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教育(普教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教育(普教版)
北京教育(普教版)

孙贺新

月刊

1000-7997

bjjybjb@public.bta.net.cn

010-83552103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18号北京教育杂志社

北京教育(普教版)/Journal Beijing Education
查看更多>>是北京市教委主管、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融理论性、指导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教育综合类刊物,是北京市社科类一级期刊。刊物以为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为宗旨,覆盖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北京市几乎所有公办中小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均有订阅。刊物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很高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探索——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为例

    李绚巩达肖晨洁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新任务对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学生内在成长的重要驱动.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坚持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体系,着力强化一线多维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构建一点多面的思政育人体系,打造一专多能的工作队伍,建设一核多元的校园文化,构建一站多用的服务体系,分阶段分层次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教育

    深化慈善文化资源在高校德育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齐久祥周中之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慈善文化与德育高度契合,体现积善成德的价值取向,与德育价值相一致;内涵仁爱思想的文化渊源,与德育内容相吻合;践行大同社会的实践过程,与德育目标相耦合.慈善文化是德育新的增长极,慈善文化思想蕴含着独特的德育功能,德育具有内在的慈善文化属性,开发与利用慈善文化资源,积小善成大德,知行合一,符合道德品质养成的规律.慈善是道德的积累,推进大中小学慈善教育一体化,培养慈善意识,促进慈善法制与德治相结合,树立慈善规矩,引进数字慈善新生态,丰富慈善载体.

    慈善文化资源德育开发与利用

    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家长工作

    廖冉王海燕李颖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与成年职业人群的心理咨询工作有一定差别,要保证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参与度,提升咨询效果,就必须要重视家长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与自伤、自杀相关的危机个案,家长的积极参与能有效降低危机风险,通过营造保护性环境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家长工作可采用的方式包括家庭治疗、定期或不定期的家庭会谈或同步家长咨询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咨询师能够支持家长做出积极的行为改变、调整情绪和提升认知.

    大学生心理咨询家长工作

    新医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李亚真丁闽江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医科背景下的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主动适应新时代医学发展新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医学生更好地掌握心理自助、心理助人、心理助患的知识和技能,厚植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协同培养卓越医学创新人才.

    新医科课程教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挑战与应对

    纪晓琳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对教育领域产生巨大的冲击,高校辅导员工作也深受影响.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结合,不仅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一定的机遇,如优化辅导员工作模式、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等,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包括传统工作模式的局限性、辅导员队伍整体素养有待提升等.为了有效应对这一系列挑战,促进辅导员工作的高效实施,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辅导员工作中,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将使辅导员工作更加清晰化,而"虚拟辅导员"以及智能化学习助手的使用则可以提升辅导员工作的有效性.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技术在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服务.

    人工智能高校辅导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逻辑、设计原则和实施要点

    何书杰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讲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应重点在教学逻辑、教学设计原则和教学实施要点上下功夫.强化课程教学逻辑,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重维度把握教学逻辑,全面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遵守教学设计原则,重视理论与思维、历史与现实、实践与运用、教材与教学、教材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内在联动点,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突出教学实施要点,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深研学情分析论证实施过程,把握关键因素,对增强铸魂育人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逻辑设计原则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关于"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的教学设计

    李嫚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学理根基与逻辑脉络,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立德树人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核心要义所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认知冲击,在"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的教学中采用"破立结合、以破促立"的教学设计思路,通过批判性思维与建设性引导的双重作用,引导学生走出认知误区,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以"破"为始,针对当前存在的爱国主义教育认知误区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其产生的根源与危害;以"立"为本,通过正面引导与积极建设,帮助学生树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爱国主义价值观.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爱国主义教育忠诚爱国者教学设计

    "形势与政策"课"'三个之变'及中国的应对之策"专题教学研究

    贾雯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个之变'及中国的应对之策"专题是"形势与政策"课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聚焦的是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治理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愈加凸显的客观情势下,中国如何科学应对前所未有的"三个之变".帮助学生深刻领会以"确定之中国"为"不确定之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的大国担当,指导青年学生掌握真理、把握规律,以激昂向上的姿态应对"三个之变",肩负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掌握好发展主动权.

    "形势与政策"课"三个之变"中国的应对之策

    信息动态

    封2,封3-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