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癌症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癌症进展
癌症进展

赵平

双月刊

1672-1535

aizhengjinzhan@126.com

010-65295967

100730

北京东单三条9号

癌症进展/Journal Oncology Progres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旨在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反映国内外肿瘤医学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肿瘤学学术交流。它主要面向广大从事肿瘤临床和科研的工作人员以及其它相关的专业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恶性潜能未定的子宫平滑肌瘤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妇科肿瘤学组中国优生科学协会肿瘤生殖学分会山东省康复医学会妇科肿瘤康复分会张颐...
    929-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恶性潜能未定的子宫平滑肌瘤(STUMP)是一类区别于子宫平滑肌瘤和子宫平滑肌肉瘤的子宫交界性/中间型肿瘤,发病率较低,虽然预后较好,但仍存在一定的复发、恶变风险.STUMP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均缺乏特异性,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目前STUMP尚无统一的病理检查诊断标准,组织形态学联合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有助于诊断及预后判断.无生育需求者推荐行子宫切除术,有生育需求者在充分知情同意并评估风险后,可选择STUMP病灶切除术,完成生育后行子宫切除术,术后密切随访.

    恶性潜能未定的子宫平滑肌瘤诊断治疗专家共识

    涎腺导管癌的治疗进展

    王新彭成浩刘伟田素青...
    937-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涎腺导管癌(SDC)作为一种罕见且具有高侵袭性的恶性肿瘤,致死率较高.迄今为止,尚未形成针对该病的标准治疗方案,治疗方法通常包括根治性手术切除、淋巴结清扫以及术后辅助放疗,有时还需结合化疗.由于SDC的罕见性,目前针对SDC全身转移姑息性治疗策略的研究相对较少,然而,近年来对该肿瘤亚型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层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提示SDC患者通常表现为雄激素受体(AR)阳性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扩增,为采用抗雄激素和针对HER2的靶向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对SDC的新辅助治疗、手术、放化疗和靶向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涎腺导管癌雄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治疗进展

    高级别脑胶质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胡雪琴张华
    944-948,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级别脑胶质瘤(HGG)具有侵袭性强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TO)的分类方法,成人HGG分为4个类型:3级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伴1p/19q联合缺失型少突胶质细胞瘤,3级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4级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4级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GBM).HGG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放疗、化疗和手术切除等,尽管传统治疗方法取得了进展,但HGG的治疗前景仍然不容乐观.近年来,随着对脑胶质瘤分子生物机制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及在影像学检查、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和新药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较前明显改善.本文对目前HGG的治疗方法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高级别脑胶质瘤治疗进展放疗靶区免疫治疗靶向治疗

    自噬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李丽雯徐彦崔金秀孙政...
    949-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宫内膜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自噬是一种由细胞内溶酶体介导的细胞自我降解过程,在细胞应激源(包括营养剥夺、缺氧和代谢应激等)的影响下被激活,细胞通过调控自噬帮助各种原因损伤的细胞维持自身平衡,但过度自噬则不利于细胞存活.肿瘤的进展与自噬密切相关,近年来有关自噬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相关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涉及自噬调节剂、天然产物及衍生物、潜在靶点、"老药新用"等方向,治疗子宫内膜癌更有效的临床方案有赖于对自噬相关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自噬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子宫内膜癌自噬自噬调节剂天然产物潜在靶点

    超声影像组学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

    鲜锋周畅韦力
    956-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占全部甲状腺癌的80%~90%,尽管其预后相对较好,但其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概率较高,常规超声检查诊断PTC CLNM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声影像组学(USR)逐渐受到关注.USR技术通过应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方法,从海量超声医学图像数据库中提取丰富的信息,并将这些图像信息转化为对临床决策有价值的内容,进而有助于精准诊断和有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综述了 USR在预测PTC CLNM方面的研究进展.

