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邹德文

月刊

1008-178X

xuebao@mail.cncnc.edu.cn

0431-86168225

130032

长春市长吉北路677号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单月出刊,内容不定期设为“政治经济法律”、”国际政治论丛“、”历史研究“、”中国语言文学“、”昭明文选研究“、”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与探讨“、”音乐与美术“等栏目。目前本刊已与全国460余所大学、科研单位建立了学术信息交流关系,所有刊载文章经中国期刊网制成光盘或通过internet网供国内外专家学者查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动作捕捉追踪器及数据手套的VR拓展设备设计

    王灵芝张俊陈颖频周云杰...
    7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宇宙应用对虚拟设备提出了更高的交互需求,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动作捕捉追踪器及数据手套的VR拓展设备.该动作捕捉追踪器通过采集惯性传感器(IMU)获取人体胸部、腰部、腿部身体姿态数据,由数据手套采集定位器的电压获取 5 个手指的弯曲程.该系统采用ESP32 作为主控器,搭载FreeRTOS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各终端通过Wi-Fi及蓝牙协议与PC通信.数据接入SlimeVR Server及Open Gloves等开源VR系统,生成 3D模型并在虚拟环境下还原人体动作.下位机同时获取手指限位数据,输出PWM信号控制舵机,实现了VR力反馈体感手套,各下位机终端均具有完善的调试接口及电源设计,各设备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模并进行 3D打印.通过开源项目的支持,本设计可在已有家用VR头戴及其配套定位手柄的情况下,提供腰部、腿部、脚部及手指等部位的追踪,在VR软件中实现全身追踪效果,从而提升了虚拟设备交互能力.

    动作捕捉追踪器数据手套VR拓展设备ESP32

    多模交互智能终端

    阚保强余容森
    8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使用户出行便利,尤其对于眼障人士,以语义分析和机器视觉技术为基础,设计了一款多模交互智能终端.整个系统在硬件上主要以树莓派为核心处理器,配合语音处理采集板、摄像头、扬声器、GPS定位模块来实现.软件上采用模块化插件的方式进行设计,综合运用了网络爬虫、语音识别与合成、语义理解、智能对话、天气新闻播报、障碍物检测、路线规划等技术.该系统具有完整的前后端设计,前端提供Web接入、聊天信息查看、障碍物实时查看和地图查看,后端提供后台管理.实际测试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对于服务视障人士的日常出行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深度学习目标识别语音处理智能终端

    基于微波辅助法从玉米秸秆中提取纤维素的研究

    王晓惠崔萌
    92-9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玉米秸秆中含有丰富纤维素,是天然的"纤维素库".若将其提取出来加以利用,将会极大程度地提高秸秆的附加值,为生产生活带来便利.本实验采用微波辅助法处理玉米秸秆粉末,去除其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提取其中的秸秆纤维素.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以及扫描电镜的方法从形貌、结构以及性能等方面对提取产物进行表征.探究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微波加热时间、微波加热功率、亚氯酸钠浓度以及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得到从玉米秸秆中提取秸秆纤维素的最佳实验条件为:NaOH 溶液质量分数为 12%,微波功率为 595 W,微波加热时间为9 min,NaClO2浓度为 0.3 mol/L.

    玉米秸秆纤维素微波辅助法单因素实验

    梭形Fe-MOFs的制备及电催化氧化葡萄糖的性质研究

    袁菲菲王雪程启静李艺喆...
    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催化葡萄糖氧化反应(GOR),由于其相对较低的热力学势和自然界中生物质丰富的葡萄糖来源,是各种电催化氧化反应中有前途的替代电催化水分解中的阳极氧化反应.然而,开发高活性、低成本的GOR电催化剂仍是一个难题.本文合成了高催化活性、低成本、具有梭形结构的Fe-MOFs电催化剂,即MIL-88A(Fe),将其应用于电催化GOR反应中,具有高效的催化效率.实验表明,所制得的梭形Fe-MOFs电催化剂在 1.0 mol·L-1 KOH电解质溶液中,进行电催化水分解阳极氧化反应需要约1.60 V的电位,才能提供100 mA·cm-2的电流密度.然而,在含有0.05 mol·L-1葡萄糖和 1.0 mol·L-1 KOH的混合电解质中,只需要约 1.54 V的电位,即可达到 100 mA·cm-2 的电流密度.由此可见,Fe-MOFs电催化剂在含有葡萄糖的KOH混合溶液中的催化GOR活性比在KOH溶液中的OER电催化活性更强,并且通过计时电位测试发现所得催化剂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稳定性显著.梭形Fe-MOFs催化剂为电催化氧化葡萄糖酸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催化剂选择.

