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华大学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华大学

吕洪斌

双月刊

1009-4822

bhxbzkb@126.com

0432-64682622

132033

吉林市吉林大街15号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原《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创刊)、《吉林医学院学报》(1974年创刊)、《吉林林学院学报》(1985年创刊)和《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2年创刊)于2000年四校合并组建北华大学而改版合刊的学术性期刊,秉承了原四家学报的优秀办刊传统。本刊坚持“学术立刊,特色强刊”理念,始终坚持论文的学术性和较强的应用性原则,注重特色栏目建设,主要发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林业科学、工业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学术论文、科研报告及有关学科进展的研究综述和专题讨论等,优先发表基金资助项目和科研课题的研究论文或简报,特别设有“长白山资源与环境”、“生物数学”两个特色专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和高强度间隙训练对自闭症模型小鼠的影响

    房贵巍卢伟娜周大勇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和高强度间隙训练对自闭症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 将 21 只健康成年C57BL/6 小鼠(雄性7 只、雌性14 只)合笼、繁殖,受孕后将14 只雌鼠随机分配模型组(母代)和对照组(母代);模型组(母代)在受孕的第10 天和12 天接受丙戊酸注射液处理(质量浓度250 mg/mL,注射剂量1。2 mL/kg),对照组(母代)则给予相同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模型组(子代)在出生后4d进行母子分离试验,分离24h后归还亲本,建立自闭症模型。建模12 周后,从模型组(子代)中选取24 只小鼠,分别设置为模型组、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组、高强度间隙训练组,另从对照组(子代)中选取8 只小鼠进行后续试验。通过理毛试验、社交试验观察小鼠行为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核因子-κB(NF-κB)、炎症小体NOD样受体蛋白 1(NLRP1)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齿状回区Caspase-1 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小鼠理毛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组小鼠理毛次数明显少于模型组,高强度间隙训练组小鼠理毛次数明显少于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组(均P<0。01)。社交试验中各组小鼠均未发现攻击性行为,但在非攻击性行为方面,模型组小鼠交流互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组小鼠交流互动时间明显长于模型组,高强度间隙训练组小鼠交流互动时间明显长于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组(均P<0。01)。各组小鼠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NF-κB、NLRP1 蛋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NF-κB、NLRP1 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组明显低于模型组,高强度间隙训练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组(均P<0。05)。对照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模型组凋亡细胞数(P<0。001);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模型组,高强度间隙训练组明显低于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组(均P<0。001)。结论 运动训练可通过抑制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NF-κB、NLRP1 激活,降低海马齿状回区细胞凋亡率,改善自闭症小鼠症状,其中高强度间隙训练效果更明显。

    自闭症中等强度持续训练高强度间隙训练炎症

    升白康复口服液联合PEG-rhG-CSF治疗乳腺癌化疗相关粒细胞减少临床效果

    田喆王智勇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联合使用升白康复口服液和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治疗乳腺癌化疗相关粒细胞减少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首次化疗后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的乳腺癌患者 100 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信封法分组,再次化疗结束后使用PEG-rhG-CSF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50 例),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升白康复口服液治疗的患者为试验组(50 例),治疗14 d,对比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ANC)水平变化情况、ANC分级及不良反应。结果 化疗后,两组患者WBC及ANC水平比化疗前均明显下降,试验组两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化疗后,试验组ANC等级中Ⅰ度、Ⅱ度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1),Ⅲ度、Ⅳ级占比均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使用升白康复口服液和PEG-rhG-CSF可减轻乳腺癌化疗相关粒细胞减少症,减轻不良反应。

