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赵荣侠

季刊

1007-1261

lkxbb@163.com

0917-3361019

721016

陕西省宝鸡市宝光路44号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宝鸡文理学院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季刊,其前身是创刊于1979年3月的《宝鸡师院学报》,1993年更为现名,1995年公开发行。先后被美国MR,CMP,MathsciNet,CA、德国ZBL、俄罗斯Pж等国际检索系统列为收录刊源,同时也被国内多种文摘杂志列为收录对象,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多种媒体的全文收录期刊。2000年获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1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类特色期刊奖,是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本刊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地理学与环境科学、电子与电气技术、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等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类植物疾病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贺静敏白朵王爱丽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讨论具有饱和效应的控制措施对植物疾病传播过程的影响.方法 建立了一类以移除感染植株和补种健康植株为控制措施的植物疾病模型,采用饱和函数刻画移除感染植株的数量.结果 模型的无病平衡态和地方病平衡态均不稳定,不存在极限环.模型存在无穷远奇点,且不稳定.结论 模型的解最终趋于连接3个奇点的异宿轨.

    植物疾病饱和效应平衡态Poincaré变换无穷远奇点

    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加速过渡金属碳/氮化物的开发

    康城孙文卓李亚欣卫粉艳...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设计748种候选金属碳/氮化物(MAX)材料,预测其可合成性及热力学稳定性.方法 利用开放量子材料数据库(OQMD)中获得的数据集,采用一种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深度神经网络(DNN)模型,预测候选MAX材料的相对形成能并探究其与材料化学性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2种关于材料组成与结构的特征描述符解释了相对形成能和稳定性之间的定量关系,在所设计的748种MAX候选物中有339个具有较高的合成概率.与氮化物MAX候选物相比,碳化物MAX材料成功合成概率更高.结论 该项工作不仅发现了可能合成的MAX化合物,而且为小数据集提供了一种准确有效的机器学习方法,以揭示MAX相的物理与化学描述符和热力学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MAX稳定性机器学习相对形成能

    BaTiO3/Co3O4复合材料对PMS体系降解的效能优化

    赵瑞高紫璇王芙蓉李华...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添加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对所得BaTiO3/Co3O4(BT/Co)复合材料表面Co2+相对含量及催化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高温焙烧合成了铁电BT/Co复合材料,用于激活过一硫酸盐(Peroxy monosulfate,PMS)氧化降解水相中的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通过有机污染物MB的氧化降解实验,探讨了CTAB与EDTA-2Na对获得BT/Co复合材料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 CTAB与EDTA-2Na作为添加剂,对所得BT/Co复合材料的相组成与微观结构无明显影响,但催化剂表面Co2+相对含量呈现出明显变化.结论 当EDTA-2Na为添加剂时,所得BT/Co复合材料表面Co2+相对含量提高,活化PMS生成了较多的活性氧化物种,加速了MB的降解,10min内MB的降解率达到99%.

    添加剂BaTiO3/Co3O4复合材料表面Co2+含量催化性能

    改性硅胶作为PAO-10润滑添加剂摩擦学性能研究

    邱吉霞白梓静高鹏王雨萌...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合成4种改性硅胶,并将其作为PAO-10的润滑油添加剂,考察其摩擦学性能,并对润滑机理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棕榈酰氯对不同目数的普通硅胶进行改性,形成长烃链酰胺官能团,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确认.进一步通过摩擦磨损试验机和三维轮廓仪对润滑体系的摩擦学性能进行表征,采用接触角、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润滑机理进行研究.结果 该系列改性硅胶添加剂极大改善了PAO-10的摩擦学性能.当向PAO-10中添加1.0%的改性硅胶S200~300PMAD后,PAO-10的摩擦系数降低了60%,磨损体积降低了74%.结论 摩擦副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物理吸附膜层和含Fe2O3的化学反应膜层,二者共同提升了润滑体系的摩擦学性能,改性硅胶上附着的烷基链和活性杂原子是形成该保护膜的重要原因.

    硅胶润滑剂添加剂摩擦膜

    磁电弹性体中正三角形孔口快速传播裂纹问题分析

    徐燕
    28-3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含运动缺陷的磁电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断裂机理.方法 基于磁电弹性材料断裂理论和广义复变函数理论展开力学行为研究,通过作伽利略变换,将磁电弹性材料的断裂问题转化为稳定裂纹动力学问题进行解答.结果 获得了磁电非渗透边界条件下裂纹尖端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以及机械应变能释放率的解析表达式.结论 磁电弹性材料损伤、断裂现象的发生不仅受缺陷的几何参数和损坏载荷的影响,还与缺陷的运动速度有密切关系.

