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青年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青年研究
北京青年研究

周永源

季刊

1008-4002

xuebao@bjypc.edu.cn

010-84778424 、84778292

100102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街9号

北京青年研究/Journal Beijing Youth Research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研究和探讨青少年理论、青少年热点问题、公民道德建设和青年工作为主。是一本具有自身突出特长,体现学术价值和时代气息的理论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的战略性意义的理论意涵

    李建鑫斯钦
    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节点上对党的百年青年工作的科学总结和对青年群体战略性意义的深刻认识.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的战略性意义历史奠基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青年开展革命和建设运动的光辉历史,理论传承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实践生成于新时代青年工作的新特点新情况.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的战略性意义要从根本立场、根本任务、教育主线、实践要求四大维度进行理解和把握.全面领会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的战略性意义,有助于新时代青年锤炼好迎接风险直面斗争的本领手段、承担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担当、完成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使命.

    党的青年工作战略性意义党的领导理想信念

    建党百年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依据、实践原则和基本经验

    完瑞红何跃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始终重视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一方面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现我国民族独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通过在实践中坚持根本方向性与教育规律性相结合、教育青年与服务青年相结合、实现个人理想与实现社会理想相结合的实践原则,我们党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回顾百年征程,只有不断总结党的工作经验继续做好青年培育工作,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发力量.

    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理论依据实践原则基本经验

    小镇青年"就业难"的问题审视及纾解策略——基于"孔乙己文学"现象的多维透视

    初金哲周丹王春来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孔乙己文学"横空出世,经由网络发酵后在小镇青年群体中广泛流传."孔乙己文学"现象风靡流行的背后离不开小镇青年的推波助澜,小镇青年从文学人物孔乙己身上看到了自身面临的"就业难"的现实窘境.现如今,小镇青年"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热点问题.因此,需要通过深入剖析"孔乙己文学"现象背后小镇青年"就业难"的特征表现,进而对小镇青年"就业难"的现实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并从国家、社会、企业、学校和个人等五个层面科学合理地制定纾解策略,推动小镇青年就业由"难"转"易",由被动变主动,进而全面促进小镇青年充分高质量就业.

    小镇青年孔乙己文学就业观

    北京女性婚育行为特征与家庭结构变动研究

    王磊
    2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育龄女性是生育行为的直接承担者,婚内或家内生育是我国历史与现实中的主流文化观念和主导生育行为.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是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于北京市东城区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采用出生队列分析、时期分析、人群类型比较分析和二元逻辑斯蒂模型分析等方法,考察了超大城市女性婚育行为和家庭结构的特征、变化及相互关系.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女性人群的婚育行为和家庭结构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人群类型和婚育状态对女性所处家庭结构产生显著性影响.研究认为,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必须聚焦女性的婚育行为及其家庭结构,需要根据其婚育状态、人群类型和家庭结构等特征来加快建立健全针对性、差异化、协同性和系统化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超大城市女性婚育行为婚育意愿家庭结构

    乡村振兴战略下青年农民公民意识培育的科学内涵与内容架构

    孙可敬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作为社会意识的青年农民公民意识与作为社会存在的乡村振兴在新时代的农村产生了时空交集,青年农民公民意识与乡村振兴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和契合性.新时代青年农民公民意识的科学内涵不仅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总体目标进行"公民意识顶层设计",同时以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为基本着眼点进行"青年农民公民意识基层设计",从而使其内涵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青年农民公民意识培育内容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基层党建等六方面进行详细阐释.

    乡村振兴青年农民公民意识科学内涵培育内容

    何以·以何·如何: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三重审视

    张瑞徐泽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青年是荷载"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生力量"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民族复兴的生力军,是强国建设的续写者.新时代青年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青年力量.本文依循"何以·以何·如何"的逻辑理论,三重审视了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意蕴、时代要求与实践进路.首先深刻阐释了新时代背景下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四个维度青年理想信念"何以教育"的内在价值,其次提出了新时代青年在要坚持"党的领导"、践行"初心使命"、发扬"斗争精神"、始终"不负人民"的时代要求,奠基了"以何教育"的现实凭依,最后"明三志""吃三苦""葆三气""到三底"深层践履架构了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如何教育"的实践方略.

    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变迁与启示

    陶志欢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的积极变化主要表现在:展现空间上,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更加注重在合作开放的全球化中谋取正当的民族权益,网络爱国行动更加积极主动;表现形式上,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理性爱国成分占比逐步增加,爱国行为更为匹配爱国认知;心理状态上,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正在从外显自尊向真实自豪转变,反向表达多是为了抒发正向情感.这些变迁启示我们: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未来应以复杂的全球化和加速的网络化为主要场域,应以言行理性化和实践指向性为主要方向,应以国家现代化和民众获得感为主要基础.

    外显自尊真实自豪正向情感反向表达

    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涵养青年大学生使命担当路径探究

    王邦根傅琼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和价值观念,对于涵养青年大学生使命担当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在当今社会,优秀传统人伦道德所弘扬的传统价值观念存在内化不足、教化不力、日渐式微等诸多困境.依托学校、社会、新媒体、家庭和学生自我等路径,推动优秀传统人伦道德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增强青年大学生的角色认知意识和使命担当能力、加快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理性选择.

    青年大学生传统人伦道德涵养使命担当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

    钟静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目前已经成为全社会迫切关注的问题.由于青少年阶段,媒介素养尚未得到全面培养,很容易受互联网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从而引发诸多社会问题.本文梳理了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脉络,从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对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过程中,各个社会角色应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分析.

    新媒体青少年媒介素养

    当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基于北京市H区人民检察院2020—2022年工作的分析

    罗冬莲
    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产业在我国的迅猛发展,未成年人的现实生活空间日益与互联网络虚拟空间深度融合,未成年人的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基本权利,在网络时代呈现新特点、面临新挑战.让未成年人在网络使用中趋利避害,要以"四大检察"综合履职主动融入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助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和司法六大保护相融互促,"线上"与"线下"一体治理,健全制度保障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强化违法惩治,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网络综合治理,积极构建广泛参与、协同发力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新格局.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存在问题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