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测绘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测绘科学
测绘科学

张继贤

双月刊

1009-2307

niu@casm.ac.cn

010-88217815

100039

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路16号

测绘科学/Journal 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测绘局主管,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主办的高层次测绘类一级学术和技术核心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和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科技精品期刊,并被国际6大检索机构之一的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大地测量学同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卫星导航定位研究、数字摄影测量、遥感图像处理的智能化研究、遥感器原理和技术、风格的理论及其技术、测绘网络和虚拟技术、地图和地理的理论和技术、地图数据的符号化和可视化研究、3S技术及其集成的理论和应用、基础地理信息的综合分析与集成应用、矿山测量、海洋测量、激光扫描技术和应用、地图印刷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及与测绘相关领域的研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对流层折射融合修正法提高GNSS-IR测高精度

    祝会忠文建宇沈祎凡王强...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GNSS-IR测高中对流层折射修正的驱动数据时空分辨率较低问题,该文提出了以GPT2W模型为基础,利用ERA5数据集,引入新型对流层折射的融合修正法(NTRF),获得高时空分辨率的温度和压强数据,提高了GNSS-IR测高精度.利用3个GNSS测站在两种时间长度上进行海面测高.第一,通过NTRF与未进行对流层改正的结果相比,探究对流层折射对于海面测高的影响大小与NTRF的修正效果;第二,将NTRF与传统GPT2W的结果比较,探究更加细致的驱动数据对于测高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NTRF能够提高测高精度,3个测站精度长时序平均提升17.43%,短时序平均提升19.36%.与传统GPT2W相比较,长时序精度相当,短时序最高提升1.4 mm.证明NTRF能够修正对流层折射误差,提高GNSS-IR海面测高精度.

    GNSS-IR海面测高对流层折射改正数据融合温度和压强

    欧洲GNSS坐标时间序列共模误差提取研究

    胡晓方侯争高旭王翔...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大尺度区域GNSS坐标时间序列共模误差(CME)定义严苛、难以提取的问题,该文采用独立成分分析(ICA)分区域对欧洲2015-2021年GNSS坐标时间序列进行CME提取,并与欧洲整体提取的CME进行对比,研究大尺度区域CME提取的合理方法、CME的周期信息及其对速度场的影响.将欧洲划分为4个子区,分别对整体与分区提取CME,并进行功率谱分析,研究其对欧洲地区速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区提取CME的影响效果大于整体CME,整体剔除CME后的均方根(RMS)平均降低率小于2%,速度的不确定度平均降低率低于6%,分区剔除CME后的RMS降低率最高可达27%,速度的不确定度平均降低幅度均高于10%;此外,分区提取的CME周期信息更为丰富,结果显示,欧洲地区的CME以426.17 d和319.63 d周期信号为主.

    GNSS坐标时间序列独立成分分析共模误差速度场功率谱分析

    BDS-3/BDS-2及BDS-3+BDS-2中长基线控制测量定位性能分析

    周命端白岩松徐翔崔立锟...
    1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北斗系统当前提供的BDS-3+BDS-2定位信号,为了比较分析BDS-3/BDS-2及BDS-3+BDS-2中长基线控制测量定位性能差异,该文从基线解算模型和网平差处理模型两个角度建立北斗控制测量定位模型,选取某工程同时支持BDS-3+BDS-2、GPS双频数据的9个首级控制点形成中长基线控制测量定位网进行数据处理,从相位观测值精度、验后标准化均方根误差、基线解算质量和网平差点位结果等四方面作定位性能分析.通过中长基线控制测量定位实验结果表明:与GPS相比,无论是BDS-3+BDS-2还是BDS-3在X向、Y向、H向以及平面上和点位上的较差仅存在毫米级的差异,而BDS-2在X向、H向以及平面上和点位上的较差存在毫米至厘米级差异,仅在Y向上存在毫米级差异;BDS-3+BDS-2定位精度与BDS-3基本相当,但BDS-2定位精度均次于BDS-3+BDS-2和BDS-3,其中在高程方向上较为明显.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线解算网平差中长基线控制测量定位精度

    基于多源监测数据的大雁塔近40年变形特征分析

    张忠辉杜钊锋薛贵东孙祺...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西安市标志性古建筑大雁塔的倾斜问题,该文基于1985-2023年间的大雁塔倾斜小角法测量和水准测量数据,分析了塔身倾斜量和倾斜方向的变化、塔体各层的挠度变化特征,同时基于塔周边水准测量和InSAR测量结果分析了倾斜变化与地面沉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雁塔塔身倾斜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不均匀地面沉降产生,自1985-2023年间,大雁塔的形变经历了"倾斜加剧"、"倾斜回归"、"逐步稳定"3个阶段,最大倾斜量达到1010.50 mm,倾斜方向为北偏西,大雁塔倾斜变形与其周边的地面沉降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大雁塔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大雁塔多源数据小角法水准测量InSAR不均匀沉降

    通用计数型抽样表的模型回归和测绘质检应用分析

    蔡艳辉程鹏飞张莉王晓迪...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通用计数型抽样表在测绘成果质检中的适用性问题,该文从批量分段、样本量设计和接受概率设计3个方面对该标准的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基于广义线性模型回归分析的结果发现通用计数型抽样表采用的基于幂函数模型的批量分段和样本量系列设计可以较好覆盖批量的大动态范围,实现多尺度的计数抽样检验的兼容;同时,基于接受质量限(AQL)、可接受不合格数(Ac值)和检验水平的接受概率设计能够较好地实现抽样检验可操作性和风险控制的协调和平衡.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通用计数型抽样表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线性回归模型的中小批量模式分析对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检验具有兼容性,当限定Ac值、AQL、批量上限和样本量为中小批量的条件下,通用抽样表可直接应用于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检验.另一方面,抽样表与接受概率的分离设计思想对测绘地理信息抽样检验的专用标准、方案设计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抽样检验样本量接受概率幂函数模型线性回归

