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教育(普教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教育(普教版)
北京教育(普教版)

孙贺新

月刊

1000-7997

bjjybjb@public.bta.net.cn

010-83552103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18号北京教育杂志社

北京教育(普教版)/Journal Beijing Education
查看更多>>是北京市教委主管、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融理论性、指导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教育综合类刊物,是北京市社科类一级期刊。刊物以为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为宗旨,覆盖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北京市几乎所有公办中小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均有订阅。刊物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很高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形成逻辑、思想内涵与价值旨归

    杨晶
    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体现了对中国共产党重视历史学习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回应与实践。要学懂弄通"为何学习"这一新时代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依据,厘清明确"学习什么"这一新时代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指向,以及学思践悟"怎么学习"这一新时代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方法要求。同时,进一步明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价值旨归,以更好指导我党今后的工作与实践。

    党史学习中共党史形成逻辑思想内涵价值旨归

    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理科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

    艾美伶时南
    10-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科学家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一脉相承,可赋能高校理科学生党支部的高质量发展。当前,高校理科学生党支部存在理论学习不够扎实、专业优势不够突出、榜样示范不够鲜活等现实问题。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理科学生党支部建设,要聚焦内涵阐释和外延探析,延展理论学习的深度、支部建设的效度,以科学家精神培根;要聚焦专业融通和实践探索,激发专业活力、促进知行合一,以科学家精神铸魂;要聚焦楷模群像和朋辈示范,强化楷模效应的传播力、影响力,提升学生党员的内生力、示范力,以科学家精神育人,进而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基础学科高素质领军人才提供不竭动力。

    科学家精神理科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建高校

    基于全面质量观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保障体系研究

    杨志伟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全面质量观的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保障体系构建,是提升党员发展质量、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的重要举措。为此,聚焦规范工作程序、加强教育培养、引领作用发挥等方面,通过"五维"标准管理机制、"五层"发展把关机制、"五级"培训培养机制和"五类"实践教育机制,全方位、全流程、全周期、全领域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党性修养和实践能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全面质量观学生党员发展保障体系

    仪式教育助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内在逻辑、现实挑战和实践路径

    付丽莎昂然黄恺旎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仪式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形式,贯穿大中小学各个学段,在理论、内容、实践层面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高度契合,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当前仪式教育在助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挑战,如地位有待提升、内容有待完善、实践有待整合等。应通过强化仪式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构建特色化、差异化的思想政治仪式教育体系,推进仪式教育活动协同化和一体化发展等举措,进一步推动仪式教育助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仪式教育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树人背景下"饭圈"社群的现实成因、风险所在与引导路径

    王欣玥
    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青年生存和交往状态,"饭圈"社群的生成及发展有着由特定技术因素奠定的媒介基座、经济因素形塑的价值基准、文化因素构造的关系基础,呈现出独特的现实样态。在逐步"出圈"的过程中,"饭圈"社群存在多重失范风险,如共识招致信息茧房畸变、理性被消费主义驱役、认同被多元社会思潮解构、记忆在非理性对抗中走向虚无等。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应从现实筑基、科技破壁、价值注输、生态净化等方面发力,以共同利益整合价值认同,借科技力量破除圈际壁垒,以优质文化满足精神需求,用健全规则重整交往生态,标本兼治引导"饭圈"社群健康发展。

    "饭圈"社群现实成因风险昭显引导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高歌安颖刘虹翠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时代意蕴,发挥好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致力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能力,服务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合理挖掘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创新探索课程设计、科技赋能线上线下混融教学、持续加强师资力量培养等几个方面建构了可实施性强的具体融入路径,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的多维融合,以价值塑造为引领,潜移默化地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传达给学生,从而实现立德树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思政大学英语立德树人价值引领

    虚拟现实技术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然与应然

    王嘉谢彤雪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拟现实技术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数智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厘清虚拟现实技术嵌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教育逻辑、情境逻辑及技术逻辑,结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深层内涵、建设规律以及当前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虚拟现实技术赋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在监督、平台、师资和安全四方面的应然进路,以达成大中小学思政课精神内核高度统一、各学段侧重不同但有机扩散的一体化状态。

    虚拟现实技术思政课一体化大中小学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基本遵循、思想基础与实践进路

    崔牡丹饶旭鹏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社会各方秉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遵循整体与部分的重要原则、积极构建协同育人的新格局,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在思想层面,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经验和创新理论为其增添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强大的生命力;在实践层面,通过系统性规划与精心布局,在加强人才培养、强化内容建设、挖掘教学资源等方面持续深耕,取得了显著成果。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基本遵循思想基础实践进路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探论

    于裕华谢玉进
    52-5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家精神内涵丰富,指向新时代教师发展的本质要求、核心素养与价值基调。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教育事业提质增效,加快教育强国建设进程;有助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广大思政课教师应学习教育家精神,从笃信、立德、蓄能、弘爱层面加强自身建设,推动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实效。

    教育家精神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适应性研究

    赵学琳段学婧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的适应性是提高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的基本前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适应性主要包括适应党的理论成果的创新发展、适应高校学生的思想特点、适应思政课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适应信息化智能化教学方式和方法等。在当前阶段看来,有的课堂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适应性不足的问题。需要提高教师的政治能力和政治素养,持续推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构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遵循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更新教学内容,善用科学的前沿方法,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增强课程教学的适应性,实现课程质量的进一步优化提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适应性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