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术研究
武术研究

田文波

月刊

2096-1839

wskxshanxi@163.com

0351-7044201

030012

山西省太原市大营盘寇庄北街3号

武术研究/Journal Wushu Studi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铁枪考

    罗国旺李媛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上有不少用铁枪之人.铁枪通身是铁的纯杆铁枪,还是另有其他形制呢?文章通过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认为铁枪主要有七种形制:铁枪头之铁枪、铁鐏铁枪头之铁枪、铁杆铁枪、拒马枪、铁脊枪、木杆铁枪、铁盘槊.

    铁枪形制铁枪头铁杆

    中西方审美共性维度下的太极拳审美文化研究

    张译驰孙刚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研究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中西方审美文化比较的维度探讨太极拳的审美文化,从审美的角度看,太极拳是用肢体来表现的视觉艺术.练习太极拳的前提是习练者要有一个虚静空明的心胸,于"气""象""有""无""虚""实"中观道、体道,符合中国传统美学"涤除玄鉴"和西方美学"抑肉伸灵、收心内视"的审美体验.太极拳的这种独特审美观照体现了中西方美学审美文化的共性特征,也是太极拳能为世界各民族人民所普遍欣赏接受的根本原因.

    太极拳本体论审美价值文化载体

    全球化视阈下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实然困境与应然路向

    林聪关博张童新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探讨全球化视阈下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实然困境,发现:武术文化国际传播面临着中西方文化观念的互异制约,传扬武术文化的国际专业人才匮乏,武术文化国际传播媒介滞后,武术文化国际传播内容繁杂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全球化视阈下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应然路向:其一,依托孔子学院宣传武术文化,为武术文化国际传播"夯基垒台";其二,培养武术文化国际专业人才,为武术文化国际传播"提质增效";其三,鼎新武术文化国际传播媒介,为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由近及远";其四,完善武术文化国际传播内容,助力武术文化国际传播"赓续前行."

    全球化武术文化国际传播实然困局应然路向

    蠡县戳脚的传承与发展

    赵泓臻李荣薇黄健荣
    50-5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蠡县戳脚蕴含着浓烈的地方色彩和民族色彩,古韵犹存,简洁明快、传授正、要求严,显然未受到外界的太多影响,从而也避免了其他拳种的异化.文章从蠡县戳脚的表现形式入手,对其表演形式、传承载体及发展现状进行多角度探析,提出:蠡县戳脚发展应借助当前非物质文化建设大潮,寻求合理的传承方式,通过制度建设和建立资源库等形式,加大对该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蠡县戳脚传承与发展

    中国武术数字化叙事的地方实践研究

    杨佳润李娟郭振华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田野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及参与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数字化叙事对中国武术的影响和地方实践的具体表现.研究发现,数字化叙事的引入对中国武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新的可能性,还在传承方式、社会认知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带来了重要变化.此外,数字化叙事也在地方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了中国武术与现代社会、科技的融合,推动了武术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武术数字化叙事地方实践

    散打侧踹腿动作的运动学特征研究

    安璐汤铎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研究滑步、垫步侧踹腿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特征,分析侧踹腿与不同步法结合时的运动学规律,探讨动作结构之间的差异,为教练员、运动员和散打学习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为接下来散打技术动作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文章运用外同步法进行同步测试,获得运动学参数.从动作时间特征上来看,两种侧踹腿的优秀组用时短于普通组.一级运动员动作更加熟练,两种侧踹腿各阶段时间分配比例不同,滑步侧踹腿在击打阶段用时更短,垫步侧踹腿在提膝阶段用时较少.在关节速度变化中,两种侧踹腿各关节速度变化趋势相似.髋关节速度最小,踝关节速度最快,运动等级高的运动员身体各环节的协调性更好.垫步侧踹腿在提膝阶段速度大于滑步侧踹腿,滑步侧踹腿在击打阶段速度大于垫步侧踹腿.在关节角度变化上,两种侧踹腿的髋关节角度变化最大,左腿提膝高度需要增加,使肌肉产生更多的弹性势能,有利于力矩达到最大.垫步侧踹腿支撑腿角度变化较小,有利于整个动作完成的稳定性.

    散打侧踹腿运动学特征

    功能性训练在武术兵道(短兵)中的应用研究

    李硕庄长宽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功能性训练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击剑、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中,且经过实验验证具备有效性和实用性,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训练方法.到目前为止,对于武术兵道(短兵)训练方法的研究相对有限,而功能性训练对武术兵道(短兵)来说确实是一项新的训练方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功能性训练进行研究,为武术兵道(短兵)的实际应用提供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以提升武术兵道(短兵)运动员体能.

    功能性训练武术兵道(短兵)核心区域训练速度素质训练脚步灵敏练习

    竞技武术套路风格界定研究

    刘华臣于明礼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武术文化底蕴深厚,技术体系繁杂,博大精深.竞技武术作为中华武术的一部分,在近代以来得到蓬勃发展,各个项目技术风格迥异,各有特点.如何把握动作要领,提升动作演练水平,掌握各项目的风格特点是关键所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各个项目的风格特点进行研究与界定,以期为习练者掌握各个项目的风格特点提供借鉴,丰富竞技武术理论研究内容,助力竞技武术事业高质量发展.

    竞技武术套路演练风格界定

    新时代高校武术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策略与发展研究

    廖琛农丽颖朱俊璋李慧敏...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和比较分析法,深入分析了武术课程思政的传统教育变革、文化教育拓展、德育教育承载和文化自信践行的内在驱动及导向.武术课程思政归根结底在于立德树人,对于课程目标、武术教材、思政元素挖掘和课程监督力度出现的问题要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而转变高校武术教师的教育理念,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拓宽高校武术课程思政的文化教育方向,规范教材,聚焦思政元素要点;规范高校武术课程思政的教学常规,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加大高校武术课程思政的监政力度,优化考核指标体系.武术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建设在于推陈出新,且具有多元化和常态化的发展指向.

    武术课程思政需求导向发展指向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武术教学开展现状与策略研究

    程楠万会珍
    71-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协同育人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实施是多元的,包含高校教育所需要整合、调动的一切协同育人资源、协同育人模式,首先,文章阐述了协同育人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实践体现,主要包括"产-教-研""校-企-社""线上+线下""教-学-评"四个协同育人模式;其次,根据这四个模式对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武术教学开展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对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武术教学的提出四条创新策略:(1)拓宽高校武术专业学生技能实践形式;(2)优化"校-企-社"协同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综合素质;(3)实施信息化教学,推进高校武术专业教育信息化建设;(4)实现高校武术专业多维度协同教育管理评价.

    高校武术教学协同育人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