    升白康复口服液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乳腺癌化疗相关粒细胞减少

    VSD联合胰岛素、庆大霉素、维生素B12对糖尿病足创面及组织中Bcl-2/Bax水平的影响

    杨威谭淑丹朱春雷赵维彦...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胰岛素、庆大霉素、维生素B12 冲洗对糖尿病足创面及组织中Bcl-2、Bax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55 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0 例,应用VSD治疗糖尿病足创面)、试验组(35 例,应用VSD联合胰岛素、庆大霉素、维生素B12 冲洗治疗)。对比治疗7、14 d 后两组患者创面面积及创面组织中Bcl-2、Bax水平。结果 治疗后7d,两组患者创面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x表达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 水平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 d,试验组创面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Bax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cl-2/Bax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SD联合胰岛素、庆大霉素、维生素B12 冲洗治疗糖尿病足创面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Bcl-2 介导相关抗凋亡途径,上调创面组织Bcl-2水平,提高Bcl-2/Bax,达到抑制局部细胞凋亡、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

    负压封闭引流糖尿病足Bcl-2Bax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肝功能损害临床特点

    周小月刘熳陈光裕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肝功能损害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甲状腺亢进患者 80 例,其中,肝功能损害患者40 例(观察组),未见肝功能损害患者 40 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采用化学发光检测法检验各项甲状腺功能指标;获取患者病程、年龄等信息,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组间比较,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年龄平均(48。45±2。55)岁,对照组患者年龄平均(48。65±2。65)岁,(P>0。05)。观察组患者1a以下肝功能损害患病率为25。00%(10/40),1 a以上肝功能损害患病率为75。00%(30/40),患者肝功能损害病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甲状腺功能指标FT3、FT4、TT3、TT4、TS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甲状腺亢进肝功能损害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和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与ALT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FT3、FT4、TT3 与AST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ALP、GGT、TBiL与年龄、病程、FT3、FT4、TT3、TT4、TSH无相关性(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肝功能损害与患者年龄、病程密切相关;肝功能损害情况与甲状腺功能呈正相关关系,甲状腺功能指标越高,患者肝功能损害越严重。

    甲状腺功能亢进肝功能损害临床特点

    加勒比松针阔混交改造初期对林下植被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张挺杨德任毛纯朱原立...
    8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林下植被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探讨合理的加勒比松人工纯林改良模式,为提高加勒比松纯林生态稳定性及混交林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加勒比松纯林(PP)、加勒比松×灰木莲(MF1)、加勒比松×红锥(MF2)、加勒比松×灰木莲×红锥(MF3)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4 种林分林下植被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差异。结果显示:1)3 种混交林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PP,其中MF1 最大,MF3 次之;3 种混交林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均显著提高,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仅MF3 显著高于PP,Pielou指数差异不显著。2)不同林分间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3 种混交林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孔隙度均高于PP,均为MF3 最优。3)除硝态氮外,MF2 和MF3 的0~20 cm、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全钾、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PP。4)相关性分析表明,灌木层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强于草本层,而草本层与土壤速效磷含量的相关性较强;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速效磷是影响林下植被多样性的主要因子。与PP相比,MF1、MF2、MF3 均能够显著提高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和草本层植被多样性指数。同时,混交林还改善了土壤水分和孔隙状况,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和氮、磷、钾的全量和有效养分含量,且套种多树种混交改良效果明显优于套种单一树种的混交林。

    加勒比松针阔混交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

    中华稻蝗低分子肽抑菌及对南果梨保鲜作用

    王亚茹牛莉卜毛迪锐王瑞俭...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华稻蝗为原料制备低分子肽,通过滤纸片法研究低分子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菌的抑菌效果;测定不同浓度低分子肽涂膜对南果梨失重率、还原糖含量、腐烂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稻蝗低分子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青霉菌均有抑制作用;低分子肽溶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显著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青霉菌(P<0。05);随着低分子肽溶液浓度提高,抑制作用增强,质量浓度为3。5、4。0 mg/mL的低分子肽溶液抑菌效果较好。低分子肽涂膜能有效减缓南果梨失重率上升、还原糖含量下降、腐烂指数升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减小、硬度降低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等一系列不良变化;质量浓度为4 mg/mL的低分子肽溶液对南国梨的防腐效果最好。

