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癌症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癌症进展
癌症进展

赵平

双月刊

1672-1535

aizhengjinzhan@126.com

010-65295967

100730

北京东单三条9号

癌症进展/Journal Oncology Progres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旨在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反映国内外肿瘤医学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肿瘤学学术交流。它主要面向广大从事肿瘤临床和科研的工作人员以及其它相关的专业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与Logistic回归分析的良恶性乳腺肿块鉴别诊断模型的构建

    戴慧萍唐芳邱慧芳
    1903-19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与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良恶性乳腺肿块鉴别诊断模型,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56例和67例乳腺肿块患者,分别作为模型组和验证组.依据病理结果将156例模型组患者分为良性组(n=87)和恶性组(n=69),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BI-RADS超声影像特征,乳腺恶性肿块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影响因素构建良恶性乳腺肿块鉴别诊断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该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良性组和恶性组患者年龄、肿块最大直径、淋巴结肿大情况、BI-RADS分类、超声弹性评分、方位、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血供情况、结构扭曲情况和微钙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肿块最大直径≥3 cm、方位不平行、形态不规则、边缘成角、边缘毛刺、内部回声不均匀和微钙化均是乳腺恶性肿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上述8个影响因素构建良恶性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模型,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x2=12.512,P=0.130;该模型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AUC为0.896(95%CI:0.844~0.948),灵敏度为85.50%,特异度为85.10%,约登指数为0.706,表明该模型拟合优度良好,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将验证组67例患者代入诊断模型中,该模型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AUC为0.986(95%CI:0.962~1.000),灵敏度为93.30%,特异度为100%,约登指数为0.933,说明该模型的诊断效能较好.结论 基于超声BI-RADS与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良恶性乳腺肿块鉴别诊断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辅助手段对乳腺癌进行筛查.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肿块鉴别诊断模型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表达与肾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尚杰周文艳惠红岩苏蔚...
    1908-1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与肾细胞癌(RCC)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20例RCC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RCC患者PD-L1表达情况,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RCC患者PD-L1表达情况的影响因素.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分析不同PD-L1表达情况RCC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120例RCC患者中,PD-L1阳性64例,阴性56例,阳性表达率为53.33%.不同病理类型RCC患者PD-L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临床分期RCC患者PD-L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临床分期Ⅲ~Ⅳ期均为RCC患者PD-L1阳性表达的危险因素(P<0.05).PD-L1阴性RCC患者的生存率高于PD-L1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L1表达情况与RCC患者的年龄和临床分期有关.PD-L1阳性RCC患者的生存率较低.年龄>60岁、临床分期Ⅲ~Ⅳ期均为RCC患者PD-L1阳性表达的危险因素.

    肾细胞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临床特征预后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贫血发生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刘叶珍普布次仁李铭锋周文华...
    1912-1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贫血发生的风险因素,据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1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贫血分为贫血组(n=56)与非贫血组(n=74).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贫血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依据影响因素构建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贫血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贫血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采用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降低、骨髓浆细胞比例升高、血肌酐水平升高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升高均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贫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据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贫血发生风险的AUC为0.951,预测价值较高.校准曲线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贫血发生风险的C指数为0.778(95%CI:0.741~0.815),表明该列线图模型预测贫血发生风险的观测值与实际观测结果吻合度较好.DCA曲线显示,该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贫血发生风险的预测有临床意义,临床净效益较高.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贫血发生风险与血小板计数降低、骨髓浆细胞比例升高、血肌酐水平和IL-6水平升高密切相关,基于这些风险因素所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贫血发生风险的预测准确度较高.

    多发性骨髓瘤贫血列线图预测模型

    基于Neuman系统模式的干预在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孙起仲立新张建东
    1916-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Neuman系统模式的干预在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8例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按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基于Neuman系统模式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心理状况[医院焦虑抑郁评定量表(HADS)]、应对方式[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MUI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MU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积极应对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消极应对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患者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采用基于Neuman系统模式的干预可减轻疾病不确定感,缓解负性情绪,提升自我效能感,改善应对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且可减少不良反应.

