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测绘地理信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测绘地理信息
测绘地理信息

李清泉

双月刊

1007-3817

geo507@whu.edu.cn

027-68753506

430072

武汉市珞珈山武汉大学出版大楼

测绘地理信息/Journal Journal of Geomat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测绘信息与工程》杂志是国家科委批准、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类刊物;获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编校质量一等奖(中国高校学报研究会);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教育部);全国优秀测绘期刊二等奖(中国测绘学会);湖北省优秀期刊(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湖北省专业技术优秀精品期刊奖(湖北省新闻出版局)。被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JST)等国外数据库收录。本刊读者对象主要为测绘、国土、交通、水利、电信、地矿、勘探、城建规划、冶金、农业、旅游、煤炭、石油、林业等领域的科研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公共设施服务可获得性评价

    唐炉亮马颍陈梽兴字陈波...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餐饮业研究多从地理学角度探索其可达性空间格局分布,忽略了其服务能力与居民外出就餐意愿,导致服务设施的可获得性评价不精确.本文提出了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获得性指数,从供需平衡角度描述餐饮设施供给能力,以武汉市武昌区为研究区,构建了多类别公共设施可获得性指数的高斯距离衰减函数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法(multiclass gaussian-two 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MG-2SFCA).研究结果如下:①针对不同类型餐饮设施的距离衰减程度存在差异性,优化高斯距离衰减函数.MG-2SFCA方法较经典模型可以更加真实的模拟居民的出行意愿.②在可达性基础上首次给出可获得性指数的量化评价方法.通过外出就餐数据进行需求分类,根据平均餐位数和用餐时间量化设施供给能力并代入MG-2SF-CA 模型解算可获得性指数.③武昌区餐饮设施的空间可获得性分布存在着区域差异和行业聚集特征,其可获得性主要集中在中华路街、粮道街、水果湖街和徐家棚街.本研究结果为其他地区或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获得性评价提供了科学借鉴.

    可获得性餐饮设施两步移动搜索法可达性

    月球物理天平动参数的时变分析及精密预报

    魏二虎李岩林黄逸丹魏泽昱...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月球天平动是月球在空间中偏离理想情况的实际摆动,与月球坐标系的建立、地月坐标系转换和月球着陆器的定位息息相关,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月球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目前,月球天平动参数的预报主要基于JPL星历模型数据,预报结果精度较低.本文基于"嫦娥三号"着陆器的实测数据,开展天平动参数精密预报方法的研究.首先,针对傅里叶变换局部分辨率较低的问题,采用小波分解和快速傅里叶变换相结合,提取出月球天平动周期项共11项;确认了月球天平动的周期项不仅受到太阳和地球的引力影响,还与月震具有相关性.然后,在提取周期项的基础上,分别利用ARIMA模型和正弦函数拟合对月球天平动参数进行预报;结果表明ARIMA模型仅适合短期预报,而正弦函数分频拟合是精度更高的预报方法.

    月球天平动周期性信号ARIMA时变分析正弦函数

    一种适用于CORS的非实参实时坐标转换方法

    唐韬姚宜斌褚睿韬马锦山...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实际测绘生产中,使用独立坐标系时由于其保密特性,无法在网络RTK(real-time kinematic)中应用,难以发挥城市连续运行参考站(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CORS)系统实时高精度定位的系统设计要求.本文提出一种通过七参数拟合与格网改正结合方法,将保密的独立坐标系建立要素分解为参数模型与格网模型,进行参数的非实参化达到脱密目的,后续通过CORS系统将与参数对应的格网实时发送至用户实现非实参坐标转换目的,用户可利用该方法实时获取高精度城市独立坐标系坐标.西宁地区CORS实测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获取的地方坐标系成果精度在市区约为0.054 m,整体约为0.022 m,实现了在不显著影响坐标结果的前提下达到保密的要求.

    坐标转换连续运行参考站独立坐标系

    顾及残差插值补偿的区域CORS对流层延迟建模研究

    欧书圆张卫星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基于GPS数据校正InSAR大气误差存在的空间插值问题,本文利用南加州SCIGN网观测数据对几种顾及地形因素的对流层延迟插值模型进行精度验证,并提出了利用模型残差的内插值来补偿模型自身误差的方法,同时对残差反距离插值中权重的幂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1QM1、H1QM3、EH1QX1、EH1QX3这4种模型精度为毫米级,实验中前3种模型使用反距离的1.5次方或2次方定权的残差插值补偿效果最佳,补偿精度为亚毫米级,EH1QX3模型起反向改正.

