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癌症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癌症进展
癌症进展

赵平

双月刊

1672-1535

aizhengjinzhan@126.com

010-65295967

100730

北京东单三条9号

癌症进展/Journal Oncology Progres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旨在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反映国内外肿瘤医学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肿瘤学学术交流。它主要面向广大从事肿瘤临床和科研的工作人员以及其它相关的专业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柚皮苷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及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增敏作用的预测

    王国印张奇王瑞麟刘学霖...
    1161-1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柚皮苷是一种天然的类黄酮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葡萄柚、酸橙及其变种的果皮中,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科学、化学等方面.柚皮苷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调血脂、抗糖尿病、神经保护等,并在282 nm处有强烈的紫外吸收峰,柚皮苷在自然界中来源丰富,药理作用极其广泛.诸多研究表明,柚皮苷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影响细胞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介绍黄酮类药物的功能及作用机制,结合DNA损伤机制,进一步阐述DNA依赖性蛋白激酶(DNA-PK)的基本结构及相关功能,总结柚皮苷在多种肿瘤及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从理论角度推测柚皮苷能够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增敏作用的可能性.

    柚皮苷类黄酮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增敏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郝凤翔赵彬李然侯佳宜...
    1166-1169,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肌动蛋白结合蛋白1(FSCN1)是从海胆卵母细胞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可以与肌动蛋白紧密连接形成束状结构.肿瘤转移的关键步骤之一是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FSCN1可在丝状伪足形成、板状伪足形成、应力纤维形成和局部黏着斑转化过程中调节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组.FSCN1相关的丝状伪足、板状伪足及细胞骨架改变均会影响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并与临床侵袭性表型及不良预后有关.本文就FSCN1与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并重点阐述靶向FSCN1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机制.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1肿瘤侵袭丝状伪足药物治疗

    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酶催化亚基1在恶性肿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玉凤冯乐霞党会芬朱公建...
    1170-1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因而对恶性肿瘤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已成为肿瘤临床及基础研究的热点.有研究表明,即使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肿瘤细胞仍需要从内环境中摄取远高于正常细胞所需的葡萄糖以产生能量,却很少通过氧化磷酸化(OXPHOS)供能,这一现象称为Warburg效应.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DC)活性的调节是关键决定点,是糖代谢途径中糖酵解向三羧酸循环转变的关键酶,丙酮酸既可以被OXPHOS进入线粒体,又可以被代谢成乳酸.而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酶(PDP)主要通过增强PDC的活性,导致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浓度增加,故其极具有成为肿瘤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的潜能.本文综述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酶催化亚基1(PDP1)在恶性肿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酶催化亚基1恶性肿瘤作用机制

    多原发肺癌的影像学特征与诊断研究进展

    胡子涛史孟容李建龙
    1176-1180,1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原发肺癌(MPLC)是指在同一患者的肺内不同部位同时或相继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发性肺癌病灶.根据诊断时间间隔,MPLC可分为同时性MPLC(sMPLC)和异时性MPLC(mMPLC).sMPLC与肺内转移(IM)在治疗策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sMPLC预后远好于IM,然而,目前临床上对二者的鉴别诊断仍存在诸多争议.本文旨在总结当前诊断MPLC的主要影像学方法,并着重介绍区分MPLC和IM的影像学特征,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综合理解并为MPLC患者的精确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多原发肺癌肺内转移影像学特征磨玻璃结节鉴别诊断

    基于SEER数据库的预测小型非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列线图的构建与验证

    崔晓飞张帆刘小慧
    1181-1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库构建预测小型非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F-pNET)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列线图,并进行验证.方法 自SEER数据库下载2004-2018年1858例小型NF-pNET患者的病历资料.小型NF-pNET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据此构建列线图.采用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区分能力,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依据X-tile软件计算确定的列线图总分(NTP)的最佳分割值,将训练组和所有患者分别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评估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本研究自SEER数据库共下载1858例小型NF-pNET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1294例纳入训练组,564例纳入验证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大小、原发部位、病理分级均是小型NF-pNET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校准曲线显示,训练组和验证组列线图模型预测小型NF-pNET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在实际观测值和预测值之间存在中等一致性;ROC曲线显示,训练组列线图模型预测小型NF-pNET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9,验证组为0.70;DCA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小型NF-pNET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较为可靠,净效益更高.通过X-tile软件计算的NTP最佳分割值为135.5,据此将训练组和全部人群分别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结果显示,与淋巴结转移低风险组相比,淋巴结转移高风险组小型NF-pNET患者的总生存期更短(P<0.01).结论 列线图预测模型在预测小型NF-pNET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方面的准确度较高,可能有助于医师为淋巴结转移高风险患者提供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淋巴结转移列线图SEER数据库

