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成都大学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成都大学

黄基秉

双月刊

1004-342X

cddb@chinajournal.net.cn

028-84616023

610106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镇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发历史文化与地方特色为重点的学术性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探索的理论创新、时代价值及方法论逻辑

    李辽宁魏倩倩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拓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中国化时代化探索。中国共产党经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实践,形成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初步认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维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重大理论创新,科学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创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有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创新,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稳步发展。长期的理论创新彰显出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方法论自觉,即坚持主体性与客体性相结合、内生性与自主性相结合、继承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整体与部分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为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提供了方法论支撑。

    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创新方法论

    智慧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创新实践及优化——基于成都市的地方经验

    张浩淼谭洪
    1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智慧养老、社区养老、健康养老的有机结合体,智慧社区健康养老是在"数字强国""健康中国"战略双重驱动下实现供给侧结构优化升级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作为智慧社区健康养老服务的实践先行者,成都市已初步建立智慧社区健康养老服务综合运行体系,在服务基础、服务细节、服务机制建设上成效显著,助推智慧社区健康养老实现了"立得住、树得牢、走得远",然而在政策支持、技术平台、供需匹配、服务质量、人才队伍等方面尚待提升。成都智慧社区健康养老运行实践是中国探究智慧社区健康养老模式的地方缩影,在预先测出创新模式成效、暴露运行桎梏的同时,也累积了丰富而生动的地方经验。未来我国智慧社区健康养老服务的发展需结合成都智慧,以需求导向为引领,以技术运用为手段,以政策协同为保障,以标准执行为规制,以资源整合为基础,助力我国智慧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发展升级。

    智慧养老社区养老健康养老高质量发展

    数字金融何以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

    司颖华张舒涵
    3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要更高质量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债务融资成本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探究数字金融如何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石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A股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和省级层面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剖析了数字金融的发展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金融能显著地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第二,在不同的债务融资成本水平上,随着债务融资成本的增加,数字金融的负效应逐渐增大。此结论在控制内生性问题,以及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最后,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通过增加银行多样性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等机制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另外,对于非国企、低成长性公司和中西部地区的公司来说,数字金融能显著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分析框架,还具有较为重要的政策意义。

    数字金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分位数回归金融多样性技术创新

    数字经济发展改善了城市绿色生态效率吗?——基于269个地级城市数据的经验证据

    刘运材许雅妮
    5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绿色生态效益是推动经济优质增长的核心。文章基于2011至2021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出中国城市绿色生态效率,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生态效率的提升效应明显,即便经过分位数回归、工具变量法等多种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显著;(2)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来实现对城市绿色生态效率的提升;(3)异质性分析揭示,在资源禀赋更为丰富的东中部地区以及特大城市、大城市,尤其是互联网普及率和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城市,数字经济对于绿色生态效率的影响效果更加显著。为此,政府应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加大创新投资,提升创新效能,攻克产业结构升级障碍,稳步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数字经济绿色生态效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

    绿色技术创新、媒体关注与企业"漂绿"行为

    顾巍孙晴晴张和平王满四...
    6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核心催化剂,或将成为抑制企业"漂绿"行为的重要手段。文章将2012-2022年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绿色技术创新与企业"漂绿"行为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绿色技术创新在企业内外部均能发挥抑制企业"漂绿"行为的作用。机制层面,媒体关注度能够强化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漂绿"行为的抑制作用。异质性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抑制企业"漂绿"行为的作用效果在国有企业以及非重污染企业中更加突出。研究结论对绿色技术创新与企业"漂绿"行为的相关研究起到了增量作用,对改善企业漂绿行为、推动我国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与启示意义。

