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磁共振成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磁共振成像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磁共振成像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戴建平

双月刊

1674-8034

editor@cjmri.cn

010-67113815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智能大厦9层

磁共振成像/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磁共振成像》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实用性和原创性,重点报道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内容包括人体各部位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序列设计和参数优化、磁共振对比剂的优化方案、新型磁共振对比剂的开发与应用、磁共振引导下介入治疗、磁共振物理学、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控制等,以及磁共振成像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该刊接收放射科、影像科、磁共振科、神经内外科、消化内科、心内科、乳腺科、骨科、妇产科、耳鼻喉科、内分泌科、生殖医学科等临床科室磁共振相关稿件,同时接收大学、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磁共振相关稿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PT成像在宫颈癌同步根治性放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史天亮杨崇双刘元早罗应斌...
    132-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在宫颈癌同步根治性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的27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CCRT后的疗效进行评估,将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和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纳入缓解组,疾病稳定(disease stability,SD)和疾病进展(disease progression,PD)纳入非缓解组.对比分析CCRT前、后以及缓解组、非缓解组病灶区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和APT值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ADC值、APT值与CCRT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7例宫颈癌患者CCRT后CR 3例(11.11%),PR 16例(59.26%),SD 8例(29.63%),局部控制率为 100%.与CCRT前相比,CCRT后病灶的ADC值升高[(0.89±0.06)×10-3 mm2/s vs.(1.07±0.07)×10-3 mm2/s,P<0.05],APT值降低(3.30%±0.05%vs.3.07%±0.07%,P<0.05).CCRT前,缓解组 ADC值、APT值比非缓解组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RT后,缓解组ADC值比非缓解组高[(1.10±0.06)×10-3mm2/s vs.(1.01±0.04)×10-3mm2/s,P<0.05],缓解组APT值比非缓解组低(3.05%±0.06%vs.3.12%±0.07%,P<0.05).宫颈癌患者CCRT后ADC值与疗效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r=-0.61,95%CI:-0.82~-0.39,P<0.01);APT值与疗效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50,95%CI:0.20~0.76,P=0.01).结论 宫颈癌CCRT疗效好,CCRT后APT值降低,且APT值与CCRT疗效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APT值是反映宫颈癌CCRT疗效有效的影像标记物.

    宫颈癌磁共振成像酰胺质子转移成像表观扩散系数放化疗疗效评估

    基于磁共振T2WI影像组学模型对胎盘植入性疾病进行产前诊断及分型

    邹锦莉胡振远王新莲王克扬...
    137-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磁共振T2WI的影像组学模型在产前预测胎盘植入性疾病(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 disorders,PAS)及其亚型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北京妇产医院住院分娩的193例单胎妊娠孕妇数据,其中PAS 134例,非PAS 59例,所有患者根据同一分型的总数按2∶1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在T2WI序列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Pearson相关系数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用于特征筛选,基于筛选后的特征构建PAS预测模型.然后,计算便于临床应用的影像组学评分评估PAS分型,使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进一步分析其他潜在的临床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孕周、此前孕次、此前产次、此前剖宫产次数、胎盘问题(前置胎盘)和既往子宫手术史,选择临床主要风险因素建立基于影像组学评分和临床特征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并绘制诺莫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模型间的预测效能,校准曲线用于评估预测模型的校准程度,决策曲线用于评估预测模型临床价值.结果 在T2WI序列图像上提取了 806个影像组学特征,经过Pearson相关分析后保留147个影像组学特征,经LASSO回归处理后筛选出10个影像组学特征,基于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影像组学模型的训练集AUC值为0.933(95%CI:0.888~0.978),准确率为88.37%,敏感度为88.78%,特异度为87.10%,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为95.60%,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为 71.05%;测试集 AUC 值为 0.914(95%CI:0.835~0.993),准确率为 89.06%,敏感度为90.91%,特异度为85.00%,PPV为90.00%,NPV为80.95%.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表明模型具有较高性能和潜在临床应用价值.影像组学评分对穿透性胎盘植入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训练集和测试集准确率分别为82.95%、89.06%,敏感度和NPV在训练集和测试集都达到了 100.00%,特异度分别为81.35%、88.33%.同时,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并绘制诺莫图用于可视化预测患者的PAS,训练集中临床-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值为0.969(95%CI:0.946~0.993),测试集中AUC值为0.976(95%CI:0.947~1.000).DeLong检验测试结果表明两模型性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具有更好的性能表现.结论 基于临床特征及影像组学评分构建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预测效能较好,可作为产前预测是否存在PAS的方法.且影像组学评分对PAS亚型具有较好的鉴别能力,尤其是对于穿透性胎盘植入.

