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杨桦

月刊

1007-3612

BJTD@chinajournal.net.cn

010-62989268

100084

北京海淀区信息路48号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具有权威性的体育综合性学术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发表教学、训练、科研的最新成果,刊登学术论文、研究简报、文摘、科研动态、科技简讯等文章。辟有“体育社会科学”、“体育生物科学”、“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等栏目。被国内外多个数据库收录。论文学术水平高,学科领域广,信息容量大。发行到澳、日、美、东南亚等国和港台地区。读者对象是国内外体育科技工作者、教练员以及体育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赋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王家宏董宏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健康促进是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青少年近视、超重肥胖、体态不良等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青少年素质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使得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变得尤为重要。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精准采集、分析与处理数据,生成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新范式,成为化解当前治理困局、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人工智能赋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当前人工智能赋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面临大众的认知观念需更新、专门性政策标准有待完善、技术应用成熟度有待提高、人工智能型健康促进模式创新不足等现实困境,应该着力从更新大众对体育人工智能的认知观念、加强体育人工智能领域的政策标准研制、提高技术应用的成熟度、创新人工智能型健康促进模式4个方面,探索人工智能赋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高质量发展路径。

    青少年体育人工智能体育健康促进体质健康高质量发展

    优先发展青少年体育的逻辑理路与战略路径

    肖林鹏
    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优先发展青少年体育已成为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和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选择。优先发展青少年体育的要义是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将青少年体育事业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的倾斜和支持,促进青少年体育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优先发展青少年体育要求思想认识上优先到位、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设施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制度创新设计上优先考虑。我国青少年体育优先发展面临资源分配不均、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优先发展青少年体育的战略路径包括推动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完善制度体系、建立良性机制以及全面贯彻落实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等。

    青少年体育优先发展体育强国全民健身体教融合

    国内外青少年身体素养本土化的实践与启示

    张葆欣高海利
    2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梳理了国内外青少年身体素养本土化实践的经验,对实践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认为:1)已有青少年身体素养本土化实践中,大都建立了专门组织负责具体实施,但我国还未建立相应的组织;2)身体素养理论指导实践的场景多在学校体育之中,我国尚未开展关于青少年身体素养发展的教育实践;3)已有身体素养测评主体框架趋同,但测评内容和方法各异,我国尚未开展青少年身体素养发展状况的追踪调查。建议在促进我国青少年身体素养发展实践上从3个方面入手:1)由省、市、县三级教育部门负责,研讨、制订促进所辖地区青少年身体素养发展的策略,整合人、财、物、信息等多种社会资源,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进青少年身体素养发展;2)从青少年身体素养教育入手,建立囊括个人、家庭、学校和社区"四位一体"的身体素养教育实践体系,发展其身体素养;3)研发科学、有效的青少年身体素养测评体系,开展青少年身体素养发展状况的追踪调查,从而为探究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身体素养发展的影响因素提供数量化的支持。

    身体素养青少年本土化实践与启示测评体系

    "四育"赋体:青少年主体性体教融合的价值原理及其实现路径

    郭晨史岩水祎舟史兵...
    3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体性是人发展的人本尺度。青少年主体性体教融合的价值原理是青少年自身成为其身心健康的第一能动者、第一责任者,让体教融合根植并发展于青少年主体之中,成为治理青少年发展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关键抓手。由此,以马克思主体性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教融合的主体性内涵、价值新维度与实现路径进行剖析。研究认为:1)青少年主体性的彰显是体教融合的价值要求,"四育"赋体是青少年主体性体教融合的实践基础。2)依据价值原理的特点,体教融合的价值新维度包括:(1)以体育人,践行强国建设的大教育观。(2)协同主体利益,探索体教资源共建共治共享的中国方案。(3)强化一体化治理,开创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3)树立价值治理理念、激发体育自我觉醒、统筹多元主体实践、激活政策治理效能、塑造"四育"赋体机制5条路径围绕体教融合价值治理中青少年主体性如何实现展开,以期落实"自治"与"他治"相结合、部门及制度超越、自下而上的实践行动,使体教融合成为青少年自身发展的"主体性需求"。

    青少年体育体教融合青少年主体性价值原理马克思主体性理论

    何以赋能:数字技术助力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与应对

    吕钶唐炎
    4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既不能脱离时代方向,但也因数字技术的使用场景和价值功能不断放大而被虚化与泛化,厘清数字技术与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两者关系便成为当务之急。研究认为,数字技术无疑能够助力青少年体育走向高质量发展,并在其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联通作用及动力引擎。然而,当人们对此多持乐观态度之时,却仍存在诸多限度阻碍了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包括:在认识限度上,数字技术的边界模糊让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呈现出"泛技术化"的倾向;在伦理限度上,数字技术在体育中的任意僭越导致青少年被"物化"与"奴化";在管理限度上,数据孤岛让青少年体育政策执行呈现"低效化"现象。研究提出:警惕数据主义的认知"囚笼",提升青少年体育治理主体的数据素养;加强数字技术应用的伦理审查,规避因管理失范造成的伦理危机;打破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藩篱,建立健全多方协同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青少年体育数字技术数据安全管理数字资源高质量发展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跑、跳类运动表现与反应力量指数的关系研究