    侧扫图像分割的无监督学习模型

    刘蕾李厚朴边少峰翟国君...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常用分割方法仅依赖于灰度属性信息,难以实现侧扫声呐图像复杂地物准确分割的问题,而深度学习法又显著依赖于样本的现状,该文提出了基于多尺度无监督神经网络模型的侧扫图像分割算法.首先通过多尺度卷积对输入进行特征提取、特征融合;然后进行归一化处理,避免欠分割现象;损失函数则考虑了特征相似性和空间连续性两层约束,以减少噪声对分割的影响,并解决分割结果间断不连续问题.经测试数据检测,该文方法在实测数据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模拟数据中侧扫图像分割的重叠度为94.3%,假阳性率仅为0.08%,两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其他方法,能有效满足侧扫分割的需求,对通航安全、海洋工程、水下考古等领域有参考.

    侧扫声呐图像图像分割无监督学习卷积网络

    机载激光雷达的数字高程模型孔洞修补方法及精度分析

    徐玉龙袁阳杰孙红林董秀军...
    5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因地物遮挡、激光散射、复杂地形等因素影响,激光雷达在扫描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数据孔洞,进而导致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局部质量不佳的问题,该文提出在激光雷达数据TIN网格化基础上,检测网格孔洞边界,并在特征平面上按阈值新增三角面片,结合径向基函数调整网格节点至隐式曲面,完成孔洞修补.实验利用获取的山区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进行网格模型孔洞实例修补并开展不同地形、不同微地貌的孔洞修补,生成对应的DEM并对网格孔洞模型修补效果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复杂度指标和孔洞面积越大孔洞修补精度越低;在山地实验区,地形复杂度≤0.5,孔洞面积≤200 m2时,修补精度能满足1∶500 DEM产品要求,≤500 m2时,满足1∶1000要求,≤1000 m2时,满足1∶2000要求.

    激光雷达TIN网格孔洞修补地形复杂度精度分析

    MIA-HSU方法的DEM水平分辨率影响斜坡单元提取效果研究

    王秀英张少杰王凯杨红娟...
    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水平分辨率会影响滑坡灾害分析中斜坡单元的提取结果的问题,该文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蒋家沟流域为研究区,利用斜坡单元提取模型MIA-HSU分析蒋家沟流域在不同水平分辨率DEM条件下的斜坡单元提取结果的差异性.以蒋家沟流域1 m分辨率DEM提取的斜坡单元和坡度值为参考,选取斜坡单元平均坡度误差和斜坡单元内部坡度均一性等判定标准,评价DEM水平分辨率对斜坡单元提取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DEM水平分辨率的降低,提取的斜坡单元与基于1 m分辨率DEM提取的斜坡单元相比,平均坡度误差增加,单元内部坡度均一性降低.但是考虑各指标变化速率,DEM数据的可获得性与成本和研究区内滑坡与斜坡单元叠加分析结果,最终在给出各项判定指标的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的基础上,该文推荐12.5 m分辨率的DEM用于提取蒋家沟的斜坡单元最佳.

    稳定性分析斜坡单元定量化DEM水平分辨率MIA-HSU

    多维卷积和跳跃图卷积融合的高光谱图像分类

    李灏兴黄平平翟涌光王志国...
    7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卷积神经网络应用于小样本分类问题时通常难以达到较高的精度,图卷积网络能够聚合无标签邻域节点特征但未能充分挖掘像素级特征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多维卷积和跳跃图卷积网络的高光谱图像分类方法.该算法包括两个网络分支,首先多维度卷积子网络全面获取空-谱像素级特征;其次跳跃图卷积子网络利用不同层次的邻接矩阵提取全局节点间的关联信息,最后使用交叉注意力融合自适应融合两个子网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方法充分结合了卷积神经网络和图卷积网络的优势,在两组广泛使用的高光谱数据集中的分类精度均高于其他对比方法,总体分类精度分别达到了95.85%、96.48%.此外,通过改变网络模型参数验证了该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该文为从多层次、多角度提取高光谱图像特征信息用于分类提供了方法参考.

    卷积神经网络图卷积网络高光谱图像分类多头注意力融合交叉注意力融合

    青藏高原冻土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分布及其对气象的响应

    杜佳慧张宇全赵尚民
    8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原冻土不断退化,进而影响冻土区的植被生长状况的问题,该文基于2001-2020年MOD13Q1归一化植被指数,并利用像元二分法反演其对应的植被覆盖度(FVC),最后通过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法对FVC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响应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20年间青藏高原冻土区FVC均值呈上升趋势,增速依次为片状多年冻土区(0.0017/a)>季节冻土区(0.0010/a)>多年冻土区(0.0008/a)>岛状多年冻土区(0.0005/a),空间上总体表现为"西北低、东南高"的分布特点.空间变化趋势上,青藏高原冻土区FVC整体以稳定为主,但呈改善趋势,显著增加面积占比大于显著减少面积之比,显著增加面积占比分别为片状多年冻土区(30.26%)>多年冻土区(24.04%)>季节冻土区(19.94%)>岛状多年冻土区(8.24%).青藏高原冻土区FVC受气温和降水两种气象因子的影响,但是与降水的相关性更强.随气温升高,青藏高原冻土区FVC与气温的相关性从正相关转变为负相关,因此从长期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冻土退化不利于植被生长.

    FVC时空分布气象因子归一化植被指数青藏高原冻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