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青年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青年研究
北京青年研究

周永源

季刊

1008-4002

xuebao@bjypc.edu.cn

010-84778424 、84778292

100102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街9号

北京青年研究/Journal Beijing Youth Research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研究和探讨青少年理论、青少年热点问题、公民道德建设和青年工作为主。是一本具有自身突出特长,体现学术价值和时代气息的理论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任弼时关于党的青年组织定位的战略性思考

    胡献忠
    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建党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任弼时较长时间从事、领导党的青年工作,对青年组织的作用与地位有着深刻认知,常常从政党发展的大视野去估量和评价共青团的政治价值.从历史进程来看,任弼时的战略性思考在《团员调查表》的填写中发端;在旅莫期间奠定了青年团要依共产国际三大决议坚持党的政治指导的思想基础;在大革命时期后期和土地革命时期初期点明取消团组织的结果"必定是消灭党在青年工农中的影响";在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战期间坚决反对先锋主义、青年主义,强调要把青年组织的活动纳入党的政治框架之内;在解放战争初期提出"党的基本任务就是团的基本任务",为即将重建的青年团擘画战略定位;最终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完成了对党的青年组织定位的战略性思考.任弼时对党的青年组织定位的思考,高屋建瓴,视野宏阔,闪耀着实事求是的理论光芒和坚持真理的斗争精神,以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

    任弼时中国共产党青年组织共青团战略定位

    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问题研究

    张可屈晓婷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兴则国家兴.我国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目前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已经在政策、公共服务、就业创业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但还是存在青年人才集聚效应的积极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创新生态系统与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耦合性有待加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定量评价有待完善的挑战.各地应因地制宜创新青年人才集聚模式、推动创新生态系统与青年发展型城市耦合发展、建立健全青年发展型城市评价体系,高质量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

    青年发展型城市青年人才集聚创新生态系统评价体系

    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养成教育模式研究

    房蕊程文娟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是青少年积极发展的重要表现,能够有效促进其身心社德行全面健康发展,提升美好生活满足感.充分考虑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养成教育过程中主体被制度约束、受环境促进、自主稳固的三阶段特征,构建以全面健康、积极发展为目标理念,以外部环境协同联动和个体"非自主--自主"螺旋式提升为内容体系,以全校性与全员性相结合、系统性与科学性相结合、长期性与反复性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因材施教与区别对待相结合、注重运动量-效关系为实施途径,以教学与实践保障、管理与反馈保障、研究与创新保障为实施保障的养成教育模式,旨在为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养成教育提供理论参鉴.

    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养成教育模式协同联动螺旋式提升

    农村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的影响机制研究

    莫晓兰焦春平季诚钧
    31-4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交焦虑是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中需要引起关注与重视的问题.对浙江省某山区县470名农村儿童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人际关系状况良好,但因人际认知导致社交焦虑问题较为严重;留守儿童人际关系显著负向预测社交焦虑;人际关系对高家庭文化资本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影响的边际效应更高,人际认知对女生、低家庭文化资本和留守时间三年以上的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影响的边际效应更高;人际认知在人际关系对社交焦虑的影响过程中产生"遮掩效应",留守儿童人际认知对社交焦虑的作用路径显著大于非留守儿童.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有效降低留守儿童社交焦虑,过于关注他人感受和想法会加重留守儿童社交焦虑问题.为此,建议父母加强陪伴关爱,构建良好亲子关系;学校增强情感支持,创建友好交往氛围;社会提供文化设施,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留守儿童缓解社交焦虑提供有效支撑.

    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影响机制

    小学生性别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市S小学的实证分析

    朱雄君冯小会苏治玉
    4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时期是性别意识形成、性别认同型塑的关键时期.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向C市S小学521名小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并结合对家长、老师和小学生的访谈和观察,探索小学生性别认同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小学生整体上的性别认同程度比较高,女生的性别认同高于男生,3年级是小学生自我性别认同的关键期.从影响因素来看,个体认知是影响性别认同的主要因素,家庭承担性别认同教育的主体责任,学校是性别认同型塑的重要场所,大众传媒也是不可忽视的长期潜在影响因素.