    胎盘疾病胎盘植入性疾病产前诊断影像组学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多回波DIXON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骼肌脂肪含量的定量评估

    余庆龄周贝贝张新茹丘倩怡...
    145-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磁共振多回波水脂分离(multi-echo DIXON,mDIXON)技术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大腿肌肉和椎旁肌肉的脂肪含量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并探究其与病程、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 and glucose,TyG)指数等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前瞻性招募42例临床诊断为T2DM的患者,并招募44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接受大腿和腹部mDIXON序列扫描,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受试者各肌肉的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值的差异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逻辑回归的方法分析各肌肉FF值与病程和TyG指数等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大腿各肌群FF值均高于对照组,腰方肌FF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3.402,P<0.001),其余椎旁肌肉FF值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女性的大腿肌群FF值均显著高于男性(P<0.001),T2DM组的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直肌的FF值与病程呈正相关(r=0.057、0.073、0.125,P均<0.001).竖脊肌和股外侧肌的FF值升高是TyG指数升高的危险因素(OR=1.934,P<0.001;OR=2.516,P<0.001).结论 mDIXON序列具有较好的评估骨骼肌脂肪含量的能力;T2DM患者骨骼肌脂肪含量高于健康人,结合病程、TyG指数等进一步分析T2DM患者骨骼肌脂肪含量的变化,有利于指导临床对T2DM患者的诊疗.

    2型糖尿病骨骼肌脂肪定量磁共振成像

    钆对比剂剂量对增强T2 FLAIR序列与增强T1WI序列脑转移瘤强化效果的影响及对比研究

    曹明慧苏赟苏卫锋毛家骥...
    152-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钆对比剂注射后增强液体衰减反转恢复(contrast enhanced T2 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CE-T2 FLAIR)序列与对比增强T1WI(contrast enhanced T1WI,CE-T1WI)上脑转移瘤的强化效果,探讨半剂量对比剂条件下CE-T2FLAIR序列在脑转移瘤MRI检查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颅外原发恶性肿瘤经病理学明确诊断、脑转移瘤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患者30例,于3.0TMRI设备行头颅MRI增强扫描,在常规平扫序列的基础上,行半剂量(0.05 mmol/kg)CE-T2 FLAIR和CE-T1WI扫描,随后分次补充钆对比剂达常规剂量(0.1 mmol/kg)后至双倍剂量(0.2 mmol/kg),在注射对比剂后均进行CE-T2 FLAIR和CE-T1WI扫描.由两位观察者对三次扫描的CE-T2 FLAIR和CE-T1WI图像进行客观测量.计算不同剂量条件下 CE-T2 FLAIR和 CE-T1WI 图像的对比信噪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相对对比度(relative contrast,RC)及百分比增加(percentage increase,PI).采用方差分析对客观测量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进行后续多重比较;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两位观察者客观评分一致性良好.三组对比剂剂量下CE-T2 FLAIR图像间CNR值与R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平扫T2 FLAIR相比,病灶PI增高,增强效果良好.三组对比剂剂量下CE-T1WI图像间CNR值与R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表明双倍剂量CE-T1WI图像上CNR值及RC值均明显大于半剂量组(P<0.05).半剂量及常规剂量CE-T2 FLAIR图像CNR值及RC值上均较该组CE-T1WI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剂量CE-T2 FLAIR图像CNR值及RC值均明显大于常规剂量CE-T1WI(P<0.05).与双倍剂量CE-T1WI相比,半剂量CE-T2 FLAIR图像CNR值增大(P<0.05),R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剂量对比剂下CE-T2 FLAIR图像上脑转移瘤的强化效果与常规CE-T1WI相仿,病灶显示良好,为半剂量对比剂的CE-T2 FLAIR序列应用于脑转移瘤MRI检查提供依据.

