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信息工程大学科研部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信息工程大学科研部

张卫强

双月刊

1673-6338

cyxbbjb@163.com

0371-81635068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陇海中路66号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eo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测绘科学技术学报》(原《解放军测绘学院学报、测绘学院学报》)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主管、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主办的测绘科学学术刊物,双月刊。始创于1984年,创刊初期为16开半年刊,1991年改为季刊,80页出版,1993年5月正式出版,公开发行,1998年第1期起改为大16开出版,1999年6月更名为《测绘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启用)。2006年更名为《测绘科学技术学报》,同时改双月刊80页出版。1996年、2000年、2004年和2008年连续入编测绘学类中文核心期刊,2010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几年来,《测绘科学技术学报》先后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上网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群“万方数据”上网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入选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办刊宗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针,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报道和反映测绘科学最新研究成就,传播和积累军事测绘科学知识,促进测绘科学的发展与交流,提高测绘科学研究质量和水平,培养军事测绘人才,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测绘科学技术现代化服务。主要刊登内容:以测绘科学技术为报道重点,其内容侧重于基础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在信息化的科技环境中,特别关注于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显示技术和数字战场感知的理论、方法与工具的研究;空间定位与导航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遥感平台体系构成、目标自动识别与提取、影像信息融合、数字航空摄影测图、影像高精度定位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具有多源数据融合能力及可视化效果的、适应各级管理层次的地理信息平台的开发与研究等诸问题。除这些经典的测绘科学理论与方法在新时期的自然延伸外,还特别关注与测绘科技有关的跨学科、跨行业的前沿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命题和创新性的探索成果。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测绘和相关专业研究的广大师生、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粗差和系统误差显著性检验统计量统一推导新方法

    刘长建王敏冯绪张熙...
    441-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均值平移模型的数据探测法和附加系统参数的平差法是目前处理粗差和系统误差的重要方法,其函数模型形式一致,故关于二者的显著性检验统计量理论上可做统一推导.不同于已有文献,文中提出一种统一推导的新方法.新方法的思路更符合数理统计中构造显著性检验统计量的一般思路,具有简洁且易于理解的特点.此外,新方法还具有较强的普适性,除参数平差外,需要时还可用于其他平差方法的粗差与系统误差显著性检验统计量推导.

    粗差系统误差显著性检验统计量统一推导新方法

    EWT与MPE结合的GNSS坐标时间序列信号提取方法

    陶蕊鲁铁定周子琪
    446-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GNSS坐标时间序列信号提取过程中部分有效信号在残差噪声中"湮没"的问题,提出一种经验小波变换(EWT)和多尺度排列熵(MPE)相结合的二次信号提取方法(EWT-MPE).该方法对第一次滤波后残差噪声进行分解,产生经验尺度分量和一系列经验小波分量,并采用MPE作为阈值指标,将各分量划分为信息模态分量、混合模态分量和噪声模态分量,对混合模态分量再次提取,直至无混合分量后,再重构初始去噪信号和信息模态分量为最终提取信号,从而达到信号二次提取的目的.通过对中国境内 8 个陆态网台站原始数据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整体优于经验模态分解(EMD)和EWT,信噪比均值达到 12.47 dB,能量百分比均值达到 79.10%,与EMD和EWT相比,信噪比分别提升 33.80%和 13.78%,能量百分比分别提升 16.15%和 5.87%,可以有效提取出原始信号中局部趋势特征,进一步提升信号提取效果.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坐标时间序列经验小波变换多尺度排列熵信号提取

    超大视场天顶仪旋转轴偏差的检测

    徐彬吴增强罗琪陈冰...
    453-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测站垂直基准信息的准确获取是高精度天文定位定向的基础,必须通过测量设备轴系偏差的补偿才能实现.对一种超大视场天顶仪旋转轴偏差检测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获取测量设备绕旋转轴旋转 180°前后的图像,给出了旋转轴偏差与同名像点图像坐标之间的映射关系,构建了旋转轴偏差的标准解算模型,并通过误差分析提出了改进模型.仿真实验表明:解算模型可有效检测出旋转轴偏差.经改进模型处理后,水平角的计算精度提高了 26%,高度角的计算精度提高了 15%.

    主光轴旋转轴轴系偏差图像坐标误差

    低成本MEMS惯性器件行人运动模式识别算法

    唐谦张伦东贾铮洋孙付平...
    458-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行人正常行走、上楼、下楼等常见运动模式识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低成本的足部MEMS惯性器件运动模式识别算法.首先,根据MEMS惯性器件的安装关系和实际采集的数据,分析了不同运动模式下的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的输出特征;然后,选取x轴方向的加速度计和y轴方向的陀螺仪输出的数据,利用输出波峰波谷的先后逻辑顺序,识别正常行走、上楼、下楼 3 种常见的行人运动模式;最后,对 4 名实验人员采集的 10 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正常行走状态识别的平均成功率可达到 100%;上楼状态识别的平均成功率达到 97.25%以上;下楼状态识别的平均成功率达到 98.99%以上.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运动模式MEMS惯性器件加速度计陀螺仪识别算法

