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园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园艺
北方园艺

毕洪文

半月刊

1001-0009

bfyybjb@163.com

0451-86674276

15008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省农科院

北方园艺/Journal Northern Horticul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园艺学专业刊物。主要刊登果树、 蔬菜、 瓜类、 花卉 、食用菌类等栽培方面的科研成果,普及生产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读者对象为园艺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专业户。有英文目次。继承《黑龙江园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十八个韭菜品种种子萌发期耐盐性鉴定与评价

    张华敏陆诗贤闫芳芳廖春丽...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8个推广应用的韭菜品种为试材,设置6个NaCl浓度(0、60、120、180、240、300mmol·L-1)盐胁迫处理,以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根长、芽长为评价指标,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对韭菜品种种子萌发期耐盐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期为鉴定不同韭菜品种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筛选耐盐性强的韭菜品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韭菜种子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最适NaCl浓度为120 mmol·L-1.隶属函数聚类分析将18个韭菜品种的耐盐性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只有'久星16号',耐盐性最强;第Ⅱ类群有'791''绿宝''航研998''平丰1号''平韭4号''棚宝''韭宝''久星20号''平韭2号''久星18号''平丰2号''平园春冠',耐盐性中等;第Ⅲ类群有'平丰6号''平丰7号''冬韭王''平丰8号''平丰22号',耐盐性较弱.

    韭菜种子萌发期耐盐性隶属函数法

    高温胁迫下NO信号途径调控辣椒AsA-GSH循环的机制

    杜宾
    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新22号"尖椒为试材,采用高温(38±1)℃胁迫条件下,喷施不同浓度外源NO供体SNP、NO合成酶抑制剂、硝酸还原酶抑制剂和NO清除剂的方法,研究了各处理辣椒幼苗内源NO含量、活性氧(ROS)代谢、AsA-GSH循环系统的关键物质含量、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揭示高温胁迫下NO信号途径调控辣椒AsA-GSH循环代谢机制.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可显著提高辣椒内源NO含量,NO清除剂和酶抑制剂可显著降低内源NO含量;添加适当浓度的外源NO可有效提高辣椒叶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上调辣椒MDHAR、DHAR和GR基因的表达,提高AsA、脱氢抗坏血酸(DHA)、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以及AsA/DHA和GSH/GSSG的比值,同时降低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添加NO清除剂和合成抑制剂则会逆转上述变化.综上,NO信号途径在辣椒响应高温胁迫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NO信号分子可调控辣椒AsA-GSH循环系统关键基因的表达和翻译后修饰,有效提升关键酶的活性,提高AsA-GSH循环中还原态/氧化态的比例,从而维持体内ROS平衡.补充适量外源NO可有效提升辣椒对高温胁迫的抵抗能力,增强其耐热性.

    辣椒高温胁迫一氧化氮AsA-GSH循环

    '红颜'草莓无糖组培生根技术研究及移栽基质筛选

    谢莹莹黄敏鲁峻宏李晶...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红颜'草莓为试材,采用无糖组织培养方法,研究了'红颜'草莓无糖组培生根技术,以期为草莓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无糖组培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4 mg·L-1IBA;传统组培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5 mg·L-1IBA;培养条件以纯蛭石为基质,光照时长为12 h,CO2通气时间在3 d时,草莓无糖组培幼苗生长最为健壮;在基质为草炭土∶蛭石∶珍珠岩=3∶1∶1配比下,草莓无糖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 100%.

