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癌症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癌症进展
癌症进展

赵平

双月刊

1672-1535

aizhengjinzhan@126.com

010-65295967

100730

北京东单三条9号

癌症进展/Journal Oncology Progres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旨在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反映国内外肿瘤医学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肿瘤学学术交流。它主要面向广大从事肿瘤临床和科研的工作人员以及其它相关的专业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信号素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高萌彭艳艳杭卫红张奇...
    1045-1048,1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是全球女性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细胞中各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其他蛋白质及其受体的异常表达激活了多种信号通路,从而导致肿瘤进展.信号素(SEMA)家族是一类在多种肿瘤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SEMA起初被发现在神经细胞黏附、迁移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后来又被发现在调节肿瘤方面也发挥不同的作用.SEMA因其在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和转移中的差异表达和作用,成为影响乳腺癌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SEMA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乳腺癌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乳腺癌信号素抑癌促癌

    调节性T细胞在胰腺癌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李娜张茹曹磊宋鹏...
    1049-1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胰腺癌免疫治疗的效果并不显著,这主要是因为胰腺癌的肿瘤微环境(TME)具有高度免疫抑制性.调节性T细胞(Treg)在控制自身免疫反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作为一类T细胞亚群,负责调控机体的免疫反应.作为免疫抑制TME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Treg的功能在于调节免疫应答的强度,可有效抑制效应T细胞的活性及功能,使机体出现免疫耐受,从而确保免疫应答处于稳定状态.特别是在胰腺癌的TME中,Treg通过抑制机体免疫反应,使肿瘤细胞能够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产生影响.本文对Treg在胰腺癌免疫治疗中的机制进行总结,旨在寻找胰腺癌免疫治疗效果更佳的治疗策略.

    调节性T细胞免疫功能重建胰腺癌免疫治疗

    外泌体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研究进展

    刘国志厉兵城张林孟令新...
    1053-1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5%,是全球肿瘤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随着肿瘤免疫学的迅速发展,以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为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不断进入临床实践,标志着免疫治疗的重大突破.免疫治疗的出现彻底改变了NSCLC的治疗现状,但仅有少部分患者能从中持久性获益.因此,筛选免疫治疗的最佳获益人群,进一步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外泌体PD-L1(exoPD-L1)有可能成为预测ICI疗效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对exoPD-L1预测ICI治疗NSCLC疗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外泌体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

    甲状旁腺显影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盛浩白俊文王霞
    1057-1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大幅上升,甲状腺癌的手术量也随之增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是甲状腺手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由于甲状旁腺的解剖特点,术中常常与淋巴结、脂肪等组织混淆.因此在甲状腺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识别与保护常困扰着年轻的外科医师,即便是有着多年临床经验的外科医师也存在困难.为了更好地识别和保护甲状旁腺,利用光学技术以及染色剂对甲状旁腺进行显影是目前甲状旁腺主要的识别方式.本文对甲状旁腺识别方式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甲状腺切除术甲状旁腺术中识别

    早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病理高危因素的研究进展

    牛军霞李耀东
    1062-1066,1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消化道内镜技术的发展,早期结直肠癌内镜下局部切除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存在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患者需要追加外科根治手术.目前早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风险的评估主要基于病理特征,包括分化程度低(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肿瘤高级别出芽、黏膜下浸润深度≥1000 μm、淋巴管侵犯,具备上述≥1条病理高危因素即认为存在淋巴结转移风险,需要追加外科根治手术,但相关研究报道该评估体系可能导致90%的患者接受不必要的外科根治手术.因此,本文对早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主要病理高危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改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早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病理检查高危因素

    卵巢-附件超声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联合超声图像特征对卵巢附件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

    陈伟萍温家霖黄琳赵雅...
    1067-1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卵巢-附件超声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分类联合超声图像特征对卵巢附件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O-RADS分类为3~5类的140例卵巢附件肿块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O-RADS分类、多项超声图像特征单独及联合检查对卵巢附件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40例患者中共147个卵巢附件肿块,恶性56个(包括交界性肿瘤),良性91个;O-RADS分类3类46个,4类61个,5类40个.O-RADS分类联合肿块实性部分最大径、血流评分、肿块形态诊断卵巢附件恶性肿块的AUC为0.959,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查的0.738、0.882、0.913、0.894.结论 在O-RADS分类定性诊断卵巢附件肿块的基础上,结合肿块实性部分最大径线、血流评分、肿块形态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可进一步提高卵巢附件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效能.

