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测绘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测绘科学
测绘科学

张继贤

双月刊

1009-2307

niu@casm.ac.cn

010-88217815

100039

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路16号

测绘科学/Journal 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测绘局主管,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主办的高层次测绘类一级学术和技术核心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和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科技精品期刊,并被国际6大检索机构之一的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大地测量学同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卫星导航定位研究、数字摄影测量、遥感图像处理的智能化研究、遥感器原理和技术、风格的理论及其技术、测绘网络和虚拟技术、地图和地理的理论和技术、地图数据的符号化和可视化研究、3S技术及其集成的理论和应用、基础地理信息的综合分析与集成应用、矿山测量、海洋测量、激光扫描技术和应用、地图印刷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及与测绘相关领域的研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利用并发Delaunay三角网格的裂缝提取方法研究

    杨烨沈月千
    98-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建筑修复基于点云边缘检测的墙面裂缝提取结果受可变阈值和裂缝形态影响严重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裂缝点云的几何特征和二维分布特征,联合共享顶点Delaunay三角形网格与邻近异常点二次判断的墙面裂缝检测方法:①基于平面拟合和三维坐标变换实现点云数据降维;②利用Delaunay三角形网格质量特征排除裂缝处格网并结合点云几何特征和分布特征实现内外层异常点二次判断;③通过密度聚类实现裂缝区域的精确筛选,并将裂缝边缘点还原到三维空间提取裂缝的几何特征上.通过建筑墙面激光点云数据进行实验验证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实测墙面的裂缝检测召回率、准确率均达到100%,与人工提取结果相比较,裂缝几何特征的最大相对偏差为-9.7%.该方法可为大规模建筑墙面损坏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遥感激光点云裂缝提取Delaunay网格点云特征提取

    天巴公路典型边坡空地协同综合监测分析

    梁鹏陈川黄庭华邵羽...
    108-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单一监测手段无法实现全面监测公路边坡形变、进而无法有效探究公路边坡的全周期形变规律的问题,提出 了一种联合I nSAR、微变雷达和GNSS的公路边坡空地协同监测方法,并以广西省境内天巴公路上的一处典型边坡为例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InSAR技术可以捕捉到该边坡发生滑移前的加速形变信号;在滑移阶段,微变雷达和GNSS均能监测到量级相当的形变信息;在滑移后期,InSAR和GNSS获得的形变趋势基本一致,说明该边坡已经从前期的显著形变转变为趋于稳定的轻微变形.将3种技术进行联合应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弥补单一技术的不足,能够更为全面、高效地对公路边坡进行形变监测.研究结果可为公路边坡形变空地协同监测提供一个参考范例.

    公路边坡协同监测InSAR微变雷达GNSS

    各拉丹冬地区2000-2020年冰川储量变化研究

    孙昌辉张永红康永辉吴宏安...
    117-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2000年以来各拉丹冬地区冰川消融加速的问题,利用SRTM-C DEM、ZY-3 DEM和ICESat-1激光测高数据,采用DEM差分法获得2000-2020年间的冰川高程变化.结合2000年、2009年、2015年及2020年4个时段的陆地卫星光学影像的冰雪指数提取了这4个时段的冰川面积;采用体积分方法获得较为可靠的各拉丹冬地区2000-2020年冰川储量变化,并分析了降水和气温变化对冰川储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0年各拉丹冬冰川面积退缩了 80.449 km2,面积变化率为9.91%,平均退缩速率为4.022 km2/a.冰川平均高程变化为-0.266 m/a,冰川储量变化为-0.26 Gt/a.2000-2020年,各拉丹冬冰川整体处于消融状态,该地区整体上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这可能是冰川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各拉丹冬ICESat-1STRM-CDEMZY-3DEM储量变化

    改进YOLOv5s的广域InSAR矿区地表形变检测

    王若松张乐乐韩文辉李相磊...
    127-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InSAR全流程处理在广域矿区地表形变监测中效率低无法快速响应矿区地质灾害的问题,以InSAR干涉条纹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广域观测范围下基于改进YOLOv5s的矿区形变干涉条纹检测方法.使用迁移学习方法对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引入ECA注意力机制和ASPP模块、增加小目标网络预测层以提升网络模型对形变干涉条纹的检测精度.改进后的YOLOv5s平均精度均值为94.6%,比YOLOv5s、SSD、Faster-RCNN、YOLOv3、YOLOv7分别提升2.4%、5.7%、4.4%、2.7%、3.2%;F1-Score 为 89.9%,分别提升 3.9%、6.9%、17.7%、2.4%、2.6%;对研究区形变干涉条纹进行检测,准确率为92.7%,误检率为4.3%.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准确识别广域矿区形变,及时发现灾害隐患并对其进行评估与预警,还能大大提升传统InSAR形变监测效率.

