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王晓纯

季刊

1001-5477

ncutxb3374@ncut.edu.cn

010-88803374

100144

北京石景山晋元庄5号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北方工业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季刊。刊登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学术文章。本学报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的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力争达到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科研社会财富,实现为经济建设服务之目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开采扰动作用下多弱层边坡蠕变变形规律研究

    王振伟许镇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赋存多个软弱夹层的露天矿边坡在开采前后的蠕变变形问题,本文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基于能够描述岩土体弹塑性偏量特性和弹塑性体积行为的Cvisc蠕变本构模型,研究了露天矿现状边坡在受到开采扰动作用后多弱层边坡的蠕变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现状边坡开采前,由于软弱地层受到上部坡体自重的影响,上部坡体发生沿软弱地层向临空区的匀速蠕变变形,在软弱地层处存在较小范围的拉剪破坏,边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当现状边坡受到开采扰动后,由于应力重分布导致坡体内部软弱地层产生变形,并在软弱地层集中的背斜及煤层顶板的弱层处出现塑性区,形成新的潜在滑体;随着开采的逐步推进以及蠕变变形的持续发生,塑性区贯通,在自重应力及外部扰动作用下极易发生整体边坡失稳破坏.

    露天矿多弱层边坡开采扰动FLAC3D数值模拟

    降雨条件下多层非饱和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

    姚海波陈文盛高峰张春权...
    98-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非饱和土强度理论以及饱和-非饱和降雨入渗的有限元模拟技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本文分析了短历时强降雨和长历时降雨对多层非饱和路堑高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预应力锚索轴力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短历时强降雨条件下,边坡岩土体抗剪强度迅速降低,边坡出现失稳的可能性急剧增加;长历时降雨条件下,同一历时雨强越大或者同一雨强历时越长,边坡安全系数的降幅越大;暂态饱和区的形成和降雨强度有直接关系,暂态饱和区的扩展范围与降雨历时有关;同一历时雨强越大或者同一雨强历时越长,降雨入渗深度越深,锚索轴力和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呈正相关关系.

    道路工程路堑高边坡降雨入渗稳定性分析暂态饱和区锚索

    基于Phase 2D应力折减法的巷道支护优化数值模拟研究

    宋高峰高经纬黄鹏冀宇鑫...
    109-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支护方式下的巷道围岩稳定性,本文结合Phase 2D有限元软件和应力折减法,建立了无支护、锚杆支护、锚喷支护、锚喷+工字钢支架及时支护、锚喷+工字钢支架滞后支护5 组数值模型,分析了巷道围岩强度系数、位移场分布规律、围岩屈服单元体数量、锚杆支护性能等,得到了不同支护方案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无支护巷道模型围岩屈服单元体个数为646,巷道最大位移为61.47 mm;对于锚杆支护和锚喷支护,围岩及锚杆屈服单元数不断减小,巷道最大位移降低至52.80 mm和50.98 mm;当采用锚喷+工字钢支架及时支护时,围岩及锚杆屈服单元数进一步降低为366 和190,巷道最大位移为26.31 mm;当采用滞后支护时,围岩屈服单元个数回升至535,锚杆屈服单元数量减小至0,巷道最大位移为39.59 mm.滞后支护模型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巷道支护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为巷道支护设计和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巷道支护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塑性区应力折减法

    尾矿库渗流与静动力特性有限元分析

    金松丽严俊张延军仵晓丹...
    11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评价尾矿库的安全性,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开展了尾矿库渗流和结构静动力计算,重点对尾矿库的渗流安全性、地震动位移、加速度、坝坡抗震稳定性、地震永久变形及液化区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库内浸润线分布规律合理,浸润线埋深满足规范要求,渗流逸出坡降小于允许值,可以判定尾矿库渗流安全性总体较高.静力条件下,尾矿库应力及应力水平等值线分布规律总体合理,坝体应力水平极值为0.78,不会出现剪切破坏.在Ⅶ度设防地震作用下,坝体动位移和加速度分布规律合理,其中水平向和竖向动位移极值分别为4.81 cm和0.93 cm,水平向和竖向加速度极值分别为3.33 m/s2和2.62 m/s2;地震时坝坡动力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值为 1.09,地震结束后累计永久变形为8.34 cm.地震液化区域出现在尾水覆盖的滩面浅表层小范围,坝体整体抗震安全性能较好.

    尾矿库浸润线动力响应安全系数永久变形地震液化

    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为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尹志军郭若琳
    12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建设行业已随"一带一路"的推进走向了全世界,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走向世界仍任重道远,技术显然是非关键因素,而亟需加强的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工程管理专业肩负着为建设行业培养人才的责任,将中国优秀建设文化和思政元素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使学生形成中国文化软实力实践的自觉意识,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本文首先对40 所院校的工程管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培养方案进行质性研究,总结了培养方案的总体特点;其次从国家外交理念、十大建筑公司企业文化、七个典型国际工程成功经验中分别提炼了宏观、中观、微观层面蕴含的中国精神,并以此界定了中国建设领域优秀文化的内涵;最后提出了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和注重职业道德与诚信、与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进行有机结合、以培养高级工程专业人才为目标的高等工程教育新模式理念(Ethics、Integrity、Profession-alism-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EIP-CDIO),旨在完善以中国文化软实力为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路径及保障措施.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国优秀建设文化体系和路径保障措施

    数智化转型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认识实习模式研究

    程正中
    137-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程管理专业的认识实习虽然面临严重的供需矛盾,但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逐步推广应用为构建新的实习方式提供了机遇.本研究依托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的漫游功能和BIM5D的虚拟施工功能,基于工程项目虚拟数字模型来开展认识实习教学;同时通过智慧工地系统实现若干不同工地的远程线上参观,让实习对象从数字虚拟体过渡到工程实体;此外,还借助工程建设的数字孪生体,实现工程数字虚拟体与工程实体的交互,让学生全面、深入了解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实现实践教学在工程建设寿命周期全覆盖.数智化转型背景下的新型实习方式需要相关主管部门大力推广工程建设的数智化以促进平台资源共享,同时也需要熟悉数智化技能的师资队伍的支撑.

    数智化转型BIM智慧工地认识实习教学改革

    基于OBE的智能建造类生产实训课程建设与实践

    姚福义韩佳璇纪颖波朱颖杰...
    14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建筑业智能化改造升级和深化产教融合需求对专业人才能力结构提出了新要求,专业实训是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北方工业大学智能建造专业开展了智能建造类生产实训课程建设与实践,针对单门课程建设,从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教学内容定位、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改革、OBE指导下的特色资源建设三方面明确了该类实训课程的建设思路及特点,包括面向企业人才能力需求、引入企业生产资源、重构教学环节、配套教材及实操系统开发等,最后以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实训课程为例进行效果讨论.本研究旨在为破解高等学校智能建造类实训课程教学困境提出解决方案.

    预制构件生产实训课程改革实训平台建设OBE理念

    面向需求的智能建造《物联网》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索

    刘康
    149-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老基建"到"新基建"的转型升级,具备传统土木工程和智能建造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快速增长.本文以智能建造专业《物联网》课程为例,基于企事业单位需求分析,从理论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出发,结合土木工程和物联网专业背景,探索优化了智能建造专业《物联网》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本研究基于物联网基本架构,提取智慧工地中的物联网元素,研发了教师端演示平台和学生端实训箱,辅助理论和实践教学.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物联网在智能建造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实例,给出了《物联网》课程与大学生创新训练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活动的有效衔接思路,以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物联网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智能建造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需求分析智能建造物联网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