组态路径——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云南省实证研究

    王溪王维艳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西南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组态路径对于促进西南民族地区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归纳演绎得出西南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研究云南省16个市州文旅融合发展的案例发现,单个影响因素并不构成西南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也发挥着较普适的作用;政府与城镇化逻辑下依托需求驱动型、需求主导下依托政府与城镇化驱动型、需求与人才双元逻辑下依托政府及城镇化驱动型、多元合力驱动型四种组态路径,可助推西南民族地区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文旅融合西南民族地区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云南

    21世纪以来乡村教育研究的现状、热点、脉络及展望——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

    罗银新阮发梅张玲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以来CSSCI数据库乡村教育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文献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产生了部分高产的核心作者与机构,但未形成核心的作者群和机构群;研究机构类型较为单一,多为师范院校;研究热点议题丰富多样,研究特点高度契合国家教育政策,紧扣时代发展需求,并在追求教育公平中体现人文关怀.新时代在国家宏观政策和已有研究成果的影响下,乡村教育研究有望在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乡村教育知识图谱展望

    基于Logit-ISM模型农村居家高龄失能老人照料需求研究

    何艳艳黄祖宏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龄化社会是我国人口转型期的重要特征,尤其是农村地区在老龄人口增多的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失能化趋势凸显,如何实现高龄失能老人群体高质量生活既是亟需解决的难题,也是积极应对中国式现代化和老龄社会问题的重要举措.利用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以需求溢出理论为视角,通过建立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农村居家高龄失能老人照料需求的影响因素,并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深入探讨各影响因素的内在逻辑关系与层次结构.研究发现,农村居家高龄失能老人的照料需求溢出应遵循"个人—家庭—政府"的责任主体顺序,可通过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强化自我健康管理;弘扬孝道文化传统,完善家庭养老政策;合理划分责任边界,建设老年友好社区等举措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农村居家高龄失能老人照料需求Logit—ISM模型

    论利川土家民歌的基本特征

    李聚刚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形成过程中,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相对复杂的历史原因让利川土家民歌形成了带有独特地域性和民族性的辨识特征.在发展过程中,利川土家民歌又不断吸收其他区域或其他类型民歌的艺术特征,形成了以土家族原生态民歌为主体,兼有其他民族音乐文化某些特点的多元化艺术风格.此外利川土家民歌总体追求"思无邪"的精神境界,具有良好的社会教化意义.

    利川土家民歌辨识特征精神属性

    黔东苗语程度副词的语法功能与相关来源

    张成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黔东苗语的程度副词有两类,分别为相对程度副词和绝对程度副词,均修饰形容词或限制性动词,是程度增量的语义表征.语法上,黔东苗语程度副词具有比较功能、凸显功能和描摹功能,对事物或动作状态或程度的比较、凸显或描摹.语序上有前置型和后置型两种,即"S+Adj+Adv"和"S+Adv+Adj",前者为苗语固有的语序,后者为借用汉语的语序,是语言接触下语法扩散的结果.程度副词属虚词成分,由实词语法化而来,通过语义扩散、结构重组等方式体现出来.语法化路径有三个,其一由实义动词语法化而来,其二为形容词语法化而来,其三为数量结构语法化而来,每个路径均有不同的特征.语法化的动因有两种,即内在动因和外在动因,内在动因包括语义扩散和语法固化,外在动因包括语言接触和语用变化等;语法化机制有类推、重新分析、隐喻和转喻、语法复制.

    黔东苗语程度副词语序类型语法化路径动因与机制

    清代宦黔书法家蒯关保史事述略

    孟凡松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苏吴江黎里人氏蒯关保,道光、咸丰年间辗转任职安顺、遵义、兴义等地,虽长期沉沦下僚,然礼士勤民,廉政有为,颇多政绩.蒯氏工书,善画,能诗,为道咸之际宦黔地方官员中能以其宦迹、文艺影响贵州风气的代表性人物.蒯氏及同俦宦迹表明,今人研讨清代贵州文化教育之发展,不可忽略江浙、湖湘等地官员及学者群体之贡献,亦当重视人才交流之于贵州发展的积极影响.

    蒯关保黎里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