    许文鑫周彤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反应力量指数(reactive strength index)与青少年跑、跳类运动表现的相关性。选取78名短跑和跳跃项群的青少年男子田径运动员参与测试。测试共有9项,基本分为短跑和跳跃类,采集时间、距离、反应力量指数等指标反映受试者下肢完成拉长-缩短周期动作的能力,并分析不同组别之间指标的差异性及各测试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发现:30 m、60 m、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左侧单足跳和反应力量指数在不同运动等级间显著性差异,而前4项测试在不同年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反应力量指数与30m、60m、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和小栏架跑成绩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反应力量指数与我国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跑、跳类运动表现和运动等级存在一定相关性,但不随年龄而变化,需要在青少年阶段加以重视;无论以运动等级或年龄分组,反应力量指数与技术动作较为简单、受试者较为熟悉的跑、跳测试都更容易出现组间显著性差异,青少年训练中应针对灵敏等素质增加训练投入;反应力量指数能够反映运动员的下肢反应力量强弱,但与专项的结合程度较低,且无法揭示深层的运动生物力学机制,训练中不应以其作为判断专项能力的主要指标。

    青少年体育田径运动员反应力量反应力量指数拉长-缩短周期运动表现

    功能性练习对轻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基本动作技能的影响研究

    陈乐琴吴依妮贾文杰
    6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16周功能性练习对轻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基本动作技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3名特殊教育学校轻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参与,年龄范围为7~10岁,平均年龄为(8。52±1。09)岁,其中男生21人,女生12人。被试者接受了为期16周的功能性练习,训练频率为3次/周,每次持续45~60 min。使用大肌肉运动发展量表(TGMD-3)评估被试者基本运动技能的发展情况。结果:1)干预前男女生位移技能和控制技能各项目完成率均较低,男生完成率高于女生;经过16周的功能性练习,男女生的位移技能与控制技能各项目的完成率明显升高,女生的各项目完成率明显高于男生;2)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16周干预后轻中度智力障碍男生、女生的基本动作技能总分、位移技能总分、控制技能总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女生位移技能与控制技能各项目得分明显高于男生。结论:1)轻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各分项动作完成率较低,男生各分项动作完成率高于女生;功能性练习可提升轻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基本动作技能的各分项动作完成率,除踢固定球外,女生干预效果优于男生。2)功能性练习可以提高轻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位移技能和控制技能,男女生位移技能动作分项的侧滑步和前滑步改善效果最为明显;控制技能分项中下手投球改善效果最明显。3)不同干预时长对7~10岁轻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均有提升效果,且存在一定的时间累积效应。

    功能性练习轻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基本动作技能

    我国幼儿体育活动的游戏元素探析及其应用路径研究

    张莹聂洋溢程凯宇杨昕...
    8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游戏元素是游戏化的操作工具与具体抓手,探讨幼儿体育活动的游戏元素及其应用路径,对优化幼儿体育活动实践、提升幼儿体育活动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运用扎根理论法对100篇经典体育游戏案例、300篇体育教学活动文本,以及60个优秀体育教学活动视频进行分析,旨在提炼幼儿体育活动的游戏元素,并探析游戏元素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应用路径。幼儿体育活动的游戏元素由5个动力元素、14个推进元素,以及45个组件元素三层级指标所构成,这三级指标由内向外,由抽象到具体形成了"三圈"游戏元素体系。2)在游戏化过程中游戏元素的使用存在着年龄效应,遵循年龄特点使用游戏元素,是保障幼儿体育活动游戏化成效的重要举措;3)幼儿体育活动游戏元素的应用主要有联结、自主、胜任等3条支持路径。这3条路径既有重点支持,也有为其他需要所提供的不同程度的支持交融,为幼儿体育活动游戏化实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思路与方法。

    幼儿体育活动游戏化游戏元素

    中国武术文化传统教育对武术运动员个性特质培养的研究

    张峰张泽坤王海鸥
    97-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障武术运动员取得优异竞赛成绩的个性特质培养顺利实现,运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传统武术中的育人观念与现代运动训练的心理训练进行对比,寻找两者之间的共性和联系,找出其教育的特异性,凸显其独特价值,对武术运动员个性特质培养的教育基础、相关素质和能力的教学特征进行分析,对中国武术文化传统在武术运动员个性特质发展的教育、潜力与武术运动员人格素质形成的结构内容特征进行探究,挖掘中国武术文化传统的教育潜力,淬炼出对武术运动员取得优异竞赛成绩的个性培养特质,服务于文化自信和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研究认为:1)中国武术文化传统"尚勇"教育,能够促进武术运动员坚强意志的人格素质形成。2)中国武术文化传统"立志"教育,能够促进武术运动员抗压、自律、自觉的人格素质形成。3)中国武术文化传统"修身"教育,能够促进武术运动员自我控制人格素质的形成。

    文化传统教育中国武术文化传统武术运动员个性

    中国传统养生调息的演进、特征、价值与异同

    韩晓明乔凤杰
    10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中国传统养生调息的历史演进、基本特征、实践价值,并对其异同进行辨析。研究认为,中国传统养生调息在不同文化体系影响下大致演化为了儒家调息、道家调息、佛家调息、医家调息和导引调息5种生命修炼方式。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平平常常的儒家特征、要求详尽的道家特征、次第分明的佛家特征、辨证施息的医家特征、衔接形意的导引特征。实践价值则分别呈现变化气质的为学之道、神气相注的生命之道、止息妄念的为禅之道、祛病延年的为医之道、静心凝神的导引之道。相同点在于"下手功夫"的价值定位和"心性和合"的内在旨归;不同点在于调息的基本方式和基本宗旨。

    中国传统养生调息生命修炼静心凝神心性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