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传感技术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传感技术学报
东南大学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
传感技术学报

东南大学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

黄庆安

月刊

1004-1699

dzcg-bjb@seu.edu.cn;dzcg-bjb@163.com

025-83794925

210096

南京市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

传感技术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ensors and Actuator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传感技术学报》杂志的编委委员均来自国内各著名高校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们是我国传感器领域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权威人士。《传感技术学报》稿源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所属的有关专业研究机构以及国内大型工矿企业设置的专业研究所。《传感技术学报》刊登的论文均有2名国内同行专家审稿通过。 《传感技术学报》的作者有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以及从事该研究领域的工作人员、专家和学者。 《传感技术学报》主要面向广大的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各公共图书馆、情报所(室)、研究所以及厂矿,它对科技工作者、科学研究人员、广大教师、研究生、博士生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纳电极阵等离子体微系统

    丁衡高侯中宇
    737-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现微纳尺度结构效应能调控电荷分布,在空间中激励形成极化带电场,极化带电场中原子、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特异性产生了极化带效应.设计产生极化带效应的微纳电极阵结构,通过非硅微/纳加工技术集成形成微纳电极阵等离子体微系统(NPMEMS),NPMEMS可集中或分布式地调控物质状态、产生极化带等离子体,利用其特殊的理化性能可大幅提高应用系统效率,或解决多个领域中应用技术的机理性难题.

    微机电系统微纳电极阵等离子体

    一种用于癫痫发作状态检测的可穿戴脑电传感器

    戴壮壮何宏汪焰兵
    743-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癫痫患者多场景下的健康监护问题,研发了一种无线可穿戴脑电传感器,可以在本地实时识别癫痫发作.该传感器首先使用ADS1299模数转换芯片采集脑电信号,在STM32F4微处理器中使用工频陷波器和带通滤波器对脑电信号进行实时滤波,然后周期性地提取不同频段的Hjorth特征得到特征向量,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器进行癫痫发作识别,最后通过低功耗蓝牙(BLE)将癫痫发作状态发送到外部设备,联动外部设备实现癫痫发作报警.为了能够实现实时识别癫痫发作,从STM32的架构和中断机制入手对数据传输和算法执行进行了优化.经CHB-MIT癫痫数据集测试,该传感器可以实时、有效地识别癫痫发作状态,平均识别准确率达97%.

    脑电传感器癫痫发作识别ADS1299可穿戴设备

    双控制模式MEMS风速风向传感器设计、仿真及制备

    田舟洲谢雨珏易真翔秦明...
    750-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恒温差模式下的MEMS风速风向传感器量程较小等问题,首次提出了一种恒温差和温度平衡双控制模式的MEMS风速风向传感器芯片.通过改变加热、测温电阻在传感器芯片的位置以及加热电阻的工作状态,用于实现传感器在低风速和高风速下处于不同的工作模式,从而使得传感器在不同风速下均有较为准确的输出结果.分别通过理论分析、有限元仿真证明了该传感器的量程可达0~75 m/s,采用温度平衡控制模式替代恒温差模式有效解决了恒温差控制模式高风速下传感器输出饱和的问题.此外,设计了该传感器的流片工艺,并利用MEMS工艺对其进行了制备.

    微机电系统(MEMS)热式风速风向传感器恒温差模式温度平衡模式

    一种面向无源RFID系统的温度传感器设计

    蔡明格叶茂
    756-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无源RFID系统的应用需求,设计了一款高精度片上集成温度传感器电路芯片.提出了一种由温度感应电路、PTAT偏置电流产生电路和Sigma-Delta ADC共同组成的温度传感器电路架构.采用基于双极晶体管的温度感应电路产生与温度成正比的电压,并采用Sigma-Delta ADC对其进行量化,得到与温度对应的数字量.在偏置电路中采用了斩波稳定技术,减小了由晶体管的失配及运放的失调引起的误差.在电流镜中采用了动态匹配技术,消除了由于电流镜失配引起的误差.采用GSMC 0.13μm CMOS工艺完成了对温度传感器的电路设计及版图绘制,版图面积为420μm×350μm.后仿真结果表示,在-40℃~+85℃的温度范围内,温度传感器的精度为-1.6℃/0.8℃,分辨率为0.75℃.在电源电压为1.5 V下,温度传感器消耗的电流为0.253 mA.

    温度传感器斩波稳定技术动态元件匹配技术Sigma-DeltaADC无源RFID

    一种应用于胎压监测的自供电系统研究

    李敏沙秩生张加宏刘清惓...
    763-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与制作了一种用于胎压监测的自供电系统,主要利用压电-光电复合能量收集装置及相匹配的能量管理与存储电路采集轮胎转动的机械能和自然界光能.实验测试表明:光电能量收集器在弱光环境下输出功率最低327μW,压电能量收集器在正常车速情况下平均输出功率为452μW,而复合能量输出平均功率达到1.32 mW.同时对胎压监测系统进行功耗分析,从能量收支平衡的角度验证监测系统10 s钟工作一次的可行性,利用轮胎转动的机械能与太阳能复合互补供电的胎压监测系统可长期自我维持,无需额外电池或备用电源,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

