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交通节能与环保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交通节能与环保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交通节能与环保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蔡凤田

双月刊

1673-6478

tseep@ccpress.com.cn

010-85285530

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外馆斜街3号

交通节能与环保/Journal Energy Conservation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ransportation
查看更多>>《交通节能与环保》为双月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主管,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办刊宗旨是:报道中国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本刊依托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凝聚交通行业著名专家、学者及科研机构,构建起传播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平台,全方位展现道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生产、轨道交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方面的科研成果与学术发展水平,推动中国交通环境的绿色和谐发展。《交通节能与环保》以科研理论为主,兼顾政策解读、科研成果、生产技术、管理经验、施工技术等方面,主要栏目有:示范项目、汽车工程、港航工程、运输规划与管理、道路环保、轨道交通等。主要服务对象为:交通领域从事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科研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的科研和管理人员,以及高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深式沥青路面柔性低碳再生应用技术研究

    郭英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沥青路面维修及养护工程,依托工程项目,以半刚性基层为研究应用对象,通过全深式沥青路面柔性低碳再生技术将原有的半刚性基层转换为柔性基层,改变了整体路面结构的受力特性。同时相比其他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全深式柔性低碳再生技术实现了对旧路面材料的 100%就地再生利用,避免了旧路面铣刨料与新路面铺筑材料的往来运输,减少了碳排放与能源消耗,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

    道路工程全深式半刚性柔性低碳再生

    国内早期SMA沥青混凝土道路的运营现状浅析

    高星王文昊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国内鲜有针对长时间运营 SMA 路面公路的技术状况调研资料,本文详细调查了国内最早一批采用 SMA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深圳市滨海大道的运用现状,调查内容包括芯样完整情况、路面弯沉、抗滑性能和路面行驶质量等。调查结果表明:(1)三面层较之双面层设计具有更好的层间连续性和更大的路面厚度,荷载传递路径更加合理均匀,长期抗重交通能力更优;(2)因摊铺时的面层初始级配和孔隙率由上至下增粗、增大,上面层厚度极差均为各面层中最小,而中、下面层受荷产生的不均匀沉降现象突出,但各测点横距与现状路面厚度却无明显关联;(3)除极少数点位存在车辙实测值过大问题,小范围路面存在长期运营道路常见破损状况外,滨海大道SMA沥青路面全路段路面在长期重交通运营条件下,运营质量保持良好,承载能力抗滑,抗车辙性能优异。

    SMA沥青混凝土长期路用性能运营状况

    基于低碳环保的路面养护工程应用研究

    刘凤云朱国强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碳化养护以绿色环保、安全耐久、健康舒适为原则,采用新材料、新设备等方式,在道路运营期间内对其进行养护维修,实现少能耗、高耐久的目标,从而在道路的寿命周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路面养护的基本概念,对低碳化路面养护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对国内外的路面养护工程进行对比,指出了低碳化路面养护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道路工程路面养护低碳化环保建议

    基于物元法的高速公路绿色施工评价研究

    苏莉晓李敏李纳纳陈婷婷...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减轻高速公路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加快实现节能降碳的目标,本文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污染控制、生态保护、品质提升、创新与宣传 5 个方面建立了高速公路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模糊物元模型来判断绿色施工等级,并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以山东省某新建高速公路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并与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糊物元模型应用在高速公路绿色施工评价中是合理可行的,且其评价结果精确度更高。

    高速公路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物元法熵权法

    高寒高海拔工程扰动区人工植被恢复群落特征研究

    丁宝锋李廷山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青藏高原工程扰动区采用不同技术恢复的人工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对植被进行调查,计算物种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分析不同技术恢复条件下人工植被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在生态修复区共出现了 16 科36属 45 种植物,其中菊科 11 属 11 种,禾本科8属 9 种,豆科 4属 5 种和蓼科2 属 2 种,其他植物为单属单种;(2)群落中垂穗披碱草、狗牙根的重要值表现最高;(3)三种生态修复技术中,采用客土喷播技术的植被多样性指数最高,且植被的平均株高、总密度和总盖度显著高于采用其他两种生态修复技术的植被。

    高寒地区工程扰动区人工恢复植被植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

    高速公路安检站污水再生循环利用实践

    田文瑞孙琳谭允允
    12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陕西省某高速公路安检站污水改造工程为例,构建了 A/O+MBR+两级人工湿地组合的污水再生循环工艺。实际运行150天的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良好,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绿化及道路浇洒标准以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2019)景观湿地环境用水标准。该工程将污水深度处理耦合人工湿地水质保障与区域景观提升相结合,实现了再生水多级循环利用新模式。

    高速公路安检站污水处理人工湿地再生水多级利用

    绿色3D打印曲线型声屏障制作及安装技术研究

    吉东辉
    127-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创建曲线型声屏障数字模型,并将模型方案输入 3D打印机内,投入设计配合比材料,将废弃的矿渣、钢渣等碾磨处理后作为打印原料,按照设定的程序打印混凝土材料,打印完成后进行纹理修整与养护。对养护成型的绿色 3D打印曲线型声屏障进行吊装,每片屏体通过其背部边缘L形卡槽预埋钢筋与基础预埋构造柱钢筋点焊固定,完成屏体间的固定连接。最后在屏体预留的种植槽中覆土种植植物,完成曲线型声屏障安装。

    3D打印曲线型声屏障增材制造低碳节能

    机荷高速公路立体复合改扩建工程水环境治理研究

    马盼盼张梦利尹静于慧卿...
    13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城市高度建成区高速公路水环境治理问题,本文以深圳市机荷高速公路立体复合改扩建工程为例,论述了城市高度建成区高速公路水环境治理的困境,结合机荷高速公路不同区段径流及污染特征,确定基于海绵设施的水环境治理思路,规划设计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高度建成区水环境治理方案,为城市高度建成区高速公路水环境治理提供借鉴。

    高速公路海绵城市水环境治理机荷高速公路

    公路突发环境风险管控分析

    曾晓涛吴旭杰陈诏
    13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防范高速公路突发环境事件造成重大环境影响和经济损失,本文以济泰高速为例,对高速公路突发环境风险管控探索及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及启示进行凝练和总结,提出了要从"情景推演+模型预测"的多手段风险评估体系出发,全面系统地厘清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进而针对每一项风险构建"有预警、有部署、有措施"的风险管控体系,确定人员权责分工及物资配置,最终形成了"协同联动、专项专案"的应急预案体系。

    公路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管控体系应急处置

    微变雷达技术在公路边坡监测中的应用

    耿文胜粟天星杨洋彭乐...
    140-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高速公路位移变形监测成为预防公路地质灾害的最有效手段,但当前的自动化监测大多为点状监测,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结合现场岩土体情况,提前实现预警预报,因需要去高风险的滑坡核心区域安装设备,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为解决这其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在传统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基础上,引入微变雷达技术对公路边坡进行抢险监测。实验验证表明,此技术实现了边坡的全天时、全天候、非接触的面域监测,也证实了微变雷达在边坡抢险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为公路行业抢险监测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

    微变雷达自动化监测地质灾害边坡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