    InSAR大气误差对流层延迟残差插值

    一种联合区域生长和布料模拟的点云滤波算法

    黄绪洲赵建虎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的点云滤波算法大多数是基于点的,所考虑的点云信息较少,参数设置复杂,对低矮地物的识别能力不足,滤波精度不是太高.本文提出了一种联合区域生长和布料模拟的点云滤波算法.首先对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滤除数据中的离群点和大多数植被点.然后通过改进的区域生长算法进行点云聚类形成一个个点云对象.同时使用布料模拟滤波算法获取得到初始地表.最后基于生成的点云对象对初始地表进行修正,获得最终滤波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算法抗差性更强,能更好的识别低矮地物,滤除非地面点,保留地面点,滤波精度相对于初始的布料模拟滤波算法有了明显提升.

    点云滤波区域生长布料模拟滤波

    码相不一致性对安卓手机精密单点定位的影响分析

    何蒋威黄腾达李敏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卓GNSS原始观测值的开放为智能手机精密定位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受限于智能手机内部集成的低成本GNSS芯片和线性极化天线,智能手机的GNSS观测值表现出与传统测量型接收机不同的误差特性,其中码相不一致性误差是影响智能手机GNSS定位精度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Huawei P40手机,对其GNSS观测值中的码相不一致性误差特性进行详细分析,并针对码相不一致性误差提出在线标定的解决方案.定位实验表明,在线标定解决方案的定位精度约为0.399 m,较不考虑码相不一致性的方案精度提高一个数量级.

    GNSS精密单点定位智能手机定位码相不一致性

    抗遮挡和模糊的平面目标鲁棒追踪算法研究

    方晗姚剑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渲染的数据生成方式,可模拟相机运动导致的运动模糊、散焦模糊等效果,并由此构建了一个新的数据集,以支持平面目标追踪算法的研究.此外,基于图像光流和平面掩码多任务学习,提出一种新的平面目标追踪模型.具体来说,该方法通过估计的平面掩码剔除背景和遮挡干扰,筛选出可靠的稠密光流估计,以提高追踪算法的鲁棒性.通过在公共数据集和补充数据上进行验证,该算法精度和鲁棒性都有所提升,同时在模糊、遮挡以及纹理缺乏等情况下都可进行有效追踪.

    平面目标追踪光流估计掩码估计数据集构建

    随机采样一致算法中不同约束条件的比较研究

    陶武勇周梦韦花向红徐少平...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机采样一致(random sampling consensus,RANSAC)算法被广泛用于点云配准中估计转换参数.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在RANSAC算法中添加约束条件,提高配准精度和缩短时间,但对于这些约束条件的约束效果和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尚不清楚.本文对4种约束条件进行比较研究,将4种约束条件组成16种组合,分别采用两种描述符为点云建立初始配对集,然后使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RANSAC算法计算转换参数,比较配准精度和计算效率.实验对比分析这些组合,分析不同组合的效果,给出不同约束条件的优缺点.

    点云配准随机采样一致约束条件局部形状描述符

    面向地理环境综合监测的空天地多传感器观测能力计算

    段木何香庭张利利张源奔...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规划空天地多传感器协同观测是综合监测地理环境的首要步骤,其核心是计算出空天地不同传感器组合的观测能力.当前,随着地理环境观测任务的日益复杂,传感器需求者未能有效计算空天地多传感器观测能力,导致无法制定高效的观测规划方案.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空天地多传感器观测能力计算方法,其核心是构建观测能力满足度函数,按需迭代地计算基础关联、优化关联与增补关联三个步骤的观测能力,求解出满足特定观测效益目标的多传感器协同观测方案.选取武汉1+8城市群地表环境土壤湿度观测规划作为实验场景,以观测能力满足度达90%为观测效益目标,通过按需迭代地计算多传感器观测能力,最终求解出观测能力满足度达90.86%的多观测协同方案,为地表环境土壤湿度监测提供了及时、可靠的观测协同规划依据.

    地理空间传感网空天地传感器协同观测规划观测能力土壤湿度监测

    联合分潮重组与验潮修正的江苏海域深度基准建立方法

    赵祥伟陈正宇谢朋朋柯灝...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连续无缝深度基准对于江苏沿岸海域海洋测绘及海洋工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用于构建连续无缝深度基准的潮汐模型在近海海域精度较差.针对这一情况,本研究利用江苏沿岸的若干长期验潮站数据,分别对FES2014、TPXO9和DTU10这3个主流潮汐模型进行精度评估,选取各自的最优分潮重组为一个新的潮汐模型;采用差比和差分法对重组模型进行精化改善,结果显示采用差分精化法效果更优且更稳定,可将模型在近岸水域的精度提高40%左右;根据精化后的重组潮汐模型构建连续无缝深度基准模型,得到的深度基准的变化趋势及特征与该海域的潮差分布特征较为吻合.

    分潮重组验潮修正深度基准江苏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