    复合能量收集自供电胎压监测低功耗

    基于S-SSHI和SECE混合的压电阵列能量俘获电路设计

    熊佳铭夏银水王修登祁钰耀...
    772-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串联同步开关电感(Series Synchronous Switch Harvesting on Inductor,S-SSHI)电路输出功率高整流电压范围窄,而同步电荷提取(Synchronous Electric Charge Extraction,SECE)电路则输出功率低整流电压范围宽.提出了一种基于S-SSHI和SECE混合的压电阵列能量俘获接口电路,以实现整流器峰值输出功率和最佳整流电压范围之间的平衡.所提出的电路去除了整流桥结构,而采用简单的无源峰值检测器设计,且可以在任意相位差(0~2π)下从多个压电换能器中提取能量.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电路具有较高的输出功率和较宽的整流电压范围,与多输入全桥整流器相比,最大输出功率提升了3.04倍.

    能量俘获串联同步开关电感(S-SSHI)同步电荷提取(SECE)多压电自供电

    基于碰撞的多方向压电电磁能量采集器研究

    周诗豪宋芳
    783-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单悬臂梁能量采集器工作频带窄,采集效率低,采集方向单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碰撞的多方向压电电磁能量采集器.分析了引入碰撞的过程和多种工作模式的理论功率输出,建立了能量采集器的理论模型,制作了实验样机,研究了z方向不同碰撞间距对压电工作模式电压输出的影响,计算了最佳间距下不同工作模式的功率输出结果.结果表明,在碰撞间距为3 mm时,z方向压电工作模式可在更多频段产生机械耦合效应,输出电压最高达19.94 V,带宽为20.5 Hz,在混合采集工作模式下在x方向和z方向输出最高功率分别为0.11 W、0.46 W,带宽分别为18.5 Hz、20.5 Hz.

    振动能量收集压电电磁能量采集器机械耦合碰撞多方向

    钛酸钡/炭黑/PDMS三元压电复合薄膜及其在振动能量采集器上的应用研究

    罗翠线贾文涛侯娇红张卫...
    789-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备了性能优越的三元无铅钛酸钡/炭黑/PDMS(BaTiO3/C/PDMS)压电复合薄膜.周期振动击打下BaTiO3/C/PDMS压电复合薄膜输出电压为7.43 V,比BaTiO3/PDMS压电复合薄膜的输出电压增加了143%.当导电材料C的质量分数为3.2 wt%时,BaTiO3/C/PDMS复合薄膜可获得最大输出电压,且压电性能和铁电性能最优.复合薄膜产生的电能可储存至超级电容器,用于驱动对应的商用发光二极管.将BaTiO3/PDMS和BaTiO3/C/PDMS基复合压电材料分别应用于非对称振动能量采集器,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3 dB带宽由未填充C时的8.7 Hz增加到填充C后的9.3 Hz.

    压电传感器件钛酸钡/炭黑/PDMS复合薄膜能量采集器

    基于叶尖定时数据奇异值分解的振动事件识别

    支烽耀牛广越段发阶邓震宇...
    797-8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尖定时数据自动化测量及处理是旋转机械在线监测和智能运维的必要环节,快速、准确判断叶片振动类型,实现振动事件识别是数据自动化测量及处理的关键.提出了一种基于加窗叶尖定时数据奇异值分解的振动事件识别方法,仅需单只传感器准确识别叶片同步、异步振动事件.基于不同叶片叶尖定时数据时延特性,加窗构造了"类重构吸引子矩阵",根据矩阵奇异值特征实现振动事件识别.开展了方法仿真及实验验证,仿真与实验结果一致性良好,压气机试验件测试数据表明,叶片发生振动事件时第1奇异值增大为7倍以上,其中发生异步振动事件时第2奇异值增大为14倍以上,提出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叶片同步、异步振动事件.

    振动测量叶尖定时振动事件奇异值分解重构吸引子矩阵

    基于FPGA的水下单程声径跟踪测速系统设计与实现

    赵冬冬徐荣宝陈朋梁荣华...
    807-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水下航行体的导航存在时延大和无法同时满足跟踪测速一体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程声径的水下定位测速方法.相比传统长基线的双程声径定位测距,该方法基于高精度原子钟的同步系统,实现单程声径的目标测距测速.该水下定位测速一体化系统是基于具有快速并行计算能力的FPGA实现,解算结果可在微秒内完成,时延有效降低.针对目标跟踪测速一体化问题,水下航行体在系统同步时刻周期性发射线性调频信号,水下信标接收基阵设计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逆变换算法对信号进行时频域转换分析,能够准确地提取信号的到达时刻和多普勒频偏.水下信标基阵进而可在系统同步周期内解算每个接收信标单元相对于水下航行体的径向速度和径向距离,实现目标的跟踪测速.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的跟踪相对误差控制在0.2%,测速相对误差控制在0.8 m/s.湖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跟踪相对误差控制在5%,测速相对误差控制在0.3 m/s.

    水下通信FPGA单程声径短时傅里叶变换多普勒频偏到达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