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测绘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测绘科学
测绘科学

张继贤

双月刊

1009-2307

niu@casm.ac.cn

010-88217815

100039

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路16号

测绘科学/Journal 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测绘局主管,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主办的高层次测绘类一级学术和技术核心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和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科技精品期刊,并被国际6大检索机构之一的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大地测量学同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卫星导航定位研究、数字摄影测量、遥感图像处理的智能化研究、遥感器原理和技术、风格的理论及其技术、测绘网络和虚拟技术、地图和地理的理论和技术、地图数据的符号化和可视化研究、3S技术及其集成的理论和应用、基础地理信息的综合分析与集成应用、矿山测量、海洋测量、激光扫描技术和应用、地图印刷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及与测绘相关领域的研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顾及坐标精度的地球自转参数联合解算方法研究

    史浩伟俞克豪李丽华李淑慧...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空间目标导航定位必要参数之一的地球自转参数,在VLBI与BDS联合解算过程中的权重比存在差异的问题,利用同时期的VLBI和BDS数据,解算测站坐标和地球自转参数.结果表明,对于测站精度来说,利用VLBI连续加密观测数据得到的测站精度,均低于BDS的解算结果.但是,在观测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基于VLBI观测资料获取的地球自转参数精度要优于BDS的解算结果.基于自转参数的解算精度,确定联合解算时的权重因子,加权处理后的地球自转参数较单一 BDS观测资料解算结果精度进一步提高,极移精度提升约20%,UT1-UTC精度提升约13%.

    VLBI连续加密观测地球自转参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法方程

    城市环境手机GNSS定位随机模型自适应构建方法

    李仕辉王虎马宏阳徐莹...
    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城市环境下智能手机接收的卫星信号易被遮挡、反射,导致城市手机定位受到严重多路径效应的问题,分析小米手机的卫星可见性、载噪比以及多路径误差,提出一种基于多路径误差拟合模型参数的联合高度角、载噪比的随机模型构建方法.结果表明手机观测到的L5/E5a频率卫星数较少,限制了其双频无电离层组合的定位性能,且多路径误差与载噪比相关性强于高度角.多次定位结果表明联合定权随机模型相较于高度角模型更能抑制多路径误差.小米8半遮挡环境下水平和高程方向精度平均提升22.81%和20.34%,建筑遮挡环境分别提升32.93%和25.44%;华为Mate40在树木遮挡环境水平和高程方向精度提升14.53%和17.69%.验证了此建模方法的有效性,适用于不同环境及手机的误差建模.

    手机GNSS定位多路径误差观测数据质量载噪比联合定权随机模型

    室内典型场景下UWB基站共面部署研究

    毕京学李世卿刘家良刘依凝...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室内多种典型场景下UWB基站部署与定位精度间关系分析不够透彻的问题,该文研究了室内典型场景下不同数目和网型的UWB基站共面部署.基于基站密度建立部署性能分析模型,利用最小二乘、肖维勒准则及t检测实现动静态位置解算、数据预处理并进行精度评定,探究室内典型场景下合理的基站部署.选取4种场景(空旷房间、走廊、会议室和办公室)分别采用低密度三基站(三角型和L型)和四基站(菱型和方型)、高密度五基站(K型)和六基站(H型)开展实验.在空旷房间和其他3种场景下,定位精度最高的网型分别是低密度方型和高密度H型,平均绝对误差比其他网型至少减少了 26.92%、37.50%、17.24%和11.43%.室内典型场景下合理部署基站能够有效提高定位精度.

    室内场景超宽带共面基站部署定位精度

    GPS观测的嘉黎断裂西段典型构造区域地壳变形特征

    赵天祥苏小宁朱庆赵国强...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确认嘉黎断裂带西段的走滑与拉张并存地壳变形特征这一预研论断,通过在关键构造部位布设5个GPS流动观测站,获得区域现今地壳运动水平速度场,并结合跨断层GPS基线方法定量给出了不同断层的滑动速率.通过实验获得的大地测量观测资料,证明了地质学研究提出的变形特征的正确性,同时对滑动速率给出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嘉黎断裂带西段拉木青-桑地段为右旋兼挤压运动,右旋走滑速率为2.7±0.8 mm/a,挤压速率1.9±0.6 mm/a;位于嘉黎主断裂北侧的张性盆地,拉张速率2.8±1.0 mm/a,南侧张性盆地的拉张速率为2.1±0.5 mm/a.该文的研究成果可以更好地解释嘉黎断裂带西段的构造变形特征,并为研判青藏高原地壳变形的运动学特征提供技术参考.

    嘉黎断裂GPS数据处理跨断层基线滑动速率变形特征

    融合高分辨率影像与LiDAR的孪生对抗协同分类算法

    崔杰瑞普运伟夏炎饶闯江...
    3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多模态协同分类算法在异构特征表征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孪生协同注意力对抗网络(MCA2Net)的分类算法,用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LiDAR数据的融合分类.MCA2Net首先设计多尺度特征提取和多注意力机制模块,结合对抗博弈过程有效提取高阶语义特征与差异化互补信息,实现多模态数据细节特征判别性保留;同时融合对抗与分类任务构建复合损失函数进行协同训练,平衡无监督图像融合任务与监督分类任务,实现模型稳定性提升.基于Houston与云南山地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MCA2Net算法能有效提升多模态数据的协同分类性能,研究结果可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监测与土地利用分类等领域.