    矿区形变干涉条纹YOLOv5s迁移学习

    快速城市化地区"三生空间"时空格局演变特征——以武汉市为例

    周玄德邓祖涛窦文章梁滨...
    137-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带来的"三生空间"冲突矛盾加剧的问题,急需研究促进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土地利用的辅助决策技术.以武汉市为例,借助遥感影像解译、GIS空间叠加等技术,引入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其"三生空间"格局演变态势及空间分异.研究结果表明:①1990-2020年武汉市"三生空间"格局总体在水平和垂直维度上差异明显,其中生活空间集中分布在海拔100 m以下区域,生产空间、生态空间随海拔的升高递减;②武汉市"三生空间"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动显著,土地利用空间不稳定性增加,2010-2020年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高,地类之间的转化最为剧烈;③武汉市"三生空间"中生产空间以下降趋势为主,生活空间呈现扩大趋势,生态空间总体呈现细微上升;④武汉市"三生空间"用地功能转变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加快,30 a来主要表现在工矿生产空间侵占农业生产空间,蓝色生态空间挤压农业生产空间.研究内容可为实现"三生空间"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土地利用提供样本意义和应用价值.

    三生空间时空演变土地利用武汉市

    基于智能路侧系统的高精度地图快速更新研究

    王艳高凤飞孙宁宋娟...
    148-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精度地图及其快速更新能力问题,提出一种实现高精度地图变化检测与更新的方法,旨在解决当前采用专业采集车方式,更新成本过高、周期长(季度更新)的问题.即在车路云一体化模式下,通过智能路侧系统输出检测范围内实时、稳定、高精度的传感器原始数据与感知结果数据,可实现在复杂场景城市路口提供实时的地图变化信息,结合云平台可为车辆提供高精度地图众源更新服务.有望实现以天为单位更新,甚至是小时、分钟级更新,缩减因未及时更新可能引起自动驾驶车辆的需要人工接管的概率、减少违反交规的行为、从而降低安全风险.

    高精度地图车路云一体化智能路侧系统地图变化信息众源更新

    铁路设计线路换带衔接平顺性模拟分析算法研究

    闫广峰岑敏仪陈云峰
    158-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测量坐标系构建引起的铁路设计线路不平顺问题,在分析铁路测量坐标系构建对铁路设计线路平顺性的影响机理基础上,提出设计线路衔接平顺性模拟分析算法,实现了在设计阶段对铁路设计线路换带衔接偏差和平顺性的计算分析.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以分带投影方式构建铁路测量坐标系时,仅控制单个投影带在边缘处的投影长度变形大小,无法避免设计线路在换带连接处出现横向衔接偏差,进而可能导致设计线路出现不平顺;要使得设计线路换带衔接不平顺对铁路轨道静态铺设平顺性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算例中的高速铁路和160 km/h快速铁路,应控制高速铁路设计线路10 m、5 m/30 m和150 m/300 m弦轨向不平顺分别不大于0.64、0.64和3.2 mm,快速铁路无砟轨道、有砟轨道10 m弦轨向不平顺分别不大于0.64和1.28 mm;提出的铁路设计线路衔接平顺性分析算法,可以在设计阶段计算分带投影引起的设计线路不平顺性,进而可以对坐标系构建的合理性作出科学评判.

    分带投影高斯投影变形横向衔接偏差设计线路不平顺

    一种地理实体构建及应用方法

    尹向军黄国平孟军郭戚微...
    168-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中的地理实体构建工作,结合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需求,提出了一种集约化、实用型的地理实体数据构建和应用方法,并在智慧社区治理工作进行了应用探索,成效显著.通过地理实体一码多态和应用服务体系构建,形成了城市级全局唯一的数据时空信息基础设施雏形,为新型基础测绘建设转型升级提供相关技术参考.

    地理实体城市治理一码多态时空大数据云平台

    地震情境下室内应急疏散指示地标提取

    张钊杜萍刘涛马天恩...
    174-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室内地标提取方法在地震应急情境下的局限性,该文以大型城市综合体地震情境为例,提出一种室内应急疏散指示地标综合显著度评价模型,分别提取面向男性和女性用户的室内应急疏散指示地标.基于情境显著度、视觉显著度、用户属性显著度和空间显著度4个一级指标建立室内应急疏散指示地标显著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CRITIC-ICM组合赋权法确定地标显著度评价指标权重,构建室内应急疏散指示地标综合显著度评价模型;利用地标综合显著度差异分层级提取地标.基于VR场景的实验结果表明:模型提取结果准确率达81.46%,明显高于传统模型,能够在大型室内环境应急疏散过程中为用户提供关键信息,对室内应急疏散导航地图设计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地震应急情境大型城市综合体室内地标综合显著度评价用户属性

    用户体验指导下的微地图界面设计与眼动评价

    王炳瑄闫浩文李心雨王卓...
    185-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无指导面向平民大众并具有自媒体属性的微地图制图平台开发的设计方法,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结合微地图功能特点,依据交互界面设计原则,并应用心理学和人机效能理论,探索出适用于微地图产品制图平台交互界面的设计方法,并完成原型设计,随后将其与参考主流地图绘制产品设计的原型进行眼动实验与主观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当前平台原型明显优于参考主流地图绘制产品设计的原型.证明本制图平台交互界面能够很好契合微地图的特点,能够适应现阶段微地图产品的制图需求,对微地图制图平台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微地图地图制图平台开发交互界面设计眼动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