    人工智能超声影像组学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

    张淋一张瑞曲建华
    960-963,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是调节色氨酸代谢的关键酶,其过表达会引起肿瘤中色氨酸代谢异常,通过下游信号通路进一步调控肿瘤微环境(TME)中细胞成分发生变化,参与肿瘤细胞免疫逃逸.临床研究发现,IDO过表达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IDO抑制剂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广阔前景.本文对IDO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吲哚胺2,3-双加氧酶肿瘤微环境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

    MRI检查对结肠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

    廖林李丰章贺曦
    964-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RI检查对结肠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2例行MRI检查的结肠癌患者,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检查对结肠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采用Kappa检验评估MRI检查诊断结肠癌T分期的结果与术后病理T分期的一致性.结果 52例结肠癌患者经MRI检查显示,T2期17例,T3期22例,T4期13例.MRI检查诊断结肠癌T2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3%、94.12%、90.38%、88.24%、91.43%;MRI检查诊断结肠癌T3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82%、86.67%、84.62%、81.82%、86.67%;MRI检查诊断结肠癌T4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67%、95.00%、94.23%、84.62%、97.44%.MRI检查诊断结肠癌T2、T4期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均较好(Kappa=0.785、0.842),MRI检查诊断结肠癌T3期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685).结论 MRI检查对结肠癌T分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其对T4期的诊断价值最高.

    MRI检查结肠癌T分期诊断价值

    DAB2相互作用蛋白和β-联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吴振江王洪涛姜功前陈思诺...
    968-973,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DAB2相互作用蛋白(DAB2IP)和β.联蛋白(β-catenin)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9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另取55例食管上皮内瘤变患者的食管上皮内瘤变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种组织中DAB2IP和β-catenin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DAB2IP和β-catenin表达情况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DAB2IP阳性表达率低于食管上皮内瘤变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β-catenin阳性表达率高于食管上皮内瘤变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食管上皮内瘤变组织中β-catenin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DAB2IP和β-catenin表达呈负相关(r=-0.609,P<0.01).不同分化程度、远处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和TNM分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DAB2IP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远处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和TNM分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β-catenin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AB2IP阳性表达患者生存情况优于DAB2IP阴性表达患者,β-catenin阴性表达患者生存情况优于β-catenin阳性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远处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和DAB2IP阴性表达均是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DAB2IP阳性表达率较低,β-catenin阳性表达率较高,二者有可能成为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食管鳞状细胞癌DAB2相互作用蛋白β-联蛋白临床特征预后

    改良3D打印阴道多通道非共面插植模板在宫颈癌术后阴道残端切缘阳性或肿瘤近切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冯成军温晓敏华丽陈绍俊...
    974-977,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3D打印阴道多通道非共面插植模板在宫颈癌术后阴道残端切缘阳性或肿瘤近切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43例宫颈癌术后阴道残端切缘阳性或肿瘤近切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改良插植组(n=21)和常规插植组(n=22),改良插植组术后接受同步调强放化疗联合改良3D打印阴道多通道非共面插植模板引导下的后装插植治疗,常规插植组术后接受同步调强放化疗联合常规阴道多通道共面插植模板引导下的后装插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靶区剂量参数[D90、D100、V100、V150、均匀性指数(HI)与适形指数(CI)]、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参数(D2cc、D1cc、D0.1cc)、放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生存情况.结果 改良插植组D90、D100、V100、CI、HI均高于常规插植组,膀胱和直肠D2cc、D1cc均低于常规插植组,局部无进展生存情况优于常规插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情况、总生存情况及放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阴道多通道共面插植模板比较,改良3D打印阴道多通道非共面插植模板在宫颈癌术后阴道残端切缘阳性或肿瘤近切缘患者的后装插植治疗中靶区剂量分布更好,临床疗效更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宫颈癌后装插植治疗阴道插植模板3D打印

    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对乳腺癌患者美学效果的影响

    尹红梅毛雅楠李温霞
    978-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对乳腺癌患者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104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4),对照组患者接受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保乳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均予以优质手术室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美学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美学效果优良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2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乳房症状、上肢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体象、性功能、性愉悦、对未来的看法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改良根治术相比,保乳手术可降低乳腺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乳房美学效果,提高患者预后.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美学效果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