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巴楚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巴楚医学
三峡大学
巴楚医学

三峡大学

季刊

2096-6113

bachuyixue@126.com

0717-6488231

443003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大道183号

巴楚医学/Journal Bachu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巴楚医学》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三峡大学主办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是加强医学科技的传播与交流,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益肾强骨合剂治疗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

    赵俊罗斯佳曾宇黄觅...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益肾强骨合剂治疗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OP)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DrugBank等数据库,检索OP相关靶点,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与分析平台(TCMSP)等数据库,挖掘益肾强骨合剂药物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获取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后,构建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对交集靶点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并将富集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根据PPI网络的Degree值,筛选出关键成分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益肾强骨合剂的活性化合物包括槲皮素、豆固醇、叶黄素、山奈酚等,药物与OP交集靶点149个.通过PPI分析,得到益肾强骨合剂治疗OP的核心靶点,包括苏氨酸激酶1(AKT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肿瘤蛋白53(TP53)、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雌激素受体1(ESR1)等.KEGG信号通路富集主要包括缺氧诱导因子1(HIF-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等.GO富集分析中的生物过程主要包括RNA聚合酶Ⅱ的正向调节、细胞增殖的正向调节等.通过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MMP9-槲皮素复合物最稳定,其次是ESR1-豆固醇、AKT1-叶黄素及AKT1-山奈酚.结论:益肾强骨合剂中有效成分槲皮素、豆固醇、叶黄素、山奈酚等作用于AKT1、IL-1β、TNF、TP53等关键靶点,发挥治疗肾阳虚型OP的作用.

    益肾强骨合剂骨质疏松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不同剂量普瑞巴林治疗老年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临床研究

    丁宗晃魏青宇袁春蓉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普瑞巴林治疗老年带状疱疹(HZ)患者急性期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的老年HZ急性疼痛期患者(n=90),根据普瑞巴林剂量随机分为三组,其中150 mg/d为低剂量组(n=30)、300 mg/d为中剂量组(n=30)和600 mg/d为高剂量组(n=30);分别于治疗后1、2、4、8周评估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DLQ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组内比较,三组患者治疗1、2、4、8周后的VAS评分及DLQI评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均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均P>0.05).中、高剂量组患者头晕人数明显多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嗜睡人数明显多于低剂量组(均P<0.05),三组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及共济失调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低剂量普瑞巴林治疗老年HZ急性疼痛患者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荐使用.

    普瑞巴林带状疱疹老年患者急性期疼痛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膈神经阻滞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王建中刘怡菲李婷婷舒爱华...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膈神经阻滞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5月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1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六组:A组(0.125%罗哌卡因,n=30)、B组(0.25%罗哌卡因,n=30)、C组(0.375%罗哌卡因,n=30)、D组(0.5%罗哌卡因,n=30)、E组(0.75%罗哌卡因,n=30)和对照组(不行膈神经阻滞,n=30),其中A~E组患者均于术前行超声引导下右侧膈神经阻滞.评估各组患者术后肩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膈肌运动幅度(DM)、术后恢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术后肩痛方面,C 组[(2.47±1.14)分 vs(4.03±1.77)分]、D 组[(2.53±1.22)分 vs(4.03±1.77)分]、E组[(2.50±1.22)分vs(4.03±1.77)分]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在DM方面,D组、E组患者膈神经阻滞10 min的DM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在麻醉恢复时间方面,D 组[(22.50±2.16)min vs(20.73±1.76)min]和 E 组[(22.80±2.63)min vs(20.73±1.76)min]患者的PACU停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均P<0.05);在患者术后恢复质量方面,C组、D组、E组患者术后24 h的15项恢复质量(QoR-15)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E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3.33%vs 16.67%).结论:采用0.375%罗哌卡因行右侧膈神经阻滞是安全有效的,能有效减轻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肩痛并提高术后恢复质量,且不会影响膈肌功能恢复及PACU停留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罗哌卡因膈神经阻滞膈肌运动幅度肩痛

    硬膜外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董妍夏林智高振虎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1月在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住院治疗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对比分析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围术期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清-淀粉样蛋白(Aβ)、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Tau)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清醒时间[(8.13±2.42)min vs(11.26±3.34)min]、住院时间[(7.44±2.28)天vs(10.82±2.31)天]及血浆胆碱酯酶(CHE)恢复正常时间[(6.76±1.23)天vs(8.39±2.27)天]均显著缩短(均P<0.05).麻醉后6 h,观察组患者PT[(12.47±0.92)s vs(13.35±0.84)s]、APTT[(29.56±1.49)s vs(33.15±1.79)s]降低,D-D[(1.75±0.47)μg/mL vs(1.33±0.45)µg/mL]及 FIB[(5.13±1.05)g/mL vs(4.56±1.04)g/mL]均升高(均 P<0.05).术后 1 天,观察组患者 Aβ[(532.26±119.85)μg/L vs(789.67±135.48)μg/L]、Tau[(76.83±8.68)ng/L vs(89.28±9.56)ng/L]及 P-Tau[(82.23±9.31)μg/mL vs(91.44±9.72)pg/mL]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可改善患者术后围术期相关指标,改善凝血功能、改善认知功能,临床疗效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硬膜外麻醉髋关节置换术凝血功能认知功能

