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船舶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船舶工程
船舶工程

闻雪友

双月刊

1000-6982

cbgc@csname.org.cn

021-54591998-803

200032

上海市中山南二路851号

船舶工程/Journal Ship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会刊,国家技术类核心期刊。在推动造船工业技术进步、促进船舶科研事业的发展、沟通会员单位之间的联系、报道学会动态和提供产品经济信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已成为船舶及海洋工程领域中发行量大、覆盖面广的工程技术类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内外无人艇布放与回收系统发展综述

    王志光李彬刘峰吴华强...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全、可靠、高效、经济和可重复使用的布放与回收系统是开展无人水面艇(USV)布放回收作业所需重要设备.综述当前国内外USV布放与回收系统的最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现有USV布放与回收系统的特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托架吊放式收放技术的USV布放与回收系统在通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相比其他类型布放与回收系统具有显著优势,且其对母船和USV固有结构的影响较小.在此基础上,从回收引导和捕获对接等方面阐述该型布放与回收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总结国内外USV布放与回收技术开发面临的难点,展望该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为后续USV布放与回收系统的研发提供参考.

    无人水面艇(USV)布放与回收系统特点对比关键技术

    基于磁流变技术的AUV收放防摆装置设计与仿真

    李云龙赵明慧王生海韩广冬...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海况下水下机器人(AUV)布放回收作业中存在的负载摇摆幅度过大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AUV半主动式布放回收防摆装置,将其布置于船舶A型架上.分析摆角与磁流变阻尼器的动态力学关系,建立船舶在横摇和纵摇工况下的防摆装置动力学模型.利用Simulink-Adams软件进行联合仿真,结果显示,在设定的3种工作场景下,时变电流策略控制下的防摆装置平均摆动抑制率相比无防摆措施均提升70%以上,能耗相比定电流策略下降50%以上.仿真结果表明该防摆装置有效,研究成果可供下一步试验参考.

    水下机器人(AUV)布放回收动力学分析磁流变阻尼器防摆控制Adams软件电流控制策略

    破冰船综合电力推进系统宽工况性能分析

    李亮李铁陆玮刘志兵...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破冰船动力系统多采用柴油机发电,受负载扰动大,同时卡冰等特殊工况易造成机组过载及电网失电.为提升系统性能、削峰填谷,以某重型极地科考破冰船为研究对象,构建以柴电机组为主体,耦合储能装置的综合电力推进系统能量流模型.面向多种工况,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计算,提出三层次能量管理方法.结果表明,相比于柴电机组稳定运行的短时破冰工况,长时航线工况触发了启停,节油率高达6.06%,系统最优的投资回报年限为8.07年.文章阐释了多工况下系统的性能表现,储能装置的引入保证了未知响应下柴电机组的高效运行.

    破冰船综合电力储能装置系统优化系统性能

    双浮式挡板下液舱内液体晃荡数值分析

    洪昭春石玉云李志富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抑制液舱内液体的晃荡,基于STAR-CCM+软件提出一种双浮式挡板结构,重点考虑在共振条件下不同淹没率、间距和高度的双浮式挡板的制荡效果.通过对比波幅、动压强极值、舱壁动压强曲线和速度矢量幅值的大小,甄选出最优的挡板结构形式.结果表明,淹没率为50%、间距D=0.32L(L为液舱的长度)、高度BH=0.10m(液舱高度H的33%)的双浮式挡板的制荡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可供后续液舱制荡设计参考.

    双浮式挡板液舱晃荡挡板间距数值模拟舱壁动压强波幅极值

    浮筏隔振系统的抗冲击性能分析

    王志明袁志豪刘帅熊夫睿...
    39-4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减轻冲击对船舶设备的影响,提升浮筏隔振系统抗冲击性能,基于船舶浮筏隔振系统,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通过试验测量得到系统结构参数、冲击输入和响应,验证所建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根据BV043/85规范得到标准冲击载荷,使用时域模拟法对系统进行有限元分析,探究设计参数对浮筏系统抗冲击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各板厚度和质量对浮筏所受最大应力的影响较大,但对系统冲击响应衰减的影响较小,隔振器阻尼对冲击衰减比较敏感.此外,发现隔振器刚度与系统冲击响应衰减性能成负相关.对浮筏抗冲击特性进行仿真和试验,结果可为其抗冲击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浮筏系统冲击响应抑制有限元分析参数优化

    甲醇燃料船加注泄漏模拟及影响因素分析

    庄磊单雪丰汪金辉
    46-5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甲醇燃料船加注作业泄漏事故对人员安全和环境污染的影响,指导甲醇加注作业安全开展,基于有害大气空中定位(ALOHA)模型模拟分析甲醇泄漏事故的影响范围和影响因素.根据点火条件、泄漏源位置和消防系统响应等因素构建甲醇泄漏事件树,在此基础上对泄漏导致的毒性扩散、闪火和蒸气云爆炸等3类典型场景进行模拟计算,并分析不同环境条件对甲醇泄漏后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场景下,毒性扩散最大距离为1 450 m,闪火伤害最大距离为225 m,蒸气云爆炸最大直径为65 m;大气温度和风速对甲醇泄漏后果有重要影响,甲醇蒸气云爆炸最大直径、毒性扩散和闪火伤害最大距离随大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风速的增加而减小;相对湿度和云层覆盖率对甲醇泄漏的后果基本无影响.研究成果可供甲醇燃料加注作业的开展参考.