    消化道肿瘤化疗基于Neuman系统模式的干预疾病不确定感应对方式

    动态二氧化碳气腹压力对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和术后恢复的影响

    秦瑞娟李玮浩尚震月
    1921-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二氧化碳气腹压力对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压力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8,术中不改变二氧化碳气腹压力)和观察组(n=48,术中动态二氧化碳气腹压力).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体温、肺功能指标[肺活量、最大通气量(MVV)、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恢复质量[40项恢复质量评分(QoR-40)].结果 周围淋巴结清扫期、消化道重建期,对照组患者SBP、DBP、HR均高于肿瘤切除期,观察组患者HR均高于肿瘤切除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建立后至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患者体温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52.08%,低于对照组患者的72.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两组患者肺活量、MVV、FEV1及IL-6、PCT、CRP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1天,观察组患者肺活量、MVV、FEV1均高于对照组,IL-6、PCT、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出院时,对照组患者QoR-40各维度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1天和观察组患者,观察组患者QoR-40各维度评分先降低后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中采用动态二氧化碳气腹压力,有利于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术中低体温情况,维持肺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稳定,术后恢复质量较好.

    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动态二氧化碳气腹压力术中低体温术后恢复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和全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姬宇宙彭艳南璐瑒
    1926-1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和全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108例NSCLC患者分为研究组(n=56,全胸腔镜手术)和对照组(n=52,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25、CA50、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引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1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天,两组患者SCC-Ag、CYFRA21-1、CA125、CA50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两组患者SCC-Ag、CYFRA21-1、CA125、CA5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和全胸腔镜手术治疗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近,均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而全胸腔镜手术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引流时间,减轻疼痛,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非小细胞肺癌全胸腔镜手术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肿瘤标志物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膀胱灌注治疗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张卓曾加张海峰万滨...
    1930-1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膀胱灌注治疗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8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膀胱灌注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2(IL-2)]、生活质量[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6、12个月,两组患者TNF-α、IFN-γ、IL-2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VEGF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TNF-α、IFN-γ、IL-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24个月,两组患者KPS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K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为5.1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膀胱灌注治疗应用于膀胱尿路上皮癌手术患者,能降低肿瘤复发率,有效抑制VEGF表达,增强肿瘤细胞清除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灌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地佐辛注射液对胸腔镜肺占位性病变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

    张文吴魏罗冬冬
    1934-1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地佐辛注射液对胸腔镜肺占位性病变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将60例行胸腔镜肺占位性病变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佐辛组(30例)和构橼酸舒芬太尼组(30例).地佐辛组应用地佐辛注射液术后镇痛方案,枸橼酸舒芬太尼组应用构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术后镇痛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镇静效果(Ramsay镇静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6、12、24h,地佐辛组患者HR、MAP和VAS评分均低于构橼酸舒芬太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 h,地佐辛组患者Ramsay镇静量表评分均低于构橼酸舒芬太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注射液在胸腔镜肺占位性病变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快速缓解术后疼痛,减轻术后应激反应,且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地佐辛注射液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胸腔镜肺占位性病变手术术后镇痛

    基于希望理论的序贯式心理干预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负性情绪、希望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周利萍李帮珍王艳丽冯然...
    1938-1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希望理论的序贯式心理干预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负性情绪、希望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106例肺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常规干预组(n=51)和希望理论组(n=55),常规干预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希望理论组患者在常规干预组的基础上采取基于希望理论的序贯式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HHI)]、自我管理能力[中文版癌症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C-SUPPH)]、肺功能指标[呼气流量峰值(PEF)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满意度、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希望理论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HI、C-SUPPH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希望理论组患者HHI、C-SUPPH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EV1、PEF均高于本组干预前,希望理论组患者FEV1、PEF均高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希望理论组患者的总满意度高于常规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希望理论的序贯式心理干预可提高肺癌根治术患者的希望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及满意度,缓解负性情绪,改善肺功能.

    希望理论序贯式心理干预肺癌根治术负性情绪希望水平自我管理能力

    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肿瘤转移及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

    郑庆凯程文静郑红陈苗...
    1943-1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与肿瘤转移及新辅助化疗(NCT)疗效的关系.方法 将106例肺癌患者按外周血CTC水平的不同分为阳性组(CTC≥5/7.5 ml)48例和阴性组(CTC<5/7.5 ml)58例.比较两组患者肿瘤转移情况、NCT疗效,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肺癌患者外周血CTC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阳性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远处转移率均高于阴性组,疾病控制率低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情况、远处转移情况、疗效均是肺癌患者外周血CTC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CTC水平与肿瘤转移情况和NCT疗效有关,对肺癌患者的预后预测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肺癌循环肿瘤细胞肿瘤转移新辅助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