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教育(德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教育(德育)
北京教育(德育)
北京教育(德育)/Journal Beijing Education(Moral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在"共同成长"中诠释课程思政:对书院制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顾涛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和课程建设"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经师"与"人师"的统一,正是对高校育人理念的深入阐述.清华大学启动和实施书院制,以此进一步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正是旨在让"经师""人师"二合一的多样化路径在书院内付诸实践.书院制人才培养,与清华大学长期以来形成的"从游"文化传统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具体而言,实施书院制人才培养,首要的工作重点是四年一贯推行导师制,关键的攻坚环节是推动深层次课程改革,最终的目标是造就一大批高水平的拔尖创新人才.

    课程思政书院制经师与人师"从游"文化一人一策

    教师思政引领学校"大思政"格局构建——努力实现教师思政和课程思政导学思政同向同行

    杨令胡坚明兰日文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华大学始终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通过构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落实教职工理论学习全覆盖,加强优秀青年教师的政治吸纳,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年教师培训实践活动,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改革教师评价体系,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推动教师思政、课程思政、导学思政同向同行,构建学校教师大思政工作格局,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

    教师思政思政工作教师评价师德师风大思政

    生态视域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治理研究

    王雷华任豪闵敏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生态理论出发,结合试点高校工作经验,将"一站式"学生社区视为一个循环运转的生态系统,分析其特征、构成与治理策略."一站式"学生社区具有共生性、层次性、动态性的生态特征,与"三全育人"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育人主体、育人环境、育人行为共同构成了"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育人生态,不同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演化共生;从组织、资源、能力的角度分析了育人生态的治理,即处理好生态中人与人、人与空间、人与活动三者关系.

    "一站式"学生社区生态系统综合管理

    高校工科学院创新创业工作探索——以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例

    于宝库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大赛作为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中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评价值标,一直以来广受重视,有力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部分传统工科院系由于其专业方向"偏冷门",导致学生和教师在日常科研学习过程中对双创工作及赛事认识不充分,没能掌握挖掘、孵化优质双创项目的能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传统工科背景高校的二级学院应以"互联网+"大赛为契机,充分挖掘学科专业优势,积极配合学校打造科学、合理、可持续的竞赛组织孵化体系,完善学院层面创新创业工作,扎实做好"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双创育人新模式.

    "互联网+"大赛创新创业传统工科专业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巴雪冰崔强周福良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大学生社会实践面临诸多现实挑战,迫切需要高校提升实践育人工作实效.在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形势、新特点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经验与载体,提升大学生自主进行社会实践的能力;同时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路径,实现理论和实践良性互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

    疫情防控常态化大学生社会实践

    艺术院校"大思政课"的气质特征与实践路径探究

    张艳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课"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升级,拓宽了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场域和平台,进一步丰富了思政课的内涵和外延.艺术院校"大思政课"应该有高站位、有历史感、有大视野、有艺术范.要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以学生动态关注的问题为靶向,拓宽路径、搭建平台,不断扩容、增量、提质,办好有艺术专业特色的"大思政课".

    "大思政课"艺术院校问题导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思维导图的应用

    张婷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概念多、范畴广、理论深,内容不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思维导图的应用为教学设计中的改革创新提供启示.在具体实践教学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在借助思维导图明确教学目标,展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进行有益尝试.思维导图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有效地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复杂的逻辑结构形象化,生硬的授课过程人文化,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逐步培养起科学的理论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应用

    高职院校思政课社会实践创新探索——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为例

    刘瑾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践育人是新时代高职教育的一项重点工程.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以坚持党的领导、育人导向、新商科特色、师生共同参与为指导原则,以课程标准建设为着力点,紧密围绕整体设计思政课社会实践改革创新,精心制定"一标一册一案",以健全教师策划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机制为抓手,创新社会实践教学方法,深度融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充分发挥社会实践育人功能.

    社会实践思政课高职院校创新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三维探析

    杨利利
    13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不仅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重要保障,而且适应了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内涵式发展.囿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评价、教师队伍等因素,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仍面临很多现实难题.需基于系统思维全面审视各种瓶颈问题,通过整体规划课程目标、统筹推进课程建设、完善教材一体化机制、推动教学评价改革创新、搭建教师沟通交流平台等举措,加快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进程.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立德树人

    团体互助模式在高校朋辈心理项目中的多维育人价值——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

    陈思翰周莉
    139-142,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供需矛盾在持续扩招背景下逐渐凸显,高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规模有限,心理委员模式也存在欠缺专业训练等不足,因而兼顾专业性与普及性、培养准专业咨询师的朋辈心理项目成为当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方向.在十年发展中,中国人民大学立足现实需求、赓续教育传统、借鉴海外经验、创新培养方案,以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团体互助模式为核心,构建了兼具多维育人价值的综合性教育项目,体现出扎根中国大地、放眼世界一流的心理健康工作理念.

    朋辈心理咨询本土化团体互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