    草莓生根培养无糖组培移栽

    西瓜坐果区域夜间增温对果实细胞发育及糖分积累的影响

    杨年福吴绍军孟佳丽沈虹...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迁丽4号"西瓜为试材,通过观察果实细胞发育、分析糖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的动态变化,以及调查成熟期产量和品质等指标,解析坐果区域夜间温度调控对西瓜果实细胞发育及糖分积累的影响,以期为设施西瓜的温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坐果区域夜间增温处理对果实细胞尺寸、糖分积累和品质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坐果前中期,夜间增温处理显著增加了果肉细胞尺寸,增幅为18%.在坐果前期,夜间增温显著提高了西瓜果实中葡萄糖含量,增幅为12%.在坐果中后期,夜间增温显著提高了果实中的果糖和蔗糖含量,增幅分别为4%和8%.该研究还发现夜间增温使中心果肉的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活性分别提高了 24%和14%,使近皮果肉的酸性转化酶(AI)活性降低了 8%.成熟期,夜间增温处理的纵径、横径、边糖含量、单瓜质量及667 m2产量均大于未增温处理,但差异并不显著,增温处理显著增加了果实的中心糖含量.综合来看,西瓜坐果区域夜间增温可以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西瓜品质和产量的提升均有益处.

    西瓜坐果期夜间增温细胞发育糖分积累

    AM真菌和外源磷对铝胁迫下油茶幼苗光合生理的影响

    曾维军刘燕
    3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一年生普通油茶实生苗和4种AM真菌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在施用磷(0、30、60、120 mg·L-1)、铝(0、1、2、3 mmol·L-1)组合处理下培养 8 个月,研究了 AM 真菌和外源磷对铝胁迫下油茶幼苗光合生理的影响,以期为开展外源磷和丛枝菌根缓解铝胁迫的相关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4种AM真菌中摩西斗管囊霉侵染率最高,接菌幼苗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绿体色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及CO2利用效率较对照分别提高 295.19%、381.48%、297.86%、57.63%、172.75%和 142.00%;在铝胁迫下,接种摩西斗管囊霉能提高油茶幼苗光合生理响应的敏感性,其高浓度铝胁迫下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绿体色素含量、非光化学淬灭参数、非光化学淬灭的量子产量、根部干质量和地径较高;添加浓度120 mg·L-1以下的外源磷能缓解铝胁迫对摩西斗管囊霉菌根苗光合生理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显著提高其净光合速率和根部干质量.综上,土壤铝害抑制油茶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外源磷和丛枝菌根真菌对油茶光合生理的增效作用能有效缓解铝胁迫的影响.

    丛枝菌根真菌磷肥油茶铝胁迫光合生理

    大棚番茄秸秆还田减施化肥对黄瓜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刘欣欣王慧敏张秀吴凤芝...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为试材,在大棚番茄秋茬拉秧后,设置秸秆不还田追肥1次(CK1)和追肥2次(CK2),秸秆还田追肥1次(T1)和追肥2次(T2)4个处理,研究其对第2年春茬黄瓜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以期为设施蔬菜栽培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不还田处理相比,大棚番茄秸秆还田处理的黄瓜产量显著提高,其中秸秆还田追肥2次显著高于追肥1次处理.番茄秸秆还田追肥1次和追肥2次的黄瓜品质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并在定植后50 d时秸秆还田显著提高植株对氮和磷的吸收,70 d时增加钾的吸收;50 d和70 d时均显著增加微量元素硅的吸收;30 d和70 d时均提高了土壤pH,50 d均显著降低了土壤EC值,70 d时秸秆还田追肥1次处理的EC值显著低于不还田处理.秸秆还田追肥1次处理的容重显著降低,孔隙度显著上升.综合秸秆还田减施追肥1次处理的黄瓜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结果表明,大棚番茄秸秆还田减施1次追肥是可行的.

    秸秆还田黄瓜产量品质养分吸收

    观赏海棠半同胞家系花色特征分析

    熊青青范俊俊张晶张往祥...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金丰收'等9个海棠品种为母本的半同胞家系子代群体为试材,基于不同花期花色参数,研究了海棠自由授粉子代群体花色时序规律,以期为海棠花色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子代不同花期花色CIELCH色空间动态图表明,随着花期推移,子代花色亮度L*值呈上升趋势,高亮度值子代占比较大(39.13%~58.70%);饱和度C*值呈下降趋势;色调角h°值逐渐升高,位于红色区域的位点减少,出现褪色现象.基于最佳观赏期-盛花期花色参数的聚类分析,将92株子代划分为3个色系及7个子色系群体,其中紫红色系子代占比25%.与疑似父本群体相比,子代群体花色亮度值平均提高9.5%,花色褪色程度平均降低60%,子代花色稳定性提高.基于高L*、高C*和高稳定度(AE),紫红色系(L*≥45,C*≥40,AE2≤5)、粉色系(C*≥20,△E1≤10,AE2≤10)、白色系(L*≥90,AE1≤1,AE2≤1)共筛选出3株优株.自由授粉育种利于提高花色亮度和稳定性;花色色调角越高,其亮度与稳定性越高,淡化速率越低.

