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教育(普教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教育(普教版)
北京教育(普教版)

孙贺新

月刊

1000-7997

bjjybjb@public.bta.net.cn

010-83552103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18号北京教育杂志社

北京教育(普教版)/Journal Beijing Education
查看更多>>是北京市教委主管、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融理论性、指导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教育综合类刊物,是北京市社科类一级期刊。刊物以为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为宗旨,覆盖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北京市几乎所有公办中小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均有订阅。刊物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很高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学习"四读"推动理论"三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思考

    吕治国
    4-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和责任。高校是教育强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力军,应在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上勇当排头兵,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反复体悟、融会贯通,在读厚理论、读懂形势、读透职业、读清责任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等院校时代责任

    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百年探索与启示

    杨建辽古小华马超林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周期率问题的本质是国家政权问题,是中国共产党躲不开绕不过必须解决好的根本性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探索贯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的全过程。党的百年史就是我们党不断探索跳出历史周期率,逐步建立政权、巩固政权、实现长期执政的历史。党在百年奋斗中先后探索出两个行之有效的破解这一问题的答案,即"人民民主"与"自我革命"。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统一于始终确保我们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

    历史周期率人民民主自我革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内涵解析与实践指向

    罗婕蔡中宏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风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底色,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气概,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旨归,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内涵丰富的伟大建党精神。新时代新征程,应从提升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和增强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入手,将伟大建党精神动能转化为实践伟力。

    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想信念

    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模式、难点与对策研究

    李培培
    20-2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形成了"党组织嵌入式""党建阵地延伸式""党建网格化架构式""党建协同共建融合式"四种典型模式。同时,存在社区党组织引领能力偏弱、党组织嵌入不深、党建资源整合能力不强、党建阵地规划利用不够等问题。在全面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应强化政治功能,提升社区党组织政治领导力;完善制度保障,健全网格化党建运行机制;优化党支部设置,推动社区党组织有效嵌入;建好用活用好党建阵地,发挥社区党组织育人功能。

    学生社区党建高校

    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姚莉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对"中国式现代化"作了深入阐释。思想政治工作要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有关部署,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就要不断"强化升级",推进自身的现代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要以"人口规模巨大"为出发点、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价值追求、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为责任、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特色、以"和平发展道路"为核心内容。要坚持党的领导、站稳人民立场、突出高质量发展,并以健全体系、强化协同、开拓全球视野和加强保障为路径,在新征程上为助力实现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书写合格答卷。

    中国式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法"与"情"

    刘迪翔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亟须阐明爱国主义教育"法"与"情"的内涵及其互动关系。所谓爱国主义教育要明"法",在于要重视科学立法、规范执法、自觉守法,努力构建科学完备的法治体系,确保相关法律的可操作性,引导人们理性表达情绪、规范爱国行为。所谓爱国主义教育要动"情",需要从对象、手段、目标三个层面进行理解,做到主动回应情感、善于运用情感、积极塑造情感。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背景下,要提升工作理念、遵守实践要求、优化工作方式,在情法交融中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情感

    红色家训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蕴及现实路径

    李泽昊张宇蒙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结晶,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的重要标识。高校弘扬红色家训文化,对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党的作风建设、厚植文化自信都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红色家训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课程思政及校园文化体系当中,把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奋斗。

    红色家训思想政治工作文化传承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赋能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路径探析

    王新鑫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媒介环境的变革对新闻传播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否为党和政府、为社会培养出专业的、合格的、拥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四力"型综合人才是衡量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牢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嵌入教学和实践,才能够让人才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具备新闻传播专业的政治素养和职业能力,从而适应新型媒介环境,洞悉社会热点、关注人民生活、坚持正确导向、传播价值理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全媒体环境课程思政"四力"人才培养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建设探析

    柴源李前进
    45-4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是遵循各年龄阶段学生自身成长发展规律的现实需要,更是提升学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客观保障。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建设,需要统筹课程目标整体性和阶段性的一体化制定,需要注重思政课教材内容的一体化建构,需要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建设,真正促进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一体化建设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及实践要求

    宋丽娜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是我党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即首要任务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基本立场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重要原则是坚持整体性和差异性,其一体化教学思想产生于思想政治教育道路的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需要遵循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的一体化,使大中小学各阶段思政课成为既相互衔接又各具特点的育人整体。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