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长江大学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长江大学

张昌民

月刊

1673-1409

xb_zkb@yangtzeu.edu.cn

0716-8060971

434023

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天然气优势运移路径的动态追踪——以川西坳陷白马庙气藏为例

    吴东胜李泽坤林小云刘柏...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气优势运移路径的分布受运移动力、输导体系、烃源岩、圈闭及其时空配置等多种地质因素影响,其空间形态的准确预测及追踪对于油气藏定位勘探和降低勘探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应用白马庙构造的构造、沉积、输导层和烃源岩等地质研究成果,构建不同运移阶段的供烃模式、运移动力和输导体系等基础地质模型.以GIS为基础平台,将地质评价结果和表征参数转换为数值模型,采用基于概率的预测技术实现天然气优势运移路径的动态追踪.结果表明,白马庙气藏经历了燕山期成藏和喜山期调整等两个阶段,天然气运移可分为成藏期垂向运移、成藏期浅层侧向运移和调整期侧向运移等3个过程,应用地质综合研究成果构建初始地质模型,基于GIS动态追踪天然气优势运移路径,应用已有勘探成果验证和分析预测成果,进而可为圈闭 目标优选和定位评价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优势运移路径动态追踪数值模拟白马庙构造川西坳陷

    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田泉四段扶余油层致密油成岩特征及成岩相

    来广军
    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葡萄花油田扶余油层致密油相对优质储层分布,综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核磁和微米CT等测试,在致密油储层特征和成岩作用分析基础上,开展成岩相定量划分.结果表明:①扶余油层以残余粒间孔、晶间微孔为主,次为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孔隙、喉道半径分别为0.82~39.42 μm和0.02~1.28 μm,平均为4.96 μm和0.68 μm,为微-纳米孔隙+纳米喉道.②扶余油层视压实率和视胶结率高达56%和35%,强烈的机械压实、早期方解石和伊利石充填堵塞粒间孔隙和喉道,是导致储层致密化的重要原因.③绿泥石包壳减缓压实强度、保留了部分原生孔,长石和火山岩岩屑的酸性溶蚀形成各类次生孔隙,是形成相对优质储层的关键.④通过多种成岩强度参数的Q型聚类将扶余油层分为4种成岩相,弱胶结强溶蚀次生溶孔相和弱压实强溶蚀残余粒间孔相物性好、试油产能高,是扶余油层有利储层类型.

    成岩特征成岩相微-纳米孔致密油扶余油层

    尼日尔Termit盆地东北部上白垩统Donga组烃源岩发育影响因素与发育模式

    宋换新李巨露文志刚程顶胜...
    2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白垩统Donga组是Termit盆地Trakes斜坡新确认的重要烃源岩层位,对其发育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对该区油气成藏规律认识和勘探突破有重要意义.在该区三口探井Donga组钻、测井资料综合分析及采样分析的基础上,对Trakes斜坡及周缘地区Donga组优质烃源岩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建立其发育模式.结果表明:Termit盆地Trakes斜坡及周缘地区Donga组优质烃源岩十分发育,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混合型(Ⅱ型),生烃潜力大;晚白垩世早期全球为典型温室气候,炎热-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陆源高等植物和水生低等生物均很繁盛,为沉积水体提供充足的有机质;区域稳定的热沉降作用及全球高海平面导致持续的海侵作用,底层水体形成的弱还原性环境,为沉积有机质的保存和富集提供了良好的场所.综上建立了 Donga组"陆源-海相"浅海泥质陆棚优质烃源岩发育模式.

    烃源岩Donga组发育模式保存条件地球化学Termit盆地

    基于CCU-Net的地震信号高分辨率处理方法

    薛雅娟杨强高瑜翔
    3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震资料采集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和仪器设备的影响,往往呈现低分辨率、低信噪比的特征,影响后续地震解释和反演.常规的反褶积、Q补偿等高分辨率处理方法受限于子波提取难、Q值难以估计等问题无法很好地被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处理.深度学习由于能快速学习输入与 目标之间的映射关系,近来得到了分辨率处理领域的关注,但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数据高分辨率方法常未考虑多尺度与空间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CCU-Net的处理方法,网络主体包含编、解码结构;融入CBAM、CA模块,使网络能够更加全面关注特征层的空间信息和通道信息;并采用L1、SSIM、MS-SSIM作为组合损失函数,提高网络学习不同尺度下结构信息的能力,能更好地恢复细节信息.通过正演模拟的方法生成了具有不同分辨率和噪声水平的地震数据用于网络训练.在合成地震数据和实际数据中,基于CCU-Net的处理方法显著地提高了地震数据的主频,拓宽了频带,层间信息得以更好的显示,与其他方法相比有效地提高了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同时对噪声也起到了明显的压制效果.

    深度学习地震数据提高分辨率去噪

    数理统计法确定物性下限的方法优选

    李谋杰张豆娟陈冬傅爱兵...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数理统计法确定物性下限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有效样本和非有效样本个数大致相当的情况下,依据不同含油产状岩心物性分析数据分别采用 自然分布百分比法、块数折合百分比法、正逆累积法确定物性下限,结果基本一致,但受物性分类区间影响,精度不高.考虑样本数据体差异过大的影响,引入有效样本的折合系数或者样本归一化处理的百分比正逆累积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 自然分布统计法中因有效样本占绝对优势而使统计出的下限偏低的问题,但仍然受物性分类区间的影响,精度不够高.为了更好地压制有效样本与非有效样本的统计数据体差异较大问题,提高精度,提出利用百分比正逆累积散点曲线法进行逐点绘图.经过A油田某目的层段岩心样本数据对比分析,利用百分比正逆累积散点曲线图确定孔隙度下限为7.4%,与实测油层最低孔隙度值7.4%一致;对B油田某目的层段岩心样本数据对比分析,百分比正逆累积散点曲线图确定渗透率下限为400 mD,与实测油层最低渗透率410 mD基本一致.两个实例均显示百分比正逆累积散点曲线法更可靠,确定的物性下限精度更高.