    观赏海棠半同胞家系子代花色持续稳定性

    切花多头菊品种茎枝数量性状比较与因子分析

    过聪程文翰陈锋吕博...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个切花多头菊品种为试材,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 11个茎枝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和品种间差异,并采用标准化后的因子分析结果对供试品种茎枝数量性状进行评价,以期为切花多头菊的品种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11个数量性状指标变异系数在8.93%~26.83%,品种间茎枝性状差异主要体现在栽培时期的株高、茎粗、叶片数、花蕾大小与数量,以及采收时期切花枝的花序总长、节间长和花枝粗等性状,11个数量性状之间有极显著相关性.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出3个因子,根据对应指标分别命名为F1长度、F2数量、F3粗度,方差解释率分别为30.51%、29.58%和19.41%.权重较高的指标为开放花头数、花枝粗,权重值分别为10.46%和10.32%.根据评价值结果,仅"爱之槟""柠檬酒""瑞丽"和"爱之黄"的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

    切花多重比较因子分析标准化

    基于GIS的内蒙古武川县2000-2020年土地利用和草地资源动态变化监测研究

    胡雅娟程学慧魏亚娟张宏亮...
    6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GIS技术和遥感数据,监测了武川县200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同时,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评估研究区植被生长水平,以期掌握研究区植被生态环境变化.结果表明:2000-2020年,武川县主要土地类型为草地和农田,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4.50%~74.76%和20.86%~31.61%;武川县平均植被覆盖度呈逐年增加状态.从2000-2020年,武川县中等、较高等和高等植被覆盖度分别增加了 4.23、6.20、5.37倍,而低等和较低等植被覆盖度分别减少了 15.34、2.89倍.武川县东部植被覆盖度显著高于西部地区,南部边缘处植被生长状况较好.武川县年均植被NPP为176.10~290.93 Cg·m-2,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东部地区植被NPP明显优于西部地区.总体而言,武川县2020年草地资源明显好转,但仍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大力发展民族特色旅游,改善武川县的生态环境问题.

    草地资源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武川县

    干旱半干旱区果园生草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细菌)的多样性

    李晓龙马军褚燕南岳海英...
    7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选4种具备潜在"绿肥"功能的草种(黑麦草、苜蓿、高羊茅、长柔毛野豌豆)以及自然生草和清耕模式进行果园行间长期生草处理,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生草模式下果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数量和功能的变化,以期为干旱半干旱区果园的合理生草和苹果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生草处理下细菌OTUs被划分为39个已知细菌门、94纲、266目、541科、127属.其中苜蓿(458个OTUs)及自然生草(531个OTUs)处理具有更多的群体特异性OTUs,其次为黑麦草与长柔毛野豌豆处理,并且相较于清耕,生草处理的土壤显著富集了拟杆菌纲、梭状芽孢杆菌纲、放线菌纲、变形菌纲、拟杆菌门、草酸杆菌科、假单胞菌科、芽孢杆菌科等有益微生物.PCoA主成分、Adonis组间差异分析和a多样性(ACE指数)进一步表明,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主要受生草处理影响,其中自然生草、苜蓿及长柔毛野豌豆处理区域土壤样品中的细菌群落差异以及细菌多样性更显著.同时自然生草、苜蓿及长柔毛野豌豆生草处理下差异代谢通路主要聚焦于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跨膜转运及核苷酸代谢,其平均丰度分别为13.6%、9.5%、4.2%、3.4%、3.2%.综上所述,生草处理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其中自然生草、苜蓿及长柔毛野豌豆生草进一步显著促进了细菌群落的功能.

    干旱半干旱区果园生草细菌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