    甲醇燃料加注泄漏ALOHA模型影响因素分析

    海上FPSO上部模块T型管流固耦合振动特性分析

    吴海燕毛涵宇丁东宇刘经京...
    5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海上风浪作用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上部模块的典型T型管道受风载影响,同时还与船一起在风浪中耦合运动,该管道的振动特性分析是一个难点.针对这一问题,对典型T型管道的振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合谐波叠加法获得API风谱下的风速时程曲线,作为流域的入口条件;计算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在风浪中的运动响应,将所得加速度以加速度场形式作用到管道;基于双向流固耦合方法计算T型管在风浪环境中的响应,研究不同工况条件对管道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风载荷作用下T型管支管以沿风向的振动为主,且API谱风下的管道位移、应力较定常风下的管道位移、应力远远增大;在相同风载荷且不同加速度载荷作用下,管道位移变化较小,管道所受应力与风向相关,在背风位置,管道应力较未施加加速度载荷工况减小,而其余位置均增大,管道应力受沿船体横向和纵向加速度影响较大.风浪的存在对管道振动有着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管道的应力分析和强度校核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典型海上风谱流固耦合管道振动

    可逆涡轮切换机构动力学分析

    艾子超李宗全牛夕莹宁帅...
    6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燃气轮机中切换机构的可靠性,保障船舶的机动性,对切换机构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运动仿真模拟方法分析间隙值和工作载荷对挡板运动规律的影响.研究发现:挡板转动偏差与间隙宽度呈线性关系,在正车切换为倒车的过程中,间隙的影响逐渐减弱,间隙和切换速度对接触力的波动有显著影响;在倒车切换为正车的过程中,切换速度的提升会导致接触力的波动幅度增大.为防止机构卡死,对挡板结构进行优化,消除干涉现象,提高切换机构的整体可靠性,为船用燃气轮机切换结构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切换机构运动仿真间隙干涉可靠性

    柴油机废气参数对船舶U型脱硫塔性能的影响

    张钊张闫焜周松郭浩...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0MW级船舶柴油机U型脱硫塔为研究对象,通过AVL FIRE软件系统开展柴油机废气参数对U型脱硫塔场特性和液滴蒸发特性研究.研究表明,柴油机废气温度对U型脱硫塔温度场分布和喷射动能产生明显影响,但对塔内部的流场分布和液滴分布影响较小,较高的废气温度会导致液滴凝结困难.柴油机废气流量对温度场、流场的分布及水蒸气浓度均产生明显影响,柴油机废气流量越小,喷雾对流场分布的影响越大.较高的废气流量有助于形成旋涡,强化脱硫效果.当U型脱硫塔内部的流场分布稳定时,废气流量对水蒸气浓度的分布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U型脱硫塔小型化、低压降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船舶脱硫数值模拟场特性蒸发特性

    调距桨叶根螺栓腐蚀疲劳寿命及可靠性分析

    赵楠吕堂祺吴融嘉彭昊...
    84-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根螺栓作为调距桨装置中的重要零件,在调距桨安全可靠工作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工作环境恶劣且受复杂载荷的作用,叶根螺栓在使用中出现了应力腐蚀疲劳断裂现象,给调距桨装置的安全可靠运行带来了严峻挑战.在已有叶根螺栓载荷谱基础上,结合初始裂纹和裂纹扩展模型,建立了一种叶根螺栓腐蚀疲劳寿命的评估方法,选取并量化输入变量,提出基于蒙特卡洛法(MC)法和基于克里金插值与蒙特卡洛模拟相结合(AK-MCS)的AK-MCS方法的叶根螺栓腐蚀疲劳寿命分析模型,并对其进行疲劳可靠性及灵敏度分析,计算得到可靠度和随机变量的全局灵敏度.结果表明,在100%最大持续功率(MCR)螺距比工况下,若调距桨一直保持工作状态,叶根螺栓的腐蚀疲劳寿命为4.84年.通过AK-MCS法计算得到的叶根螺栓腐蚀疲劳可靠度为0.954 1,相较于MC法误差更小;对比计算量,MC法调用功能函数105次,AK-MCS方法仅调用73次,计算效率提高1 368.9%.由此可知,输入变量中对叶根螺栓腐蚀疲劳可靠度影响前3位的是氢浓度、螺栓预紧力和螺栓根部应力集中系数.

    调距桨叶根螺栓腐蚀疲劳疲劳可靠性灵敏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