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教育(高教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教育(高教版)
北京教育(高教版)

孙贺新

月刊

1000-7997

beijiaogao@126.com

010-83552102,83558623

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18号北京教育杂志社

北京教育(高教版)/Journal Beijing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普教专业性刊物。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报道普教改革和发展的最新动态,交流教育、教学与科研管理经验,透析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优势累积效应看中国科学精英的成长

    季小天赵文华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才是一切创新和竞争的关键,科学精英作为人才中的翘楚,在科技创新和国际竞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究科学精英的成长规律以及影响其成长的关键因素是国内外科技与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对科学精英的培养和更好地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优势累积效应理论,以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153名院士为样本,探讨学术流动、师承效应、性别、毕业院校等因素在中国科学精英成长进程中的影响作用,以期为我国科技英才的培养提供借鉴与启示.

    科学精英优势累积影响因素

    "内卷"和"躺平"社会现象的人生哲学反思

    郭继承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卷"和"躺平"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究其原因,无论是"内卷"还是"躺平",都属于一些人奋斗目标的迷失与价值观上的偏差.一个人,如果不能聚焦于自我的提升,做更优秀的自己,而是沉陷于各种虚荣攀比;如果不能将"小我"融入"大我",而是坚持"以自我为中心",必然导致"内卷"和"躺平"现象的产生.因此,对"内卷"和"躺平"现象的剖析和引导,也要上升到人生哲学的角度,引导人们聚焦正确的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是解决"内卷"和"躺平"社会问题的根本之道.

    "内卷""躺平"人生目的价值观

    从"内卷"到"躺平":谈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社会治理

    熊金巧奚冬梅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内卷"到"躺平"的网络话语演变,既反映了网络青年的现实诉求,也给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基于"内卷"与"躺平"的产生逻辑,分析青年的实质诉求,剖析其对我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既是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引领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时代需要.

    "内卷""躺平"网络青年亚文化社会治理

    大学治理文化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及其生成路径

    杜彬恒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治理文化现代化是大学治理走向现代化的战略要素.大学治理文化现代化对促进大学治理理论发展和治理效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化大学治理文化是理念觉醒、价值认同、运行透明、规制权威、远景引领的有机融合和衔接统一.新时代要通过大力弘扬大学精神、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强化仪式文化、打造文化坐标等,促进现代化大学治理文化的生成生长.

    大学治理文化现代化内涵特征生成路径

    教育治理现代化视阈下教师参与教育评价的研究

    张雷生魏莲莲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教育评价过程中的教师参与评价的缺位、错位和越位并存的现实问题,分析了教师参与教育评价合理性的逻辑起点.进而,从教师参与教育评价的现状及其成因两方面,指出教师参与教育评价的必要性,提出需要从体系构建、参与过程、评价结果使用、参与能力等方面为教师参与教育评价提供积极保障,从而助力和赋能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目标.

    高校内部治理教育评价教育治理教师参与

    后现代主义视阈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

    徐飞方亮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之一.在后现代主义视阈下,反本质、反中心、反权威、反理性等思想冲击着当代高校青年学生的价值塑造,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型困境.而课程思政建设的提出与推进有效瓦解后现代主义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其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推动人才培养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效途径.

    后现代主义课程思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策略:复杂性、渐进性、情景性和社会性

    周付安唐佳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多属于态度的教学,认知、情感和行为是态度习得的组成成分,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课程思政之教的设计要注意其复杂性和渐进性,复杂性是指要兼顾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要充分应用其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特点;渐进性是指要注意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需要螺旋前进和逐渐深入,要依据学生不协调状况进行针对性施策.对于课程思政之学的设计要注意其情景性和社会性,情景性是检验和评估思政目标达成程度的基础;社会性则能够提升思政学习的效率和效能.

    课程思政教学策略教学设计

    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机制浅析——以北京大学为例

    康涛西鹏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对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新型研发机构作为现代化科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发展对于破解科技与经济发展"两张皮"现象具有关键作用.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在建成数量上取得重大突破,但体制机制、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瓶颈和约束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基于北京大学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机制,深入分析了我国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及约束,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科技创新高校新型研发机构校地合作北京大学

    建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周晔陈茜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课程思政"建构的背景、意义与理论基础出发,论证了建构"课程思政"的五个追寻,即追寻课程内容的特色精湛、思政元素的恰当浸入、教师的全员主动参与、学校院系的顶层设计及组织领导、学生的价值认同及成长成才,从而勾勒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大思政教育"体系构建的创新实践——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

    王尧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构建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第二课堂思政、实践教育思政、网络思政、文化思政"的全方位、立体化"大思政教育"体系,将思政教育融入整个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九个提升",形成了一些可推广的思政工作范例.

    思政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