    卵巢-附件超声报告和数据系统卵巢附件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

    锥形束CT引导下盆腔肿瘤患者在六维床上不同固定体位的摆位误差及靶区外放边界

    郭璋琪李兵毛荣虎孙学明...
    1071-1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锥形束CT(CBCT)引导下盆腔肿瘤患者在六维床上不同固定体位的摆位误差以及靶区外放边界(MPTV).方法 将60例盆腔肿瘤患者按照固定体位的不同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试验组患者采用仰卧位,利用真空负压带与固定板进行固定,对照组患者采用侧卧位,利用腹部固定装置配合摆位支撑器固定.两组患者均进行CBCT扫描,获取CBCT图像后进行配准,获取6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左右(X)、头脚(Y)、前后(Z)、平移与旋转冠状位(Rx)、矢状位(Ry)、横断位(Rz).根据MPTV外放边界公式MPTV=2.5∑+0.7σ,计算出平移方向(X、Y、Z)的MPTV值.结果 试验组患者X、Y方向的摆位误差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Z、Rx、Ry、Rz方向的摆位误差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Y方向上获取的MPTV值最小,对照组患者在Z方向上获取的MPTV最小.结论 CBCT引导下盆腔肿瘤患者在六维床上的仰卧位配合固定装置与侧卧位配合固定装置均存在摆位误差.临床选择患者的固定体位时需要结合患者自身情况以及患病程度、心理、患病位置等多种要素综合考虑摆位误差的影响.

    锥形束CT盆腔肿瘤六维床固定体位摆位误差

    尿液循环肿瘤DNA在膀胱癌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吴岑陈家俊李联川伍伯聪...
    1075-1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尿液循环肿瘤DNA(ctDNA)在膀胱癌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68例膀胱癌患者作为观察组,7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尿液ctDNA浓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DNA对早期膀胱癌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尿液ctDN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液ctDNA诊断早期膀胱癌的灵敏度为0.868,特异度为0.985,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975(95%CI:0.953~0.99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DNA浓度是早期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尿液ctDNA预测早期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灵敏度为0.833,特异度为0.860,曲线下面积为0.864(95%CI:0.759~0.970).结论 检测尿液中ctDNA的浓度有助于诊断膀胱癌,且操作简单方便、无创伤性.尿液中ctDNA浓度对膀胱癌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特异度和灵敏度较高.

    尿液循环肿瘤DNA膀胱癌早期诊断预后预测

    超声与超声造影影像特征单独及联合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杨晓峰林德威王利芳
    1079-1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与超声造影影像特征单独及联合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8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为良性组与恶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及超声造影影像特征、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评估超声与超声造影影像特征单独及联合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恶性64例,良性16例,分别作为恶性组和良性组.恶性组与良性组患者钙化情况、边缘、后方回声、形态等超声影像特征以及增强强度、增强时间、消退时间等超声造影影像特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患者平均强度明显高于良性组,峰值强度明显低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与超声造影影像特征联合检查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5.94%、100%、88.75%,均高于各影像特征单独检查(P﹤0.05).结论 超声与超声造影特征联合检查诊断乳腺癌的价值较高,对乳腺癌的早诊断、早治疗有重要意义.

    乳腺癌超声检查超声造影影像特征诊断价值

    正念减压训练结合纽曼系统干预在肝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王韫琦谢云霞王菁王钊...
    1083-1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正念减压训练结合纽曼系统干预在肝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35例肝癌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A组、对照B组,每组45例.对照A组采取正念减压训练,对照B组采取纽曼系统干预,观察组采取正念减压训练结合纽曼系统干预.比较3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心理状态[简式简明心境问卷(POMS-SF)]、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及术后寒战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A组、对照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对照A组患者POMS-SF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POMS-SF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对照A组患者POMS-SF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组患者PCL-C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PCL-C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B组患者术后寒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念减压训练结合纽曼系统干预有助于调节肝癌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创伤后应激障碍,减少术后寒战,促进术后早期康复.

    正念减压训练纽曼系统干预肝癌创伤后应激障碍寒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