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癌症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癌症进展
癌症进展

赵平

双月刊

1672-1535

aizhengjinzhan@126.com

010-65295967

100730

北京东单三条9号

癌症进展/Journal Oncology Progres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旨在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反映国内外肿瘤医学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肿瘤学学术交流。它主要面向广大从事肿瘤临床和科研的工作人员以及其它相关的专业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胜楠袁光文
    697-700,7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具有明显异质性的恶性疾病,多数患者预后较好,但仍有一小部分患者预后不佳.肿瘤形态学是目前子宫内膜癌的分类基础,但缺乏重复性,限制了形态学分类作为预测预后及指定治疗方案的指导作用.而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弥补了这一缺点,为临床个体化治疗、预测预后及疗效提供了更精准的信息.本文对目前现有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更精准的治疗提供参考信息.

    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免疫检查点免疫治疗

    非编码RNA与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陈吉邱鞠胡建鹏
    701-7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列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雄激素受体(AR)信号异常激活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非编码RNA(ncRNA)通过各种机制在不同的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显示出作为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巨大潜力.多种ncRNA已经被证实可通过直接或间接与AR相互作用来调控前列腺癌进展.本文总结ncRNA与AR信号通路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和分子机制,以期为前列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非编码RNA雄激素受体前列腺癌

    固醇O-酰基转移酶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马媛媛郑振鲁徐辉高小玲...
    706-710,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固醇O-酰基转移酶1(SOAT1),又称为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是胆固醇酯化途径中至关重要的酶,其可将内质网中的胆固醇转化为胆固醇酯,随后储存于脂滴中,以维持细胞内脂质代谢平衡.研究发现,SOAT1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还在促进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多种肿瘤中,SOAT1高表达与患者的预后不良密切相关,SOAT1被认为可能成为多种肿瘤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对SOAT1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SOAT1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固醇O-酰基转移酶1胆固醇胆固醇酯肿瘤

    线粒体融合蛋白2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石可可周慧玲张硕于鸿...
    711-714,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胰腺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早期病情隐匿,5年生存率仅为15%~20%.因此寻找精准有效的分子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至关重要.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是人体一种重要的多功能蛋白,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参与各种生物过程,包括线粒体融合、线粒体自噬、脂质代谢、细胞增殖及凋亡等,其生物学活性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MFN2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期望为胰腺导管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肿瘤标志物及治疗方法.

    线粒体融合蛋白2胰腺导管腺癌靶向治疗

    炎性指标在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中的研究进展

    高毓慷彭钰洁马长林
    715-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细胞癌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其死亡例数逐年增加.手术切除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肝癌复发仍是目前医学无法解决的难题,同时也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生存的主要障碍.微血管侵犯(MVI)是肝血管内微转移的肿瘤细胞栓子,由肝癌组织冰冻病理检出,与肝细胞癌术后复发转移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炎症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炎症指标在术前预测肝细胞癌MVI状态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炎症指标术前预测

    长链非编码RNA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黄雪娟杨正敏孙浩梁雪萌...
    719-722,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原发性肝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为原发性肝癌的早诊断、早预防、开展肝癌遗传易感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83例健康志愿者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对浆细胞瘤变体易位基因1(PVT1)、结肠癌相关转录本1(CCAT1)、结肠癌相关转录本2(CCAT2)、肿瘤易感性8(CASC8)、前列腺癌相关非编码RNA1(PRNCR1)中的13个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因型分布.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lncRNAPVT1基因RS2392885位点的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PVT1基因上RS2392885位点的基因型为CC、CT和TT型,其中病例组各基因型占比分别为12.2%、68.3%和19.5%,对照组各基因型占比分别为19.3%、42.2%和38.6%.结论 lncRNA PVT1中的RS2392885位点的基因型可能与原发性肝癌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原发性肝癌长链非编码RNA基因多态性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联合超声造影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

    李玲翟渊鹏邵玉李潜...
    723-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联合超声造影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193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及超声造影,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超声造影单独及联合检查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193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中,阳性132例,阴性61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阳性114例,阴性79例;超声造影诊断阳性121例,阴性72例;二者联合检查诊断阳性129例,阴性64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超声造影联合检查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二者单独检查.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11%,与超声造影检查的2.0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超声造影联合检查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二者联合检查能提高诊断效能,且安全性较好.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超声造影周围型肺癌诊断价值并发症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胰腺导管腺癌关键基因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李雪松李加桩刘颖孙利...
    727-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胰腺导管腺癌的关键基因,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GSE28735芯片中基因表达谱的数据,筛选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DEG),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应用Cytoscape筛选关键基因,分析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关键基因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总计筛选了 413个DEG,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257个,表达下调的基因156个.GO分析显示,DEG主要参与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正向调控、细胞质、蛋白质结合、核质和细胞膜等;KEGG分析显示,DEG主要富集于癌症通路、沙门氏菌感染、细胞周期、环腺苷酸(cAMP)信号通路和轴突引导等通路.通过PPI网络确定了 Ⅰ型胶原蛋白α2链(COL1A2)、骨膜蛋白(POSTN)、纤维连接蛋白1(FN1)、Ⅰ型胶原蛋白α1链(COL1A1)、Ⅲ型胶原蛋白α1链(COL3A1)5个关键基因,且均在胰腺导管腺癌中高表达.依据5个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将胰腺导管腺癌患者分别分为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结果显示,与低表达组相比,COL1A2、POSTN、FN1、COL1A1、COL3A1高表达组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均缩短,预后不良.结论 COL1A2、POSTN、FN1、COL1A1和COL3A1均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高表达,是促进胰腺导管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或可作为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生物信息学胰腺导管腺癌差异表达基因预后

    系统性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王珂张姝雅张警华
    73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性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102例白血病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常规干预)和观察组(n=51,系统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PSQI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SAS、SDS、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ESCA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ESCA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性干预可改善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睡眠质量和满意度.

    系统性干预白血病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睡眠质量

    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潘美红黄行志欧阳芊徐勋...
    736-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7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同步放化疗)和观察组(n=42,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肿瘤标志物[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糖类抗原125(CA12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3.33%(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8+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SGF、CA125、SCCA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TSGF、CA125、SCC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尼妥珠单抗同步放化疗局部晚期宫颈癌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