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张学立

月刊

2096-0239

bjsz@chinajournal.net.cn

0857-8330404

551700

中国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学院路《毕节学院学报》编辑部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查看更多>>本刊一贯坚持“二为”方向、坚持“双百”方针。通过多年的办刊实践,形成了地方性、师范性和学术性并重的特色,尤其是地方性特色,颇受各界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电影伦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文献计量的可视化图谱分析

    丁敏
    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计量软件bibexcel和可视化图表分析软件VOSviewer,对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关于电影伦理学研究的核心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从发文趋势和研究力量来看,近年来电影伦理学的发文数量不断上升,但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研究力量薄弱;从研究主题来看,电影伦理学的热点研究主题内容丰富多元,还有更多新兴领域等待探索.未来电影伦理学研究可以在加强人才培养、拓宽研究领域、改善研究方法等途径进行提升.

    电影伦理学文献计量可视化图谱

    论史志目录编纂中的神话历史化——以《隋书·经籍志》为考察中心

    谭梅
    8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隋书·经籍志》是唐初官修史志目录,《隋志》在对"史部""子部"书籍的分类与认识中表现出明显的神话历史化倾向.《隋志》《隋书》的编修中存在明显的神话历史化与历史神话化互动,而且这是唐初史书编纂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共同思想倾向.《隋志》在其书籍分类方式中所表现出的神话历史化倾向渊源有自,与其对《七录》等目录分类方式的承继、唐初史书编纂的共同选择以及史官传统有密切的关系.

    《隋书·经籍志》史部分类历史神话

    黔中屯堡人的源文化守望——以旧州屯堡为例

    杨宇浩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体,屯堡文化则是由汉文化衍生出的众多亚文化之一.随着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与文化的交融,人口较少群体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地陷入传承危机,濒临消失的困境,然而,已历经六百余年的黔地屯堡文化,变迁虽是其发展的主旋律,但其中汉文化的主体地位却一以贯之.究其原因,主要为黔中屯堡人通过服饰、地戏等表现出对其源文化的自信及对屯堡的社区治理与生活的深度参与.

    屯堡文化旧州屯堡文化自信社区参与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视频传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抖音短视频平台的样本挖掘与实证分析

    王梦潇
    104-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非遗项目数量位于全国前列.抖音短视频凭借其高黏度的社交性、强劲的用户聚集力以及精准高效的传播速度,为贵州非遗的宣传推广创新了传播方式,提供了肥沃土壤,使贵州非遗短视频在抖音平台大放异彩,然而,在现实实践中贵州非遗短视频的传播存在传播者专业覆盖不广、用户的后续参与度较低、大部分短视频传播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因此,要提升贵州非遗短视频的传播效果,内容生产者应找准身份定位,进行持续专业的内容生产;提升表达质量,通过故事化叙事丰富文化内涵;要重视情景质量,连接现代生活;要优化互动能力,引导用户进行体验分享.

    贵州非遗短视频传播效果抖音

    清代贵州集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社会应对

    吴双玉
    11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集市是乡民交易产品、获取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商业性区域.清代贵州商品经济得到发展,集市贸易日趋活跃,由此产生了集市人口流动复杂、场所秩序混乱、经济纠纷屡现、集市税收繁重等问题.官方和民间均有应对,但官方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也难以全面应对,往往也会倾向于民间力量来调解纠纷,士绅组织团练、商人自发形成行帮,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官方应对的不足.

    清代贵州集市管理

    利益主体视角下在线教育著作权风险防范研究

    尹志豪刘俊
    120-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线教育突破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近年来逐渐成为教育刚需.但随着在线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围绕着优质在线教育课程展开的著作权利益之争也日益激烈,打破了传统线下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与学生为二元主体而构建的既有著作权利益平衡机制.作为在线教育中的相关利益主体,课程著作权人、运营服务平台、学习用户各自均可能面临课程归属不明、课程传播违法、课程使用侵权等著作权风险.为扫清在线教育长效发展的制度羁绊,各利益主体应采取签订著作权共享协议、建立"AI加人工"核查机制、获取正版授权等相应措施,方能使在线教育模式下知识产品创造者、传播者、使用者三者间的利益实现新的平衡.

    在线教育著作权风险防范利益平衡

    "数字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研究

    牟贞牙
    130-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鸿沟"下,"数字弱势群体"指囿于经济能力薄弱、信息贫乏、知识水平有限而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群体."数字弱势群体"是社会内在结构和数字科技爆发双重影响下的产物,其权利保护具有特殊性."数字弱势群体"在现实中的权利困境不同于传统权利问题,主要聚焦于信息获取、医疗保障、隐私安全方面.为针对性保护"数字弱势群体"权利,提出在倾斜保护原则下,结合实际发挥数字政府公共服务作用、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及义务分配机制,从而建立"数字弱势群体"法治化保障体系.

    "数字弱势群体"数字鸿沟智慧社会权利保障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以《流行音乐演唱》课程为例

    杨嵩
    138-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行音乐演唱》课程作为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应系统地探索构建能够全面实现高校课程思政目标和美育功能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体系来组织实施课程教学,通过突破唱法与风格界限,拓宽课程内容范畴,对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块化构建课程体系,合理实施音乐风格改编,提升学生的流行音乐素养等途径实施课程建设与改革,有效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高校美育公共艺术课程《流行音乐演唱》思政教育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存在困境及提升路径

    王洪标
    14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各学段思政课教师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力量,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是提升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能力的需要、优化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的需要、创新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激励机制的需要、健全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准入和退出制度的需要.在推进各学段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亟需破解的难题.这些难题有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意识不强、供给数量不足、缺少沟通交流平台、保障机制不健全.为了破解这些难题,要做到加强"培养培训",强化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一体化意识;做到"多管齐下",配齐配优各学段思政课教师;搭建"交流平台",助力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提供"多方保障",健全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保障机制.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内容困境路径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实践指向

    刘玲
    150-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大学生能否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与劳动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当前,高校在贯彻落实劳动教育过程中面临着来自个体、家庭、社会以及学校自身等方面的挑战.应坚持系统观念,大学生个体的"意识扣"、家庭教育的"启蒙扣"、高校教育的"教育扣"、社会教育的"检验扣"要协同推进,方能取得实效.

    大学生劳动教育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实践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