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邹德文

月刊

1008-178X

xuebao@mail.cncnc.edu.cn

0431-86168225

130032

长春市长吉北路677号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单月出刊,内容不定期设为“政治经济法律”、”国际政治论丛“、”历史研究“、”中国语言文学“、”昭明文选研究“、”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与探讨“、”音乐与美术“等栏目。目前本刊已与全国460余所大学、科研单位建立了学术信息交流关系,所有刊载文章经中国期刊网制成光盘或通过internet网供国内外专家学者查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1世纪美国非裔"反恐"小说作家群体考察(2003-2023)

    余薇
    106-111,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之初的恐怖袭击之后,美国文坛涌现了一批由白人作家创作的"9·11"小说.在此期间,美国政府以"反恐"为由发起的局部战争、大规模监禁以及频繁的反黑警察暴力使美国非裔作家洞悉反恐战争潜隐的种族主义话语.非裔作家们以此创作的新私刑小说、监禁叙事、新奴隶叙事、科幻小说续写了美国"9·11"文学,折射出其对新世纪种族危机的思考和对新黑人美学的追求.对美国非裔"反恐"小说作家群体的诞生背景、群体征相、价值取向和美学追求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探询危机语境下美国非裔作家如何在文学这一象征性场域中重新书写种族话语,勾画出21世纪美国非裔文学的发展图景.

    美国非裔作家私刑小说监禁叙事种族主义黑人性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战略定位、现实问题及实践进路

    马光焱卢昊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深刻回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是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创新举措.当前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面临体系构建待完善、组织协调待优化及协同机制待加强等三方面的现实问题,需从强化顶层设计、优化课程设计及完善制度建设入手,着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

    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

    王元琪田丰
    11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优良传统.守正创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新征程中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由之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遵循,传承发扬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辨学明理、坚定信仰、涵养情感过程中不断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践行"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形成以课堂为主阵地的协同育人效应,构建系统布局的"三全育人"体系,打造科技赋能的智能思政新范式.

    新时代守正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双重效应及应对策略

    李富荣
    12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数字化发展带来双重效应.从正向效应看,数字技术能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强大的赋能作用,推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现教育场景变革创新、教育内容精准滴灌、教育主体平等交互.从负向效应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数字化发展会引发出现去中心化现象、信息茧房现象、泛娱乐化现象,这些现象会弱化教育主体的权威、妨碍教育内容的延展、阻滞教育环境的营造.从防范策略看,要深化数字育人理念,顺应数字技术赋能趋势;加强数字素养培育,掌握数字技术赋能优势;优化数字技术使用,释放数字技术赋能作用.

    数字技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双重效应

    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赵爽李文昱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劳动教育.通过调研4所高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发现,高校对劳动教育重视不够,系统性不强;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空泛,时代性略显不足;劳动教育资源开发不力,实效性欠佳;劳动教育校园氛围不浓,文化性不突出.高校要积极构建包括统筹协同机制、评价机制、课程建设体系、实践体系等在内的劳动教育实施体系,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全面支撑.

    五育并举高等学校劳动教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时代意蕴

    阿尔曼·阿布来提李晓飞
    132-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核心概念是以人民为中心.纵观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史可以发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直贯穿其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两个结合"思想的理论成果,既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和因材施教思想的价值取向,也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和教育观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对促进新时代的教育改革和全面建设新时代的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价值取向时代意蕴

    高校应对严峻就业市场环境的路径选择

    田宜国杨立敏
    13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妥善解决好毕业生就业问题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面对严峻的就业市场环境,高校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发挥校友资源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同时要创新思路,采取"互联网技术+服务+平台"拓展就业市场,发挥校友资源优势深化就业市场,采取扩容"访企拓岗"升级就业市场,建设共享反馈系统优化就业市场,以扎实的就业市场建设成果,保障毕业生充分就业.

    大学生就业市场高质量就业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支撑策略

    姚琦
    14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缺乏创业经验和资源,大学生在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本文探索改革教育培训机制、优化政策扶持措施和整合与共享创业资源等支撑策略,以期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进而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大学生返乡创业支撑体系

    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生成的逻辑理路

    王敏
    146-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亲和力是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立足思政课的本质,推进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提升,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思政课教学规律,从"心"出发,把握思政课亲和力生成的逻辑理路: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沟通心灵,形成"亲其师"的良好开局;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启智润心,巩固"信其道"的良好局面;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实践伟力激扬斗志,实现"效其行"的教育目标.

    思政课亲和力生成逻辑

    警察类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路径

    刘阳
    15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为新时代警察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针对警察类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痛点问题,学校要加强内容建设,融入教学全过程;坚持知行合一,增强教学实效性;推动思路创新,促进教学多样性等方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