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建筑
北方建筑

双月刊

北方建筑/Journal Northern Architec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分析

    王海祥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近年来,高层、超高层建筑物的数量不断增加,建筑物对地基土承载力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以铂悦·兴隆府项目为例,利用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研究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对地基土承载力、桩端沉降的影响.实践表明,在钻孔灌注桩中采用后注浆技术,可显著提高地基土承载力,减少桩端沉降变形,优化桩身性能,增强桩身稳定性,降低工程造价,此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中,为工程实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承载力

    超长联络通道冻结温度场发展特性分析

    刘得俊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掌握超长地铁联络通道冻结温度场的变化规律,能够预测分析地层冻结温度场的发展状况.本文首先研究超长联络通道冻结设计方案,从冻结效果、冻结施工难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决定采用双侧隧道安装冻结机组的施工方案.根据监测数据验证土体冻结方案的可行性.最后进行冻结温度场数值模拟分析,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模,对比模拟结果和工程施工现场实测结果,两者的吻合程度高,验证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的可靠性,现场温度监测结果显示,冻结温度场具有阶段性发展规律特性:第 1 阶段,平均降温速率为 1.37℃/d,盐水与土层温差较大使得土层温度快速下降;第 2 阶段,土体降温速度达到 0.90℃/d;第 3 阶段,降温速度放缓,由于热交换趋于平衡而下降至 0.5℃/d以内,至此则基本完成了超长联络通道土体的积极冻结.积极冻结期结束能够安全地进行超长联络通道施工活动.

    地铁隧道超长联络通道冻结法现场监测数值模拟

    钢渣火山灰活性激发研究进展

    丁锐王宏恩张士停付迪天...
    10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简述钢渣的基本理化性质,提出钢渣的活性判定方法,进而归纳钢渣所具有的物理激发、化学激发和高温激发三种主要激发方式.钢渣活性激发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提高钢渣粉磨后的细度、提高钢渣主要矿物组分的活性以及加速其水化反应速度,从而提高钢渣用作活性矿物掺合料拌制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及耐久性能.通过归纳与总结,为今后进一步优化钢渣胶凝材料及其在水泥混凝土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钢渣火山灰活性激发方式固体废弃物活性矿物掺合料

    大型斜坡坡面混凝土浇筑工艺优化研究

    杨培栋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斜坡坡面混凝土浇筑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度,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本文以某矿井水蓄水池为例,通过本工艺与常规工艺的对比,详细阐述了影响混凝土质量和进度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来提升施工速度、确保质量和安全、预防混凝土裂缝及处理质量缺陷的具体措施,从而为工程的安全性和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运用先进新型的施工设备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确保了工程进度及人员安全,并实现企业成本降低与效益增加.

    斜坡坡面混凝土浇筑防裂措施缺陷处理

    城市桥梁建设中的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

    张彪王海波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海口长天路南延线二标桥梁预应力施工项目为例,介绍了城市桥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在锚下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预应力筋的受力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避免因预应力筋应力控制不当导致桥梁结构的破坏,确保城市桥梁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性.结论表明:通过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对比设计、实际数据,为预应力的检测提供了数据支持,有利于桥梁的维护和修复,从而降低维护成本.

    桥梁建设锚下有效预应力预应力损失锚具变形

    既有桥梁下新建隧道安全性能评估

    曾小广
    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地铁和其他轨道交通工程的不断发展,新建隧道和既有邻近建筑物相互影响下的结构安全评估成为关注热点.本文基于桥梁外观检测开展既有桥梁技术状况评定,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开展新建隧道基坑开挖和桩基入侵相互影响下的结构安全评估.研究表明:既有桥梁桩基水平位移受基坑开挖影响较竖向位移敏感.最大水平变位和竖向变位均发生在桩顶位置.当桩基埋深>15 m后,随着埋深的增加,水平位移减小幅度降低.当埋深>20 m后,桩基竖向位移基本不受开挖影响.桩基入侵后新建隧道仰拱位置承载力安全系数最小,接近2.51.隧道基坑开挖和桩基入侵相互影响后,结构安全性能满足要求.

    新建隧道既有桥梁安全评估基坑开挖

    复杂环境下地铁车站导洞开挖施工方法对比研究

    卢宇赵伟
    12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不同隧道开挖方法在地铁车站结构受力和沉降方面的影响差异,本研究以长春地铁 5 号线工农大路车站为实际案例,运用MIDAS FEA软件对两种施工方法(一次扣拱暗挖逆作法和PBA工法)进行模拟分析.比较这两种方法在施工过程中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在导洞开挖支护施工阶段,一次扣拱暗挖逆作法导致的地表沉降量最大,占总沉降量的 59.14%.而PBA工法在二衬扣拱施工阶段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该阶段所引起的地表沉降量占总沉降量的 42.65%.对于拱顶沉降,一次扣拱暗挖逆作法的拱顶沉降较为稳定,而PBA工法的拱顶沉降在不同的施工时间都有大幅度的变动.在其他方面,一次扣拱暗挖逆作法相较于PBA工法具有较小的影响,结构更为稳定,可进一步降低施工风险.

    地铁车站导洞开挖一次扣拱暗挖逆作法PBA工法施工方法

    人物介绍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