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蚌埠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蚌埠学院学报
蚌埠学院学报

周之虎

双月刊

2095-297X

bbxyxbbjb@163.com

0552-3177321、3169127

233030

安徽省蚌埠市曹山路1866号

蚌埠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ngbu Colleg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本质意蕴、演进特征与理论贡献

    张斌沈洋洋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是中国共产党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把握,体现出现代化规定与生态文明原则的内在一致性.从本质意蕴上看,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既体现人类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定性,又彰显坚守本土立场的鲜明特殊性.从演进特征上看,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体现出从"能够生活"到"美好生活"的价值诉求跃迁,人与自然的根本关系进入到新时代的同一性关系,生态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整体性耦合不断加深.从理论贡献上看,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突出了内蕴于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自然价值,拓展了对生命自由边界的理解与认知,蕴含着对人类与类生命的总体性关照.新征程上,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生态观,对于化解全球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和谐共生

    论大别山精神的历史溯源、主要载体与时代传承

    冯妍妍孔瑞雪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铸就的伟大革命精神.大别山精神是在特殊的背景条件下形成的,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社会因素与思想文化条件.大别山精神萌芽于中国共产党创建之时,经过三大起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锤炼逐步演化成形,并以革命歌谣、口号、标语、传单以及党报、党刊、中央书籍为载体展现出来,成为大别山革命历程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二十八年革命奋斗留下的精神产物,大别山精神在当今社会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新时代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必须要做好弘扬大别山精神的工作,使之成为持续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大别山精神历史溯源主要载体时代传承

    中国式现代化对资本现代性限度的多维超越

    赵双群高淑桃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化体现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是审视人类社会发展状态必须正视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和平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实实践,实现了对资本现代性的主体异化、殖民与压迫、人与自然相对立、文明发展失衡等限度的超越.与资本现代性相比,中国式现代化彰显出鲜明优势和中国特色,对化解资本现代性危机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资本逻辑资本现代性限度中国式现代化

    "诸侯不再娶"与"惠公再娶"之间的理论张力分析

    崔锁江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春秋时代诸侯婚姻制度主要包括嫡夫人制、媵妾制、不再娶制.《公羊传》提出"诸侯不再娶"的义理,维护了嫡夫人制与嫡子继承制,防止出现废立之事.春秋多次出现因诸侯再娶造成的争位现象,《春秋》对此以不书进行避讳.《公羊传》提出"子以母贵、母以子贵"的理论进行灵活处理,后世学者肯定了"诸侯不再娶"的理论价值,这对于现代一夫一妻婚姻制度有所启示.

    《公羊传》《春秋》诸侯惠公再娶诸侯不再娶

    《月亮与六便士》中毛姆的女性观及其成因探析

    严晶晶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姆的代表作《月亮与六便士》中的男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先后与艾米·斯特里克兰德太太、布兰琪和爱塔三位女性存在婚姻关系或情感纠葛,与追求信念的斯特里克兰德不同,这三位女性均缺乏独立的人格.拟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三位女性的人生遭遇,剖析毛姆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人生经历,探析毛姆落后的女性观及其成因,从而帮助读者摆脱父权文化的影响.

    《月亮与六便士》毛姆女性主义女性形象父权制社会

    欧阳修客者形象的流变及其思想意蕴

    吕晨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欧阳修作为北宋文坛领袖,屡遭贬谪,颠沛流离间常以"客者"自喻.以欧阳修诗中的"客者"形象为切入点,联系诗人心境并结合身世经历,发掘欧阳修诗中不同阶段的形象特征,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阐发欧阳修"孤客""迁客"与"行客"三个自我形象的流变.进而解析欧阳修的三种客者形象所发挥的自我疏解作用,并探寻诗人由理想向现实折衷的心理发展过程.

    欧阳修客者形象北宋诗歌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民族音乐对外交流与传播研究

    岳睿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我国民族音乐对外交流与传播为研究对象,对"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民族音乐对外交流与传播的时代机遇、主要特征、重要价值、指导原则进行阐述;对多元文化冲击、国际文化差异、传播手段单一、人才队伍乏力等问题进行反思,分析其产生原因;最后从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共情、利用新兴技术、培养优质人才四个方面入手提出应对策略,旨在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推动民族音乐交流与传播,增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力,提升我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话语权.

    "一带一路"倡议民族音乐交流传播现实考量问题反思有效畅想

    邵氏黄梅调电影的空间向度与认同美学

    蔡河明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为视角,对邵氏黄梅调电影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邵氏黄梅调电影蕴含的不同类型空间的表征显现.在空间视域下,邵氏黄梅调电影的发展还体现出了共同的文化美学特征,其内在的心理机制就来源于电影创作者和接受者对文化传统的体认和认同.分析了邵氏黄梅调电影不同空间下的共同的文化美学特征,为香港邵氏黄梅调电影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从空间理论和文化理论角度研究黄梅调电影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启示.

    邵氏黄梅调电影空间向度空间生产认同美学

    符号学视域下草间弥生圆点符号的设计语言研究——以《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艺术展为例

    周敏子丁文霞张翔陈幸幸...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符号学视域出发,探寻了草间弥生圆点符号语言形成的脉络,以及对《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艺术展中的三类作品——《南瓜》《圆点执念——渴望天堂的爱》《神经的死亡》的考察,发现圆点在像似符号上进行了艺术拓展,带来了在规约性符号上更加多维的情感,以及哲学意义上的表达.分析认为,草间弥生通过圆点符号化设计以及在艺术媒介上的不同创新,衍生出设计的批判性观念,突破了传统艺术语言的表达,以及彰显出别具一格的现代艺术符号设计思维.阐述了草间弥生的艺术观念,从而加强了对其艺术理念的理解与探讨,进而也为启发现代设计提供了新路径.

    草间弥生圆点符号现代艺术设计

    乡村振兴背景下皖北传统农区乡村转型发展困境及策略

    肖铁桥宋浩东杨婷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内涵探讨-困境研判-策略制定"为研究主线,探讨皖北传统农区乡村转型发展的困境和策略.研究表明,皖北乡村系统逐渐衰退,人口流失、用地低值低效、产业结构单一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共同制约乡村转型发展.因此为有力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皖北地区一方面要统筹协调各级国土规划,逐级引领乡村转型发展,另一方面要聚焦培育人才、推进现代化产业转型、完善配套设施,进而实现国土空间现代化治理与乡村转型发展的协同推进.研究结果对于皖北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乡村振兴乡村转型传统农区发展困境皖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