    经肘正中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邹文博李立张进王会莲...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肘正中静脉行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8月-2024年4月期间在宜都市中医医院行临时心脏起搏安置术的49例患者,根据静脉入路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4).对照组采用传统路径(即经股静脉置入),观察组采用经肘正中静脉路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穿刺置管用时[(1.67±2.24)min vs(4.87±1.28)min]及放射量[(13.07±3.92)mGy vs(15.63±4.65)mGy]均显著降低,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66.04±3.12)分vs(52.23±4.56)分]明显升高,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经肘正中静脉路径行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肘正中静脉股静脉

    阿加曲班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穿支动脉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瑞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穿支动脉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在预防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方面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穿支动脉梗死的64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阿加曲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为试验组(n=26),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为对照组(n=38).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包括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的Rankin量表(mRS);监测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试验组患者 END 发生率(26.92%vs 42.11%)及 NIHSS 评分[(6.31±2.31)vs(8.16±4.13)]均低于对照组,治疗3月后试验组患者mRs评分低于对照组[(1.54±0.94)vs(2.21±0.93)](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颅脑出血及肝肾功能下降等不良事件.结论:阿加曲班联合双抗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穿支动脉梗死患者,能有效阻止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且安全性较高.

    阿加曲班2型糖尿病穿支动脉梗死神经功能恶化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联合达格列净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王素鑫陈亚东黄飞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联合达格列净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3年9月射阳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门冬30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联合口服达格列净治疗)和德谷门冬组(给予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口服达格列净治疗),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早空腹、午餐前、晚餐前及晚睡前各时间点的血糖水平、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血糖波动幅度、血糖控制达标时间及胰岛素使用剂量.结果: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后,德谷门冬组患者的早空腹血糖[(6.17±1.71)mmol/L vs(6.78±0.23)mmol/L]、血糖标准差[(1.48±0.31)mmol/L vs(1.64±0.28)mmol/L]、血糖波动幅度[(3.04±0.82)mmol/L vs(3.88±0.67)mmol/L]及血糖控制达标时间[(6.00±2.00)天vs(7.13±1.66)天]均显著低于门冬30组患者(均P<0.05).结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联合达格列净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达格列净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

    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后90天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

    卢露王旻昕程齐齐胡传军...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后90天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死亡概率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2023年10月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行人工肝治疗的50名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人工肝治疗后90天的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26)及死亡组(n=24),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实验室指标和一般临床资料,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准确性和有效性.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两组患者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总胆红素(TBIL)、甲胎蛋白(AFP)、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肝功能分级(Child-Pugh)、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和中国重症乙型肝炎研究小组-慢加急性肝衰竭评分(COSSH-ACLFs)有明显差异(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人工肝治疗前的NLR(OR=1.708,95%CI:1.088,2.683)、AFP(OR=0.987,95%CI:0.976,0.999)、CRP(OR=1.258,95%CI:1.031,1.534)及 COSSH-ACLFs 评分(OR=4.043,95%CI:1.185,13.788)为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治疗后90天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AUC=0.931).结论:NLR、AFP、CRP及COSSH-ACLFs评分是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9 0天发生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的列线图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以指导临床诊疗.

    肝衰竭人工肝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

    葛根素治疗肝细胞癌的机制研究

    安明宇田思思张学武林登梅...
    10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葛根素治疗肝细胞癌(HCC)的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等数据库中获取葛根素作用靶点;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获取HCC数据集;HDDb数据库中获取细胞自噬靶点.三者靶点取交集并构建PPI网络,交集靶点进行分子对接、蛋白表达图谱、临床相关性、生存分析、差异表达、ROC曲线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最终获得5个交集靶点,分子对接显示有3个蛋白(RHEB、FAS、SERPINA1)能与葛根素高度结合.蛋白表达图谱提示在HCC中RHEB呈高表达,FAS、SERPINA1呈低表达.临床相关性分析、生存分析、差异表达分析和ROC曲线均支持RHEB在葛根素通过作用于细胞自噬治疗HCC.KEGG通路富集显示RHEB参与mTOR-自噬通路.结论:葛根素可能通过作用于自噬相关基因RHEB,从而起到治疗HCC的作用.

    葛根素肝细胞癌自噬脑Ras同源蛋白

    多B值DWI鉴别诊断血精性精囊炎与前列腺癌伴精囊浸润

    叶勇龚捷邵雯雯杨英...
    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血精性精囊炎(HSV)和前列腺癌(PCa)伴精囊浸润(SVI)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8例患者,HSV 31例,PCa伴SVI 37例.所有患者行多B值DWI磁共振成像(MRI)检查,B值分别设为0、100、200、400、800、1 200和1 600 s/mm2.表观弥散系数(ADC)的重建采用双B值指数模型,分别采用B值为0 s/mm2的DWI图与其他不同B值的DWI图重建,测量病灶的ADC值.最后统计分析DWI信号强度和ADC值.结果:37例PCa伴SVI的转移灶在DWI图上均表现为高信号,且高信号范围随B值的增大而缩小;HSV组病灶在DWI图上呈高信号的例数随B值增大而逐渐减少,当B值≥800 s/mm2时,两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o HSV组不同B值的ADC值均高于PCa伴SVI组(P<0.05),且B值越大差异越明显.结论:通过测量病灶的ADC值和观察DWI信号强度,多B值DWI可用于HSV与PCa伴SVI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弥散加权成像血精性精囊炎前列腺癌精囊表观弥散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