    LEO多星座增强BDS精密单点定位性能评估

    刘婧郝金明杨颜周蕊...
    464-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不同构型的低轨星座(LEO)增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精密单点定位PPP 性能开展研究.通过IGS高、中、低纬度 6 测站实测数据、精密轨道及钟差产品,生成BDS、"鸿雁"HY、"微厘空间"CS精密星历、卫星钟差、观测量等实验仿真数据,构建了LEO增强BDS PPP数学模型,实现了BDS、BDS+HY、BDS+CS、BDS+HY+CS不同组合PPP.实验结果表明,在 10、60 min静态PPP定位精度以及平均可视卫星数、PDOP值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HY对高纬度KIRU站改善效果显著,收敛时间减至 2 min以内;CS对低纬度FAA1 站测站收敛时间的提升最大,从46 min 50 s缩短至2 min;HY+CS增强BDS的效果最好,10 min定位精度均能达到毫米级,除FAA1 站外其他测站均收敛在 1 min以内.

    低轨卫星导航增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精密单点定位定位精度收敛时间

    点云多特征分类构建的车辆目标智能识别方法

    王凯刘松林代君聂凤祥...
    470-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激光雷达是智能车环境感知的重要传感器之一.针对目前激光点云感知和识别车辆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点云多特征分类构建的车辆目标智能识别方法.首先,通过地面分割、空间聚类等方法对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若干待识别目标;其次,从车辆尺寸、车身材料、点云特征 3 个方面,对待识别目标进行多特征分类构建;最后,制作训练集对支持向量机进行训练,利用训练好的分类器对待识别目标进行识别.利用百度Apollo数据集中的 6 个场景进行实验,本文方法的识别准确率均在 90%以上,识别效果较现有方法有所提高.

    激光雷达车辆识别支持向量机特征构建目标识别

    GNSS辅助的视觉动态定位方法研究

    聂凤祥郝向阳代君王凯...
    476-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在城市环境中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间歇失锁时运动平台无法连续定位的问题,研究一种GNSS辅助的视觉动态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相机对街景拍摄 3 幅影像且记录相应位置的GNSS坐标,以GNSS坐标系为世界坐标系.首先分别提取这 3 幅影像中的SIFT特征点进行三维重建,得到这些特征点在第 1 幅影像所对应相机坐标系中的坐标以及相机在这 3 个位置之间的位姿变换,接着利用这 3 幅影像所对应的GNSS坐标求得相机坐标系与GNSS坐标系之间的位姿变换.然后通过对此街景任意拍摄 1 幅影像,即可利用P3P+RANSAC对当前影像所对应的相机位姿进行解算得到相机平台此时的GNSS坐标.最后对某场景的影像数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且其定位精度一般不超出 6m.

    视觉定位GNSS定位特征点匹配位姿解算坐标转换

    顾及相干性与空间分布特征的SAR图像海上风电平台检测方法

    王佳俊靳国旺熊新李佳豪...
    484-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风电平台检测方法依赖长时间序列影像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顾及相干性与空间分布特征的SAR图像海上风电平台检测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风电平台呈规则矩阵型、梅花型的空间分布特征与高相干性,利用自适应参数的DBSCAN算法对相干系数图中高相干像素进行聚类,通过将聚类结果的最小外接矩形作为风电场边界来排除船舶干扰;再采用NCC算法将风电平台模板与风电场SAR正射影像进行匹配,实现风电平台的检测.采用覆盖中国南海、欧洲北海两个试验区的Sentinel-1A影像进行了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合成孔径雷达海上风电平台目标检测相干系数影像匹配

    极化滤波和跨维交互混洗的遥感影像目标检测

    孙尚琦张宝华吕晓琪谷宇...
    491-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度网络提取的多通道特征缺乏关联性,表达能力弱,对舰船目标识别精度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跨维交互混洗特征的遥感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在特征提取阶段,利用等变神经网络提取具有旋转等变性的特征,有效降低目标方向角任意造成的定位精度损失.在此基础上,利用极化滤波机制的维度坍塌方法,对提取的特征分别进行仅空间和仅通道维度的权重学习,有效避免了降维引起的特征丢失.再应用跨维交互操作挖掘通道与空间维度间的关联信息,将通道间的信息混洗后融合,建立维度间的映射关系,增强特征的表达能力,改善目标的定位精度.通过在HRSC2016 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证明本方法的检测精度高于对比方法,说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目标检测极化滤波关联信息跨维交互混洗

    基于平面几何特征约束的城市机载LiDAR点云精确配准算法

    吴立亭邢帅陈坤张国平...
    498-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城市机载LiDAR点云数据在配准过程中存在的自动化程度低、效率低、配准结果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平面几何特征约束的点云配准算法.该算法首先基于渐进形态学滤波算法提取非地面点,并依据点云平面度与粗糙度特征提取建筑物点云,然后通过欧式聚类与RANSAC算法提取建筑物点云平面特征;接着通过计算重心KD树与Hausdorff距离构建平面特征的相似性系数矩阵,同时引入双向一致性约束规则与平面法向量余弦相似性测度进行平面特征匹配;最后依据平面几何特征约束条件构建点云四元数坐标转换模型,实现了点云数据的精确配准.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人工选取同名平面特征的方法,本文算法的匹配效率、准确率和配准精度均有显著提高.

    LiDAR点云平面特征Hausdorff距离几何特征约束点云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