    磷酸甘油酸激酶1、烯醇化酶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康燕黄华民
    1188-1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磷酸甘油酸激酶1(PGK1)、烯醇化酶1(ENO1)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41例EC患者的EC组织、癌旁组织及10例子宫肌瘤或卵巢良性囊肿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GK1、ENO1表达情况.比较EC组织、癌旁组织、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GK1、ENO1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EC患者EC组织中PGK1、ENO1表达情况.结果 EC组织中PGK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ENO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岁EC患者EC组织中PGK1阳性表达率高于年龄<5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K1、ENO1在E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较高,可能与EC的发生有关,靶向作用PGK1、ENO1可能给EC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磷酸甘油酸激酶1烯醇化酶1子宫内膜癌免疫组化法

    质量反馈干预在神经胶质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李玉贤周美于锦锦吴怡梦...
    1192-1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质量反馈干预在神经胶质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96例行显微切除术的神经胶质瘤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反馈组(n=46),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反馈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质量反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肢体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生活质量[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反馈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反馈组患者FMA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ACT-G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反馈组患者FACT-G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馈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质量反馈干预可缓解神经胶质瘤手术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质量反馈干预神经胶质瘤负性情绪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

    polo样激酶1、RNA聚合酶Ⅱ亚基A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覃重桥姜又胜朱华泉
    1196-1199,1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polo样激酶1(PLK1)、RNA聚合酶Ⅱ亚基A(POLR2A)在人脑胶质瘤(BG)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86例BG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非肿瘤脑疾病患者作为参照组,收集观察组患者的BG组织和参照组患者的非肿瘤脑组织.比较两组患者PLK1、POLR2A表达情况和不同临床特征BG患者的BG组织中PLK1、POLR2A的阳性表达情况;比较不同PLK1、POLR2A表达情况BG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BG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PLK1、POLR2A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BG患者的BG组织中PLK1、POLR2A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中高分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K1、POLR2A阳性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均明显短于PLK1、POLR2A阴性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分化、PLK1阳性表达、POLR2A阳性表达均为BG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BG患者PLK1、POLR2A呈高表达,PLK1、POLR2A高表达BG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缩短,低分化、PLK1阳性表达、POLR2A阳性表达均为BG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polo样激酶1RNA聚合酶Ⅱ亚基A脑胶质瘤预后

    正念减压训练对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心理状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郭盼盼贺曼马晓纪元元...
    1200-1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正念减压训练对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心理状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120例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正念减压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Piper疲乏修订量表(RPFS)]、心理状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自我效能[癌症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及住院时间.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RPF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SUPPH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RPF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UPPH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念减压训练可改善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和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正念减压训练子宫内膜癌癌因性疲乏心理状态自我效能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胡春艳牛聪陈文龙
    1204-1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在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恶性肿瘤合并AKI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间歇性血液透析(IHD)组(n=44)和CBP组(n=56).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肾功能指标[肌酐(Cr)、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c-C)、肾小管滤过率(GFR)]、血流动力学指标[心排血量(CO)、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ip(IL-i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健康状态[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结果 CBP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I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Cyc-C水平均降低,GFR均升高,CBP组患者Cr、Cyc-C水平均低于IHD组,GFR高于I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O、MAP均降低,HR均升高,CBP组患者CO、MAP均低于IHD组,HR高于I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1β、TNF-α水平均降低,CBP组患者IL-6、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I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完成时和治疗完成后14天,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CBP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均低于I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肿瘤合并AKI患者使用CBP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肾功能,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

    连续性血液净化恶性肿瘤急性肾损伤肾功能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