    中华稻蝗低分子肽抑菌南果梨保鲜

    基于双目视觉传感器的前向碰撞预警算法改进

    孙建伟乔彦超金雅旋郭淑清...
    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的前向碰撞预警系统大多采用多个毫米波雷达叠加或毫米波雷达与视觉传感器融合等方式,存在成本高、算法受限等问题。在比较多种传感器的性能及应用优、缺点后,选择双目视觉传感器作为前向碰撞预警系统传感器。将改进后的碰撞时间(Time to Collision,TTC)算法与卡尔曼滤波融合,结合双目视觉传感器,比较TTC值与适应性阈值,评估风险等级,确保行车安全,降低事故率。在Matlab环境下,基于改进算法对两个不同行车场景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TTC算法相比,融合卡尔曼滤波TTC算法的碰撞时间预警响应及时性和可靠性显著提高。

    前向碰撞预警双目视觉传感器风险评估改进TTC算法Matlab仿真

    基于YOLOv5s的自动驾驶车辆行人检测方法

    侯佩玉徐淼张明柳庆...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改进的YOLOv5s模型,旨在提高自动驾驶车辆行人检测的准确性。通过增加一个小目标检测层,将原有的三尺度检测层扩展为四尺度,提高小目标的检测能力;在颈部网络中将坐标注意力(CA)机制引入C3 模块,构建C3-CA模块,以强化特征间的空间关系,从而更精确地定位行人;将原有的CIoU损失函数替换为EIoU,改善模型收敛性。在BDD100K数据集进行试验验证,结果显示:与YOLOv5s模型相比,改进后的模型检测精度提高了1。7%,召回率提高了4。8%,平均精度提高了2。2%,降低了漏检和误检概率。

    自动驾驶行人检测YOLOv5s坐标注意力

    基于多特征融合卷积神经网络结合Transformer的电能质量扰动分类方法

    王高峰张卓石高蔓钱云...
    115-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可再生能源和设备应用到电力系统中,使电能质量扰动(Power Quality Disturbances,PQDs)发生频率显著增加。PQDs的准确分类对于研究PQDs发生原因和预防至关重要。提出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卷积神经网络(CNN)结合Transformer模型(CNN-Transformer)对PQDs进行分类。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从PQDs时间序列中提取频域信息,使用CNN-Transformer模型分别对PQDs的时域和频域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实现PQDs识别分类。使用该模型对 16 种合成PQDs数据进行仿真,结果显示:该模型在无噪声条件下的分类准确率为99。88%,在噪声条件下准确率在98。00%以上,且拥有良好的抗噪性和泛化性能。与现有部分分类模型比较显示,本文模型在对比的模型中性能最优。

    电能质量扰动分类时频分析卷积神经网络多头注意力机制

    花岗岩废石料替代混凝土组分优先性试验

    付卫佳蒙彦宇冷冰朱乔...
    125-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岗岩废石料替代混凝土组分可以降低工程成本,减少天然资源消耗;确定替代的优先级,可更大程度实现对花岗岩废石料的再利用。为探究废石料等质量替代混凝土原材料的优先级,利用废石料分别替代水泥、粗细集料制备C25、C30、C40 等3 种强度混凝土,采用扫描电镜与压汞试验结合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分析废石料替代混凝土原材料后对混凝土强度、密实性的影响,确定替代的优先顺序。结果表明:C25、C30、C40 等3 种强度花岗岩废石料混凝土外观形貌优于同强度基准组,颗粒级配更为合理;3 种混凝土中的无害孔、少害孔、有害孔和多害孔体积分布总体优于基准组,孔隙率分别为13。51%、11。52%、9。14%,与基准组相比都有显著降低。废石料的加入有效细化了裂缝与孔隙,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由此确定了替代混凝土组分的优先级,可为花岗岩废石料混凝土最优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

    花岗岩废石料混凝土优先级微观形貌孔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