    高分辨率遥感LiDAR数据特征融合对抗学习注意力机制

    基于因果分析的滑坡位移预测模型

    孙华芬曹念侯克鹏
    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滑坡位移预测模型对防灾减灾和损失评估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以八字门滑坡为例,基于位移监测数据建立了考虑时滞的滑坡位移CEEMD-SIWOA-BP组合预测模型.利用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将位移监测数据分解成多个信号分量,重构为滑坡趋势项及周期项;构建BP-SIWOA模型,引入Singer混沌映射及自适应权重因子提高鲸鱼算法的全局搜索和收敛能力,利用改进的鲸鱼算法对BP神经网络模型的连接权重及阈值项赋值,对趋势项位移用三次多项式进行预测,而对周期位移项考虑时滞效应,利用收敛交叉映射法对降雨量及库水位与周期位移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分析和位移预测;将各分量结果叠加得到滑坡位移累计预测值,并评价了预测精度.结果表明,该方法性能优于其他模型,验证了考虑时滞的CEEMD-SIWOA-BP组合预测可行性,能为滑坡灾害预警预报提供技术参考.

    滑坡位移因果分析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BP神经网络改进鲸鱼优化算法

    多尺度测地线距离的点云划分方法

    陈万志王牧宇夏羽汤璇...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三维点云目标通常具有复杂的多尺度非欧几里得空间结构,且无序排列、动态性强、难以高精度预测标签,当前的自注意力模块依赖点乘和矩阵转换运算,难以充分捕捉点云对象的多尺度非欧几里得结构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尺度自注意力模块——基于测地线距离的多尺度点云划分(GMT),多尺度提取点云数据的非欧几何信息以增强表征能力.GMT在ModelNet40数据集上的整体准确度指标和类别平均准确度指标分别达到93.2%和90.5%;在ScanObjectNN数据集上的整体准确度指标和类别平均准确度指标分别达到82.5%和81.1%,与Point-TnT等其他主流方法相比取得了具有竞争力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GMT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强的非欧几何特征捕捉能力.

    计算机视觉点云分类测地线距离Transformer

    基于自投影注意力的城市道路点云智能识别

    杨莹邹文明黄恺翔王进...
    6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大规模城市道路点云环境中,道路典型地物识别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投影注意力的三维点云模型U-RandLA,通过点云投影算法获取道路点云信息自投影图,采用二维图像卷积网络分支U-Proj提取该自投影图特征,生成注意力分布图,强化模型对典型地物的识别能力,提升了现有点云识别算法的重点区域感知能力;融合点云原始信息和具有大感受野的注意力分布图的特征,扩增模型初始感受野,解决现有算法感受野狭窄问题,提升对大尺度典型地物的信息提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U-RandLA模型对典型地物的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97.7%,物体平均交并比达到64.4%.帮助提升了实际项目的生产效率,已成功应用于浙江省、上海市、山东省、重庆市等城市道路部件的智能提取.

    车载LiDAR点云点云智能识别RandLA网络点云投影注意力机制

    长波红外成像技术及其在SLAM中的应用

    赖路广赵冬青李林阳李雄庆...
    7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长波红外相机在同步定位与建图(SLAM)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分析.通过对比红外相机与可见光相机成像的异同,分析了红外SLAM研究的难点,结合国内外对于红外SLAM的研究进展,从红外图像特征提取、红外里程计、多传感器融合红外里程计和红外SLAM 4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梳理.长波红外相机在挑战环境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其存在明显缺点,未来红外相机与其他传感器的结合使用应是研究的重点.

    SLAM挑战环境长波红外红外图像数据集

    一种改进DeepLab V3+的湿地信息提取方法

    贺晋杰王昶张文王旭...
    8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湿地信息提取过程中存在的"椒盐现象"、分类精细程度及分类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eepLab V3+改进的M&E-DeepLab网络模型.该模型采用MobileNet V2作为DeepLabV3+网络的主干特征提取网络,以减少模型参数量、提高网络训练效率和训练精度.对空间金字塔池化(ASPP)模块中的3个并联的膨胀卷积支路进行逐层特征传递,以扩大感受野、提高信息利用率.在ASPP模块后引入通道注意力机制,对深层特征图进行通道特征加强,以提高网络分割性能.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总体精度为90.0%,Kappa系数为0.878.相较于原始DeepLab V3+和其他相关模型,该文模型在翅碱蓬湿地、芦苇湿地、混合湿地等地物类型的提取精度上均具有明显优势,在辽河湿地信息的提取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湿地信息提取辽河湿地DeepLabV3+语义分割注意力机制盘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