    小学生性别认同社会性别性别角色

    延安时期党的青年工作的三维探赜

    柳丽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在延安时期,党的青年工作取得重要成绩.科学继承党做好青年工作的优良传统,动员青年参加抗日战争的时代需要,以及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时代必然,构成党做好青年工作的时代应然.党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方式,推进青年工作的开展.创办各类学校和培训班,加强青年的文化政治教育;推进大生产运动与社会调查工作的协同开展,提高青年的社会实践能力;探索丰富有效的艺术形式,引领青年积极投身抗日斗争;创办组织机构和社会团体,凝聚青年力量.要辩证汲取党在延安时期做好青年工作的有益经验,扎实推进新时代的青年工作.党要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坚持对青年工作的科学领导,保证青年工作的合理方向,同时要契合时代任务做好青年工作,着力发挥青年的重要作用.

    延安青年工作社会调查大生产艺术形式

    家庭文化价值观对中小学生家庭选择影子教育的影响研究

    薛海平张又文
    6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参加影子教育,其背后存在着深刻的文化原因.本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的调查数据,依据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的理论框架,研究了家庭文化价值观与中小学生家庭选择影子教育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集体主义价值观对中小学生家庭选择影子教育具有显著正影响,家庭选择影子教育存在从众行为;(2)放纵主义价值观对中小学生家庭选择影子教育具有显著正影响,放纵主义价值观越低的家庭越倾向于选择影子教育;(3)男性主义价值观对家庭选择影子教育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以母亲为主的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教育,降低了家庭选择影子教育的机率.基于此,建议引导家长理性选择影子教育,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焦虑,指导家长履行家庭教育责任,贯彻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育理念,为"双减"政策的有效推进提供内在支撑.

    影子教育家庭文化价值观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

    成本认知视域下的大学生"躺平"心理剖析

    张琳嘉姜怡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躺平"心态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流行,并且逐步演化成特定的亚文化现象."躺平"心态的产生,其根源可能并不在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足或对学习价值的忽视,而在于对学习生活产生了过高的成本认知.学习成本认知,即学生对学习可能连带产生的负面结果的主观评估,是诱发学业适应不良的核心因素.对学习成本认知进行精细化剖析,是诠释当代大学生形成诸如"躺平"等动机缺失现象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明晰学习成本认知的概念框架和理论根源,分析其对大学生学习发展的消极影响,并探讨针对性的干预与教学策略.通过系统梳理,旨在厘清"躺平"心态的根本动因,为提升本科教育质量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学习成本认知大学生"躺平"教育干预

    奋斗幸福观回击"内卷""躺平"现象的逻辑阐释与理路探析——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分析视角

    常佳琪连灵
    8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内卷""躺平"现象在大规模社会热议中逐步衍化为部分青年的生存哲学,对其价值观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为及时遏制"内卷""躺平"现象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需深入剖析形成原因及潜在风险.依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发现,"躺平"青年更倾向于满足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内卷"青年更倾向于满足生理、安全、社交和尊重的需要,唯有"奋斗"青年致力于高层次自我实现需要的获得与满足.可见,以理想信念、劳动创造、斗争精神及责任意识为核心内容的奋斗幸福观能够对青年"内卷""躺平"现象起到有效的匡正作用,助力青年自觉将"内卷""躺平"逐步升华为"奋斗".基于此,青年应以奋斗幸福观作为解决其价值问题的基本遵循,通过熔铸奋斗幸福信念、锻造奋斗幸福本领、勇担奋斗幸福使命来摆脱"内卷""躺平"困扰,在奋斗中收获真实而持久的幸福.

    奋斗幸福观"内卷""躺平"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侯外庐青年观的历史发展及其对新时代青年成长的启示

    崔存明黄开宇刘文忠
    9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侯外庐青年观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伴随侯外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后的实践活动不断深化,始终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侯外庐青年观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包括青年使命观、青年学习观和青年培养观,其核心要义在于怎样培养青年、培养什么样的青年以及青年如何通过学习练就过硬本领.新时代青年要以侯外庐青年观为借鉴,加强自我修炼,知行结合,完成"自修修人的本分任务";有强烈的使命感,做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继往开来,加强历史学习,以青年之力兴今日中国.

    侯外庐青年观历史发展新时代青年成长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