    磁电弹性复合材料运动裂纹正三角形孔口机械应变能释放率

    一维六方压电准晶中正n边形孔边快速传播裂纹反平面问题的解析解

    刘兴伟杨勇林闫英男王宗奇...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压电效应下一维六方准晶材料中含正n边形孔边快速传播裂纹的反平面问题.方法 运用动力学基本理论和Schwarz-Christoffel变换技术,在电非渗透型和电渗透型2种边界条件下研究.结果 给出了裂纹以速度v传播时Ⅲ裂纹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和电位移强度因子的解析解.结论 当v→0时,所得结果退化为静力学问题,这对工程结构和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维六方压电准晶动态应力强度因子正n边形孔边传播裂纹

    关联噪声下捕食—被捕食模型的动力学研究

    张燕杨科利张博文郑文潇...
    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在关联噪声驱动下的捕食—被捕食模型的稳态性质和瞬态性质,进而分析捕食者、被捕食者种群的生存繁衍状况对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影响,增强对复杂生态系统动力学的理解.方法 通过Euler-Maruyama Algorithm,对基于比率依赖Holling Ⅲ型功能反应函数的捕食—被捕食模型在关联噪声下系统稳态概率分布、平均首次通过时间、弛豫时间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结果 与结论 结果表明,噪声间正向关联(0<λ≤1)时,种群间涨落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噪声间负关联(-1≤λ<0)时,种群间涨落减弱系统的稳定性;种群间涨落使得系统的平均首通时间和弛豫时间呈现非单调变化,表明系统的状态转迁存在最优参数.研究发现种群间涨落的关联性应是物种间维持竞争—协作机制的一种潜在方式.

    捕食—被捕食稳态概率分布平均首次通过时间弛豫时间

    汉江流域植被生长与水热的时滞累积效应

    张婕张翀杨雅青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研究汉江流域植被生长与气温和降水的时滞累积效应,对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 基于2001-2020年MODISNDVI月数据和月均温、月降水数据,通过相关和时滞累积效应分析不同生态分区及植被的生长季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差异及其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结果 与结论(1)汉江流域生长季NDVI呈波动上升趋势,均值为0.7,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系数均值分别为0.263和0.223,正相关区域多分布于生态功能保护区和山地丘陵的植被茂密地带,负相关区域多分布于平原和盆地的栽培植被种植地带及各市人类生产生活区.(2)汉江流域生长季NDVI与气温和降水存在明显的时滞累积效应,受累积1个月滞后0个月-累积3个月滞后3个月影响的植被面积均超过了50%,气温的时滞累积效应由中间向东西两侧递减,降水则自西向东明显增加,气温的时滞累积效应对植被覆盖的促进效果大于抑制效果,降水则相反.(3)6类植被对气温和降水时滞累积的负相关性均减弱.除针叶林和阔叶林外,气温在累积6个月滞后3个月的情况下对其他类型植被覆盖的影响最大,响应程度最高的是低覆盖植被;降水在累积3个月滞后2个月的情况下对6类植被覆盖的影响最大,降水对6类植被的平均最值相关系数大小为草丛>草甸>灌丛>栽培植被>针叶林>阔叶林.

    汉江流域NDVI植被类型生态分区时滞累积效应

    乡村振兴视角下陕西省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

    王长燕牛博任媛媛张启铭...
    57-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陕西省农业经济系统与农村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关系,对实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收集整理2012-2021年陕西省农业经济系统和农村生态环境系统的相关数据指标,运用熵值法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综合发展指数,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来评价和预测陕西省农业经济系统与农村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关系.结果 2012-2021年,陕西省农业经济系统综合水平指数呈M型增长变化趋势,变化范围为0.294~0.710,其中,农村生活水平指数变化较小,变化范围为0.074~0.164,农业发展态势指数变化较大,变化范围为0.140~0.381;农村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指数呈波动增加趋势,变化范围为0.215~0.639,人为驱动子系统和自然条件子系统指数相对比较稳定;农业经济系统与农村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处于协调发展阶段,变化范围为0.501~0.804.结论 2012-2021年,陕西省农业经济系统和农村生态环境系统指标呈上升趋势,两系统耦合协调程度持续提高,未来将处于良好的协调发展类型.

    农业经济农村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灰色预测模型

    基于POI数据的宝鸡市健身设施空间可达性及布局优化研究

    万红莲黄敏王晓利张文哲...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揭示宝鸡市健身设施空间差异和可达性现状,为宝鸡市健身设施合理配置、空间规划布局提供指导和建议.方法 结合宝鸡市健身设施POI数据、县域人口数据、夜间灯光指数、交通道路数据以及DEM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平均最近邻分析法、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宝鸡市健身设施空间分异格局以及可达性.结果 (1)在健身设施数量方面,渭滨区、金台区与眉县比例较高,分别占健身设施总数量的15.54%,14.79%与14.04%.千阳县与麟游县占比最低,均为2.06%;(2)宝鸡市健身设施分布在沿长轴,并呈现"西北—东南"分布,具体为城区密集、郊县稀疏,沿河汇集、离河分散的趋势特征;(3)宝鸡市健身设施总体空间分布不均,具有南北稀疏的分布特征,呈现市中优于郊县、中北部优于南部的集散现状;(4)宝鸡市健身设施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健身设施可达性高,而位于城市边缘地区的健身设施可达性不足,健身设施分布存在城乡差距;(5)人口密度、夜间灯光指数对健身设施的空间分异影响较大,河流水系对健身设施的空间分异影响较小.结论 宝鸡市体育健身服务设施存在显著的城乡差距,需对其设施布局进行优化提升.

    POI数据健身设施可达性宝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