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陈伟

月刊

1001-9154

cdtyxb2001@263.net

028-85095371,85065590

610041

成都市体院路2号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CHS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发行的文理综合刊物。设有体育人文社会科学、运动竞赛与训练学、学校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等栏目。历年来,学报曾获得国家和四川省的各种奖项,被评为四川省学术理论类质量一级期刊、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自1992年以来,该刊一直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4年,在全国首次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的评选中,又被评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目前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体育型构社会学型构分析框架研究

    王松阿柔娜郭振刘波...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知识共同体的体育型构社会学为国际体育社会学做出巨大的学科贡献.以研究议题的方式开展体育型构社会学的学术叙事,旨在汲汲于体育型构社会学的引介与转译研究,从而更新中国体育社会学的学术传统.埃利亚斯建立起以"型构"为核心的概念体系及社会学(体育社会学)分析框架,如体育化与文明的进程、游戏模型与局内人—局外人理论、投入—超脱等,足以体现出体育型构社会学型构分析框架的创新意义.在此研究范式下,体育型构社会学未来应用潜力还表现在体育与健康、体育与流动以及体育与技术三个方面的研究议题上.这为中国体育社会学带来一定的想象力.

    埃利亚斯型构体育型构社会学议题

    隐忧与消解: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的时空社会学审视

    吴进杨宇航李利强孙有平...
    9-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时空社会学理论视角,对当前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问题进行审视.研究认为,身体活动发生的学校、家庭以及社区场域分别具有体育课程时间结构逐渐清晰、代际互动时间叠合显现、建成环境空间重塑加快的时空现象.价值观偏颇引发时间饥荒、发展不平衡导致空间分异、数字化浪潮催生时空延伸、集约化趋势加剧时空压缩是身体活动式微的时空隐忧.基于此,提出消解与调适路径:以权力时空调适提高整体性治理效能、以信息时空调适推动智能化发展、以关系时空调适建立人际支持共同体、以心理时空调适增强个体内驱力、以生命时空调适培养主动健康行为模式.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时空社会学体质健康

    世界优秀足球运动员跨国流动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孙健
    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界优秀足球运动员的跨国流动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体育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为对这一体育现象有更确切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为中国足球未来发展方略制定提供参考,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首次以近4届世界杯参赛运动员的跨国流动为研究对象,即对第18—21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参赛运动员工作属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第18—21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总计有1835名球员实现了跨国流动,其中在英格兰、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这5个国家(地区)的球员数量最多,共计1159人,占实现跨国流动球员总数的63.16%,世界足球人才"欧洲聚集"尤其是"欧洲五大联赛聚集"的马太效应十分明显.研究结论认为,影响世界优秀足球运动员跨国流动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历史文化因素、政策因素、个人因素等,但本质上是经济因素在发挥主导作用.

    足球运动员世界杯跨国流动影响因素

    《中国足球协会纪律准则》裁量规范性水平的实证研究:以球员在比赛中违纪为例

    傅启浩曹金容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足球协会纪律准则》使用至今已基本实现了文本的规范性,需要进一步关注其应用过程中的裁量规范性.通过对裁量原则、裁量程序和裁量情节三方面的现实考量,选取了裁量过程中的14个影响因素,并以2011—2023年间球员在比赛中违纪的568个案例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裁量规范性水平整体较好,但存在引用条款不恰当、理论与实际不统一、计算方式不严谨、文本更新不及时及疑似不规范的情况.为进一步提高裁量规范性水平,建议从实现教育功能、明晰条款适用、规制裁量权行使3个方面加以改进,通过规范行使体育协会管理职能为中国足球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足球协会纪律准则》裁量规范自由裁量权足球体育法

    中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研究——基于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视角

