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编辑之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编辑之友
编辑之友

康宏

月刊

1003-6687

bianjizhiyou@126.com

0351-4956011/4922194

030012

山西省太原市建设南路21号出版大厦

编辑之友/Journal Editors' Frien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创办最早的编辑专业杂志,是中文新闻出版类核心期刊,以“探索出版规律,引领出版潮流”为宗旨,以前瞻、深刻、务实,形象为特征,连续多年被评为山西一级期刊,华北地区优秀期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人的大文章

    介子平
    1页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主题出版的职责使命与践行路径

    陈矩弘韩建民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主题出版承载着阐释和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传承创新中华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以及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的职责使命.为此,主题出版要通过转变叙事方式以提升叙事能力、强化育人和全民阅读功能以提升民众素养、推动"走出去"以提升国际话语权、强化数字技术赋能以推进自身转型升级.在践行过程中,主题出版要统筹把握好政治性与文化性、学术性与大众性、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传统主题图书和融媒体主题出版产品之间的平衡.

    主题出版中国式现代化职责使命践行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政治话语的四重资源及其传播调用

    于淑婧荆学民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政治话语涵盖四重资源:官方话语、学术话语、民间话语和外部话语.官方话语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政治话语的轴心资源,既是中国向国内和世界发出的政治宣言,也为中国形成和建构现代化的政治话语提供了体现当代中国最大公约数的政治共识.其他三方面话语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政治话语的外围资源:学术话语为"中国式现代化"政治话语在知识层面提供了学理支撑、审慎立场和规范思考;民间话语为"中国式现代化"政治话语获得舆论传播、舆论认同提供了大众化修辞、个体化表达和故事型叙事;外部话语作为对照,为中国催生兼具独立性和普遍性的现代化话语体系提供了自主动力、认知参照和求同路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政治传播,按照"轴心吸纳—外围合力"进行资源调用,突破了官方、学术、民间以及外部话语的圈层壁垒,实现了话语建构的主体间性,在场域融合中提高了"中国式现代化"政治话语的传播效能.

    "中国式现代化"政治话语政治传播

    从"版"到"窗":数字出版阅读界面形象嬗变的符号学分析

    胡易容周野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印刷术的发明与普及使"版"成为出版物标准界面,历史前行、技术更迭,"窗"成为数字出版物的新界面.出版界面形象从"版"到"窗",既展现了出版载体物显示端的变革,也关涉出版观念的变迁.相比传统界面"版","窗"产生了符形的变化,它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虚位以待但呈现动势的空符号,是透明媒介环境与非透明信息系统,符号与媒介的关系仅为瞬时征用的弱依存关系.在符用层面,窗口界面语言呈现出图符语境化的趋势,人与屏幕的符号互动,身体与媒介双重延伸,并通达经验与文本两个世界,实现意义调度.

    融合出版数字界面符号学媒介环境

    数字阅读基础设施:元概念、方法论与意义场

    赵立兵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当代阅读活动的外部环境与底层结构,数字阅读基础设施不仅涵盖互联网硬件设备、设施与物理环境,还包括数字平台的数据、程序及规范体系,且指向诸多阅读行动者间的互动互构关系.文章以基础设施倒置的研究方法,揭示出数字媒介平台并非被动、中立且不可见的实践背景,其蕴藏的能动性深刻影响着阅读意义的生成模式、象征机制与时空结构,重塑了作者、读者、文本、介质等要素之间的构序法则.同时,作为数字阅读基础设施的意义冗余,其潜在的信息超载、过度联结、"信息茧房"等负面效应,将给人类知识生产的独立性与创新性带来巨大风险.如何克服数字阅读的"熵增"现象,开启知识创新的"负熵"进程,是阅读研究必须回应的时代之问.

    数字阅读阅读实践知识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转向活力物质主义

    从Sora到AGI:智能媒介的升维与全新场景体验时代的到来

    喻国明苏健威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新一代大型视觉模型,Sora使文生视频技术实现了从"堪用"到"好用"的飞跃,其走红的背后是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可能.Sora本质上是智能媒介的一次重大升维,使价值生成从此具备时空维度,这将开启数字文明的序幕.Sora的意义在于:首先,大众内容生产从以文本为基础的单模态升维到以影像为基础的多模态,个体的主体意义得到极大增强;其次,人类的认知、学习、沟通将进入全新的场景体验时代;最后,全新场景体验意味着能够借此建立粒度更细、自由度更高、可供性更强的价值连接.Sora的技术革命也将深刻影响新闻传播的价值要点:一方面,未来传播需要渗透到公众认知的全环节,辅助公众参与治理,创造价值;另一方面,未来传播需要连接圈层,促进圈层间的彼此理解与共识达成.