    绿色技术创新漂绿行为媒体关注绿色发展

    中英文学和文明互鉴——以"对句"和couplet为比较的焦点

    黄维樑
    8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们通过比较观察,作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交流和互鉴可促使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文化发展得更为丰富多彩。中英文学的比较研究,百年来从多个文类、多个作家的角度展开,扩阔了我们的文化视野,增添了我们的学术资源。本文对中国文学中的"对句",和英国文学中的couplet,作一比较,并讨论其"互鉴"之道。对句,和对偶、对仗、对联是近义词,或在作品中出现,或是独立文本,其美学原理是对称。工整精美的对句,是古今文人创作的一大基因和爱好。英国文学中,诗歌有一种句式称为couplet,中译一般为"偶句",也基于对称原理。中英语文特质有异,couplet形式上不及对句的工整精美。中国诗人鉴赏、"拿来"英国诗歌的多种体式和句法;英国一般读者(包括诗人)通过翻译鉴赏中国诗词,包括对句;"拿来"呢,难矣哉。

    中英诗歌比较文明互鉴对句对联couplet(偶句)

    数字平台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第三方评估的规范路径

    杨永建寿晓明
    9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三方评估是数字平台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法律规制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首先,需要讨论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第三方评估的法理基础。在个人信息保护政策规制中引入第三方评估旨在贯彻合作规制理念、弥补行政规制不足与提升规制的遵从率。其次,从多个角度认识政策第三方评估的法律性质。第三方机构应在国家网信部门认可之后开展评估工作,评估的性质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制性评估,在此基础上厘清第三方评估与其他规制主体之间的关系对认识第三方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在政策第三方评估具体运作中,可以从保障第三方评估公正独立性、完善第三方评估运行程序与合理分配评估机构法律责任依次展开。通过建构数字平台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第三方评估,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和全方位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法律规制体系,为规范平台企业实施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提供有益智识。

    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第三方评估规制性评估评估价值规范路径

    手术机器人产品责任之适用困境与对策

    李佳熹王巍
    10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手术机器人是集多学科于一身的新型医疗体,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中,因缺陷导致的侵权问题引起多方主体间的争议,日益受到学界关注。现阶段,虽有机器人之名,但其使用仍然离不开专业医师的操作,应将其界定为法律上之"物",具有产品属性,并依据医疗产品责任的规定进行处理。现有机器人辅助手术致人损害案件的涉诉维权思路较为单一,较少使用产品责任之诉。针对固定初步证据难、因果关系难以说明、产品责任涉及主体多、现有缺陷标准不明确这类问题进行描摹,对症下药地建议设立初步的证据保存环节;增设手术机器人专业鉴定人意见;扩大责任主体范围,如将产品设计者纳入其中;差异化调整缺陷认定标准。正确地适用产品责任,发挥好预防风险和填补损失的作用,为医患双方提供合理保障,促进行业技术更好发展。

    手术机器人民事主体产品责任医疗损害

    乡村振兴在新媒体中是如何呈现的?——基于SNA的乡村振兴议题微博内容分析

    王耀宗
    11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由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获得强调。新媒体作为互联网时代记录社会变迁、映射时代发展的重要窗口,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乡村发展建设状况。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挖掘新媒体中乡村振兴议题背后所映射的发展图景,发现:乡村振兴是阶段性和整体性的有机统一,乡村振兴关键时间节点前后两阶段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以新内源性发展模式下的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为主,乡村不断从外部汲取知识和技能等资源激发内生动力;第二阶段注重巩固前期的建设成果,并通过明星公益与利用影视综艺打造乡村IP等方式探寻乡村振兴新路径。阶段构成整体,整体高于阶段,乡村振兴的阶段性内容又共同构建出以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大环节为主体的整体循环机制。然而,新媒体在呈现乡村振兴时,较少触及农村养老、医疗卫生、法治建设等微观层面的公共问题,未来应强化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更为全面地展现乡村振兴的多元面貌。因此,把握乡村振兴图景,应当立足整体,将其放置到阶段性的坐标系中,强化微观与宏观的协调统一,才能更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乡村的变化。

    乡村振兴新媒体新内源性发展再生产循环微博

    作品选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