    Fe-MOFs电催化剂析氧反应葡萄糖氧化反应

    光照强度和氮水平对油菜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李晓丹童思迪张丽辉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油菜为实验材料,采用 3 种光照水平(L1、L2 和L3 分别为 100%、45%和 25%光照)和 3种氮素水平(N1、N2 和N3 分别为 0.4%、0.8%和 1.6%NH4 NO3)的双因素实验,研究光、氮及其互作对油菜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相同光照条件下,油菜种子的发芽率随着氮浓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0.8%氮浓度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高.(2)种子发芽势随着氮浓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在相同光照强度处理下,1.6%氮浓度处理的种子发芽势显著低于其他两处理组(P<0.05).(3)在L1、L2 光照条件下,发芽指数随着氮浓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L3 光照条件下,发芽指数随着氮浓度的升高呈现下降的趋势;在相同光照条件下,以 1.6%氮浓度的种子发芽指数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4)在L1 光照下,种子的活力指数随着氮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以 1.6%氮浓度处理组最低,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处理组(P<0.05);在L2、L3 光照处理下,种子活力指数随着氮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种子活力指数以 1.6%氮浓度处理组最低,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处理组(P<0.05);以 0.8%氮浓度处理组最高,但与 0.4%氮浓度处理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适当的遮光有利于油菜种子的萌发,高浓度的氮素水平会降低油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从而影响种子的发芽,光强和氮浓度交互作用显著影响油菜种子活力指数.

    光照氮素油菜种子萌发

    DIP2A对肺腺癌的作用机制和药物敏感度分析

    孙诗卓刘思奇吕铮周月...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DIP2A对肺腺癌的作用机制和抗癌药物敏感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挖掘TCGA数据库中肺腺癌TPM标准化的表达矩阵,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DIP2A对肺腺癌(LUAD)的影响.结果显示,DIP2A在LUAD中高表达;差异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共有 829 个差异基因(DEGs),其中DIP2A高表达组上调基因813 个,下调基因为13 个,GO和KEGG分析表明,这些差异基因涉及翻译活性和miRNAs在癌症中的发生.药物敏感性分析筛选出IC50与DIP2A表达负相关的11 种药物,包括阿法替尼、阿培利司、PIM抑制剂、Dot1l抑制剂、林西替尼、马来酰亚胺类似物、BCL-2 抑制剂、奈拉滨、奥希替尼、索拉非尼以及极光激酶抑制剂.这些药物可能对 DIP2A高表达肺腺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DIP2A肺腺癌生物信息学分析药物敏感度分析

    大豆生育期基因E1~E4研究概述

    侯思宇王俊苏韩德复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豆E基因家族对其生育期调控起着重要作用,明确不同大豆品种资源的E基因变异类型对提前预测大豆亲本和子代的生育期具有重要价值.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众多大豆E基因家族成员被鉴定,尤其是作为主效基因的E1~E4,其多个变异类型被陆续发现和鉴定.本文概述了E1~E4 基因的特征、不同基因型及与生育期之间的关系,对今后如何高效开展大豆生育期预测及遗传改良提出展望.

    大豆E基因生育期遗传改良

    高光谱遥感植被图谱信息提取研究进展

    邓守奇李晓强梁立恒董炜华...
    124-127,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光谱遥感在植被健康检测、植被群落分类以及精准农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同时,高光谱遥感还能够利用精细的光谱信息来识别物质成分,使植被分类等工作更加精细和准确.高光谱遥感数据的图谱信息具备信息容量大和图谱一体化特点,能够通过连续窄波段获取地表地物信息,并记录植被等地物的光谱信息,同时也记录地物的图形信息.然而,由于数据量庞大且存在冗余,所以高光谱遥感在植被图谱信息提取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本文研究了国内外学者在高光谱植被图谱研究中的重要贡献,分析了高光谱的图谱特征、植被图谱信息提取方法并展开讨论,高光谱技术不仅能提供丰富的植被图谱信息,在其他领域研究中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高光谱遥感植被图谱信息研究进展提取方法

    汾河流域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及可达性研究

    杨艳青闫广华
    128-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可达性对其保护与开发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运用计量地理学与ArcGIS空间分析技术,以汾河流域 164 个传统村庄为例,对其空间分布与可达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村庄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村落,汾河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汾河流域传统村落分布形成了以晋中市为核心的高密度区和位于临汾市翼城县、襄汾县的双核心次密度区;在市域尺度上,传统村落分布集中且以聚集为主,分布于晋中、临汾、吕梁三市;汾河流域三大分区传统村落分布不均且呈现集中分布态势,主要分布在中游地区,其次是下游地区;汾河流域各传统村落的空间可达性整体水平较高且差异较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空间联系和依赖关系.

    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可达性汾河流域

    高中地理教学研学旅行设计研究

    程馨瑶褚丽娟
    134-137,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学旅行作为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观光活动相结合的一种实践教育形式,对地理学科教学具有重要作用.研学旅行与地理学科综合性、区域性特点相契合,为地理教学提供了真实情境,深化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立足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本文提出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应遵循的原则及设计流程,并以长白山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活动方案设计为例,为研学旅行提供借鉴参考.

    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