    Sora大型视觉模型场景体验通用人工智能智能媒介

    文生视频模型Sora的时间性结构分析——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现象学思考

    邓志文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日,OpenAI推出了代表了 目前文生视频最高水平的模型Sora,成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然而,Sora还是存在着一些技术上的缺陷和不足.从时间现象学角度看,Sora外在时间结构"阵容"残缺,只有客观时间,没有主观时间和内在时间意识,导致其无法描述人类的心理时间,不能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建构复杂有意义的事件及情节.此外,滞留和前摄的缺席,导致其无法连接动作和结果;缺少内在时间性动态生成结构的介入,Sora亦难以展现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事件.因此,从技术层面增加数据模型的意向性实践和提升意向性设计的算量、算法,完善内外两个时间性结构,成为提升Sora现实表现的关键.

    文生视频Sora时间性结构生成式人工智能现象学滞留与前摄

    Sora:传媒生态镜像进化与认知变革

    张诗瑶沈阳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Sora作为革命性的"类世界模型",以镜像进化的逻辑发展,引领"天人智一"认知融合新纪元.在文生视频技术驱动下,文章以三组核心矛盾作为切入点,探讨Sora对未来传媒生态认知的潜在影响.研究发现,Sora引领我们从"真实世界美学"探索到"异世界美学"等,这标志着从标准化资源向个性化创新的转变.同时,其预示着传媒主体将从传统的半人工编辑转向语义智能体,传媒场景将更深层次地打破物理时空区隔,传媒产业价值将朝向AI自动化等方向发展.此外,文章通过对Sora官网发布的48个视频进行案例分析发现,"AI幻觉"问题开始显现.未来传媒从业者在角色方面,需从生产者转变为核查者;在应用方面,需重视编码与解码过程;在治理层面,需从人工治理逻辑转向机器治理逻辑.具体而言,"AI幻觉"的治理包括基于博弈理论的幻觉识别技术,利用多角色、多智能体,进行AI系统间的博弈与碰撞,有效识别和修正幻觉内容.

    Sora传媒生态认知融合"IP的AI化""AI幻觉"

    儿童本位:儿童有声读物内容精品化实践的应然方向

    杨航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修改利好作为童蒙教育"第二课堂"的儿童有声读物产业,但精品内容的稀缺仍是当下儿童有声读物发展的桎梏,儿童本位可成为改善这一问题的应然理念.文章结合入选"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的作品以及其他国内外优秀儿童有声读物作品,从媒介可供性维度分析了精品儿童有声读物需匹配儿童阅读体验的媒介可供性、融合化传播可供性提升、转向云技术辅助的数字分发平台等趋势.从形式内容符号维度提出了强化听觉触点管理;重视供给侧原创IP符号开发;重返儿童日常生活,利用多元选题拓宽儿童有声读物的符号能指;拓展交互性叙事创新,提升儿童有声读物的童蒙教育效果等儿童本位视野下的实践路径.

    儿童本位儿童有声读物内容精品化"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工程"

    阈限空间与临界消费:城市书店的内在属性与经营路径研究

    颜彬马琳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当学者们普遍以公共空间为路径阐释书店空间时,其空间属性的特殊性就被遮蔽起来.事实上,书店早已不只是销售图书的终端,亦不是纯粹的公共空间,而是演变成一种兼具精神消费与实物消费、个体消费与集体消费的阈限空间,既是群体意志与个体消费行为表达的场所,亦是某种非公非私的、具有临界性的"飞地";既具有内在空间的生产性,亦以舒适物的形式通过正外部性形成对周边业态的促进.文章尝试以消费学为视域重新审视书店的空间属性与消费意义,进而从学理和实践两个层面探究城市书店的未来通路.

    城市书店空间属性消费行为经营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