    薄腾飞雷艳云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幸福感""获得感".文章在熵权法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进行量化评估的基础上,运用核密度非参数估计法、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探析全国及东、中、西部供给水平的区域差异,并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β收敛特征.研究认为:(1)从绝对差异看,全国及东、中、西部区域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表现出供给水平提升和绝对差异减小的趋同特征;(2)从相对差异看,全国及东、中、西部区域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均等化程度均有显著提高,各区域内的均等化程度依次为西部>东部>中部区域,各区域间的均等化程度依次为中-西部>东-西部>东-中部区域.(3)全国及东、中、西部区域均存在显著的β收敛特征,供给弱势地区呈现明显的"追赶"态势,各区域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会随时间的推移逐步趋于同一稳态水平.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差异收敛性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可及性:概念内涵、价值意蕴与提升路径

    陶明明郑家鲲
    42-4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可及性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的题中之义,也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目标.借鉴西方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经典概念内涵和国内公共服务可及性研究范式,立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发展的理论导向与实践转向,从供需实现的"基础-过程-结果"逻辑视角,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可及性概念界定为全体公民能够充分、公平、满意享有公共健身服务与产品的实现程度,内涵构成主要包括需求可识别、数量可获得、空间可到达、使用可适合、质量可接受、效果可满足6个维度.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可及性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实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路径、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有力保障、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效能治理的关键抓手.要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可及性,应充分识别人民需求,确保服务精准享有;提高服务供给数量,保障服务足量享有;均等布局服务资源,助推服务公平享有;优化服务使用设计,促进服务便利享有;强化质量保障举措,推进服务优质享有;健全效果反馈机制,实现服务满意享有.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可及性更高水平服务体系概念界定

    藏族传统体育的人文阐释

    罗帅呈郑国华刘青
    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等方法,结合考古学知识,从人文视角对藏族适应低氧环境生理特征与体育的因果关系分析,认为藏民族在对高原自然环境认知、适应的过程中的各种思想物化品为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产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它不仅积淀着藏民族过去全部的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果,而且还蕴含着与高原自然环境和谐共生,走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

    藏族传统体育高原自然环境人文内涵和谐共生

    海外受众媒介接触行为对武术文化传播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

    辛双双马秀杰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在构建微观武术国际化传播效果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合成传播效果综合指数.采用武术信息接触月频次、武术信息接触时间与媒介接触种类数等几个维度作为媒介接触行为概念,借助调节效应模型探讨媒介接触行为对不同教育程度海外受众的武术传播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4个媒介接触行为指标均与传播效果存在正相关,并且武术信息接触时间、传统媒介接触类型数与网络新媒介接触类型数相对于武术信息接触月频次对不同教育程度群体的武术传播效果调节效应要显著,武术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是复杂多元的,媒介接触行为有待于后续研究在这一领域继续探索.

    媒介接触传播效果武术文化综合指数

    祛魅与返魅:太极拳技击的理性审视

    刘金钟米靖黄康辉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极拳技击的发展演进是太极拳技击形象从祛魅走向返魅的逻辑进程.以马克斯·韦伯的祛魅理论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历史研究、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理性审视传统太极拳技击的祛魅历程及其所引发的危机,进而提出现代太极拳技击形象的返魅路径.研究认为:(1)"克力斯玛"光环加持、操化传习与对抗的"缺席"以及技击的"求巧"指向使得传统太极拳技击的祛魅化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2)学术祛魅与实践祛魅共同构成了两条太极拳技击的演进脉络,并引发了对太极拳技击的信任崩塌、技击技术至上主义盛行等危机.(3)现代太极拳技击形象的返魅理路应以太极推手项目为抓手,彰显太极拳技击之门内形象;以综合格斗竞技场、警务实战为应用平台,重塑太极拳技击之门外形象.

    祛魅返魅太极拳技击太极推手综合格斗警务实战

    中外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概述、比较与启示

    张俊杰刘海元展恩燕
    7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发挥着长期有效的指导性作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概述中国、日本、美国、加拿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沿革,并从测试制度的落实保障、测试组件与测试项目、体质健康测试管理信息化应用以及后续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对中国的启示:(1)强化政府与多方力量协作,健全法律法规保障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的协调发展;(2)扶持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推进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的均衡发展;(3)运用大数据和信息资源,促成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的科学发展.

    体质健康测试儿童青少年体质体质健康促进体育素养健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