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术研究
武术研究

田文波

月刊

2096-1839

wskxshanxi@163.com

0351-7044201

030012

山西省太原市大营盘寇庄北街3号

武术研究/Journal Wushu Studi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藏族传统体育助力西藏农牧区文化建设研究

    陈兴华耿献伟刘静
    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藏族传统体育承载着藏族厚重的历史文化,是藏族人民的精神食粮,弘扬和传承藏族传统体育文化是西藏农牧区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分析西藏农牧区群众对藏族传统体育的多元化需求,探讨助力西藏农牧区体育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认为:藏族传统体育是藏族群众的日常需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体现,可提升藏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载体.

    藏族传统体育西藏农牧区文化发展

    "非遗"视域下德江县土家族"炸龙"价值意蕴及传承现实梗阻与推进路径

    朱亮张亮熊静梅
    121-123,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寻"非遗"视域下德江县土家族"炸龙"的价值意蕴,并对德江县土家族"炸龙"传承的现实梗阻深入剖析,旨在给出消解德江县土家族"炸龙"传承困境的路径.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与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德江县土家族"炸龙"的精神价值与文化意蕴进行探讨.然而,德江县土家族"炸龙"由于受到现代科技文明的冲击,在传承过程中存在以下的现实梗阻:土家族"炸龙"缺乏专业人才和理论载体进行传承、承袭主体弱化,承袭方式单一、自身行为受限,导致生存空间小,传播渠道狭隘、民俗文化与旅游缺乏融合,带动作用甚微.建议:以学校为基地培养土家族"炸龙"传承人才、打破传统思维,创新土家族"炸龙"传承模式、结合信息科技,拓宽土家族"炸龙"的传播路径、整合地域文化与生态旅游促进传承与创新.

    土家族"炸龙""非遗"传承

    织金县苗族射弩的历史源流、价值彰显与纾解路径

    练栋林刘转青华勇王白雪...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逻辑思辨法等研究方法,以贵州织金县苗族射弩为例,就苗族射弩的历史源流、价值彰显、发展困境进行梳理,并对其未来发展纾解路径进行探索性研究.分析得出织金苗族射弩具有丰富业余生活、强身健体、促进经济增长、拓宽教育、增进民族认同、推动文化交流、保留历史痕迹等价值.现实困境:苗族射弩"边缘化";现代化进程中缺乏民族文化认同导致传承人流失;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涌入导致苗族射弩被冷落;学校体育教育的现代化价值取向导致传承路径中断.基于此,提出政府监管、文化自觉、体旅结合和教育传承等发展策略.

    苗族射弩传承织金县

    推拿功法易筋经"协调平衡"特点探析

    裘乐天苏芳陈张陈家正...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探析推拿功法易筋经中所蕴含的中医平衡观.研究方法:文章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法,了解推拿功法易筋经十二势的具体动作、特点及习练功用,并对每一势动作加以分析.研究结果:易筋经动作能体现协调阴阳平衡、协调脏腑平衡、协调经络平衡等.研究结论:易筋经功法协调平衡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医平衡观思想.

    易筋经"协调平衡"推拿功法

    北京天桥民俗体育项目分类发展探析

    陈文鹏杨少强张长念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多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社会历程进展加快导致其传承状况不佳,北京作为中国首都其天桥民俗体育文化近年来更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逐渐淡出民众视野.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市现存天桥民俗体育项目进行调查,根据不同项目的类型特点为其分类,进一步分析具有共性特点的项目在当下所处环境的优势与劣势,探究其未来发展方向.

    民俗体育天桥传统体育项目分类研究

    高校啦啦操课程思政的学理依据、三重维度与实践路向

    周丽华唐强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追求"真、善、美"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视角,深入挖掘啦啦操课程思政元素,对高校啦啦操课程思政培育"真、善、美"的学理依据、三重维度和实践路向进行深入探讨.

    "真、善、美"啦啦操体育课程思政高校

    体文旅融合视角下山西康养产业的体育人才培养研究

    孙刚赵迎辉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必然趋势和战略选择,亦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需求.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产业融合理论为基础,统计并分析了山西省体文旅融合发展视角下康养产业发展的现状、康养产业急需人才情况及人才培养路径.通过调研数据与Matlab仿真模型,验证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并为政府、企业及高校提供参考依据,助力山西康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体文旅山西康养产业体育人才培养

    在线体育教学的困境省思与纾解路径研究

    董鹏李龙
    14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在线体育教学困境进行省思并提出纾解路径,以提高在线体育的教学质量.研究认为,在线体育教学的困境主要包括:网络教学基础设施薄弱,无法满足在线体育教学的需求;在线体育课程资源匮乏,无法提供学生体育锻炼支持;在线体育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在线学习兴趣;在线体育教学监控乏力,难以形成有效的在线教学监督;体育教师信息素养匮乏,无法保障在线体育教学质量.研究提出,提升在线体育教学质量的路径包括:强化网络教学基建,夯实在线体育教学保障;开发应急体育课程,储备在线体育课程资源;丰富在线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在线学习兴趣;完善在线教学监督,促进在线体育教学规范;健全教师教育机制,提升体育教师信息素养.

    学校体育在线体育教学体育教师信息素养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

    雷文静
    146-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与辩证分析法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价值体现、建设方略和实践路径进行阐述.研究认为,高校公共体育课能有效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举措、是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建设方略指向学校领导机构与各部门联动形成大思政格局、提升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实现体育课程和思政课程的学科融合、完善体育课程思政内容建设、建立反馈机制提升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可从确立课程思政目标体系、确定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实现教学环节与思政元素的融合以及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四个方面采取实践路径.

    体育课程思政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实施评价机制

    健康中国背景下体育场馆智慧化融合发展实践路径

    周廷
    149-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场馆是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居民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对体育场馆有非常高的依赖性,健康对于家庭和社会都是最核心的要素,健康中国是全民健身的核心,低碳、绿色是中国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体医融合、体教融合、体育康养是围绕体育产业而提出的创新思维,因此,提高体质监测的常态化、健康管理的智慧化就是通往健康中国的高速公路,体育科研作为大健康的引领者,以体育项目多元化融合为支点,开发出适宜各年龄段的锻炼模式,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把医疗费用增长率控制在GDP增长率之下,节约医疗资源,探索出绿色生活的体育方案,彻底释放体育作为"五育"之首的社会效应.开展高质量智慧化融合发展就变得更加有意义,增强体育行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是体育产业价值和民族振兴的有机结合.

    健康中国体育场馆智慧化高质量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