    脑转移瘤磁共振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半剂量钆对比剂对比增强

    自主研发高分辨盆腔专用线圈在3.0 T磁共振设备成像价值的评估

    王晓郑福玲陆晓平李娟...
    158-162,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自主研发的16通道高分辨盆腔专用线圈(16C)在3.0T盆腔MRI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前瞻性招募35例行盆腔MRI的患者,分别用16C线圈和32通道的体部线圈(32C)采集相同的轴位和矢状位T2WI序列.比较相同序列图像中第三骶椎、子宫肌层、前列腺外周带、直肠壁和闭孔内肌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由两位诊断医师各自对两组图像质量和直肠轴位图像直肠壁分层结构的显示度进行主观评分.结果 两组线圈相同序列的T2WI矢状位第三骶椎、子宫肌层、前列腺外周带和轴位闭孔内肌的SN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位第三骶椎、子宫肌层和轴位直肠壁对肌肉的CN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C组高于32C组.两组线圈相同序列的T2WI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C组图像质量更优.在轴位T2WI直肠壁分层结构的显示度评价方面两组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C组更优.结论 16C线圈在3.0 T磁共振设备上成像质量更好,更有利于盆腔疾病的诊断.

    磁共振成像线圈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图像质量

    MRI引导下乳腺病变真空辅助旋切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党艳莉聂品刘儒玫贾田菊...
    163-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RI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活检术(vacuum-assisted biopsy,VAB)对仅MRI显示乳腺病变的可行性及诊断准确性.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行MRI引导下VAB的患者27例,共27个病变.所有病灶BI-RADS分为4类或5类.采用3.0TMRI扫描仪、开放式乳腺穿刺线圈、磁共振兼容活检穿刺定位架及MRI兼容耗材.记录病变的影像学特征、活检病理结果、恶性病变术后最终病理结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以手术后病理结果或良性病变至少半年后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计算VAB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评估活检病变组织学低估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均一次性成功取样并取得病理学结果,活检技术成功率100%(27/27).平均操作时间(39.92±8.34)min.活检诊断为恶性病变7个(25.93%);非典型导管增生2个(7.41%);其余良性病变18个(66.67%),恶性病变检出率25.93%.将活检病理结果与术前MRI图像进行对照,未出现影像—病理不一致情况.所有活检诊断为恶性病变或非典型导管增生的患者进一步行外科手术切除,活检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相一致,未出现组织学低估情况;活检诊断为良性病变者,其中2个乳腺炎性病变半年随访病变缩小;其余随访未见明显变化.VAB结果显示准确度100%(27/27),敏感度100%(7/7),特异度100%(20/20),阳性预测值100%(7/7),阴性预测值100%(20/20).1例患者在术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应症状,主要由精神紧张引起,经休息、心理安抚后很快恢复.结论 对于仅在乳腺MRI检查发现的可疑病变,MRI引导VAB能够安全、精准、有效地完成组织取样以用于病理学评估,病理诊断准确性高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乳腺疾病病理诊断影像—病理一致性磁共振引导活组织检查真空辅助磁共振成像

    纵隔恶性横纹肌样瘤一例

    江林臻白玉萍张静
    168-170页

    纵隔横纹肌样瘤磁共振成像影像学诊断病例报告

    阴道未分化多形性肉瘤MRI表现一例

    田鹏启鲍海华龙昌友门苗苗...
    171-172,188页

    阴道未分化多形性肉瘤磁共振成像病理学鉴别诊断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对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何雨洁闫少珍卢洁
    173-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认知障碍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出现临床症状前有长达约20年的临床前期,是AD干预的最佳时间窗,因此早期诊断对延缓病情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具有无创性和高时空分辨率等优势,是研究AD脑功能活动异常最广泛使用的神经成像技术之一,为寻找早期AD非侵入性标记物提供了可能.本文就rs-fMRI技术在AD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以期找到早期监测AD的非侵入性影像学标记物.

    阿尔茨海默病轻度认知障碍主观认知下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早期诊断

    益生菌治疗精神疾病的理论基础和MRI研究进展

    张淼周菁武肖玲李中林...
    179-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道微生物(gut microbiota,GM)通过脑-肠轴作用于大脑,在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益生菌可以通过维持GM稳态和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对大脑产生有益作用进而改善精神疾病引起的负面生理影响.利用MRI技术可以观察到益生菌治疗精神疾病时,宿主的大脑功能、结构的变化.本文总结了基于MRI技术评估益生菌通过作用于脑-肠-微生物轴进而治疗精神疾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孤独症谱系障碍、强迫症、焦虑症)的研究近况,为精神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客观的脑影像学依据.

    精神疾病磁共振成像益生菌脑-肠-微生物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