    数理统计法百分比正逆累积散点曲线图法物性下限

    多用途存储式声波信号模拟器的设计与实现

    魏勇崔小名郭涛陈强...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动液面检测仪搬运至模拟井或者油井现场进行研发测试,不仅成本高、效率低,而且严重影响仪器的研发进度,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用途存储式声波信号模拟器解决方案.该信号模拟器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为主控模块,通过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DDS)将油井动液面检测中的次声波信号特征完整复现.声波信号源既可以来自于油井现场声波数据,也可以来源于用户 自主编辑合成的任意波形数据.试验表明,所设计的多用途存储式声波信号模拟器不仅能够模拟多种油井现场次声波信号,满足动液面检测仪自检及测试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作为一款通用信号发生器使用.

    声波信号模拟器多用途存储式直接数字频率合成信号发生器

    多深度电阻率曲线分异特征研究及地质导向应用

    王光王晓飞孙宝龙王彦晚...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的常规测量数据在进行地质导向时存在不确定性大、人工干预多等缺点,难以在业内推广,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薄油层、断块油层、底水和边水层开发成为常态,对常规随钻工具地质导向配套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对常规随钻电磁波电阻率仪器在薄层、近边界、远边界、各向异性地层、倾斜地层等不同地层条件下进行模拟,根据电阻率曲线分异特征与地层产状的关系,定义指示地层各向异性、边界位置、倾角等关键导向参数的分异信号,并给出量化方法;再依据分异信号良好的地层产状参数指示,借助反演技术对实时测量数据进行地层产状参数信息的实时解读;最后通过测量电阻率数据获取地层边界指示、储层产状预判、井眼周围电阻率提取等地质导向关键参数提取,用于指导地质导向.该方法具有人工干预少、信息获取速度快、基于实测数据计算可靠性高等优势,为常规仪器地质导向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新方法.

    电阻率曲线分异极化角各向异性地质导向

    利用直井、导眼井和水平井确定水平井钻遇有效厚度——以L油田C区块为例

    张豆娟郭海敏张奎华傅爱兵...
    6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水平井钻遇位置的有效厚度如何合理确定,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因此探讨如何综合利用直井、导眼井以及水平井资料确定水平井钻遇位置有效厚度的问题十分必要.首先结合区块内直井、导眼井和水平井的资料综合建立相对比较完善的有效厚度标准,依据试油、试采、有效厚度标准、测录井资料、地层对比以及井所处的构造位置综合识别直井、导眼井和水平井的油层.然后由直井、导眼井资料综合确定单井有效厚度和目的层段的平均净毛比.对于井轨迹基本顺构造线的水平井,根据测井解释油层段、井斜、方位计算出油层段钻遇的垂直厚度,将钻遇垂直厚度乘以目的层段的平均净毛比计算水平井钻遇位置的有效厚度.最后综合井轨迹基本顺构造线的水平井钻遇位置的有效厚度和直井、导眼井的有效厚度来绘制储量计算单元的有效厚度等值图,其中水平井钻遇位置的有效厚度对于直井井控较差的储量计算单元的有效厚度等值图绘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水平井随钻资料自然伽马相对值全烃相对值钻遇有效厚度

    基于线弹性与损伤力学的砂砾岩裂缝扩展规律研究

    刘洪涛王孟江肖诚诚陈红旗...
    7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力压裂法是提高砂砾岩油气藏开发效率的关键技术手段.采用线性弹性断裂力学与损伤力学原理,构建了一个描述裂缝在砂砾岩储层中动态扩展的理论模型,探究砂砾岩储层中水力裂缝的动态扩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砂砾岩储层中水力裂缝以绕砾为主进行扩展,砾径变化不会对水力裂缝延伸方向产生较大影响;在水平井筒附近易形成复杂裂缝网络,扩展到远井区域后以简单缝为主.随着施工排量增加,近井起裂产生多裂缝的条数相应增加,在远井区域逐渐被优势裂缝扩展所取代,当排量达到10 m3/min时最远沟通距离可达190 m.低黏度(1 mPa·s)压裂液易造成简单缝,中(10~30 mPa·s)、高黏度(50 mPa·s)压裂液易形成复杂缝,在远井区域形成优势扩展,高黏度压裂液形成裂缝遇砾石易分支,趋于形成垂直缝与水平缝相互连通的裂缝形态.随着水平应力差增加,裂缝复杂程度明显降低,且近井区域复杂缝网规模也在明显降低,目标区块应力差达到10 MPa时优势裂缝明显大幅度减少.该研究对于指导砾岩储层水力压裂的优化设计方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砾岩储层裂缝扩展水力压裂损伤力学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化学驱后封存储量有效开发方式研究

    左松林杨清立吴家文路晶鑫...
    89-96,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庆油田二类油层划分为3~6套层系,部分区块首套层系已完成化学驱并上返到第二套层系,首套层系储量被封存.为确定二类油层化学驱后封存储量释放方式,以B1D东块为例,应用虚拟布井方法和盈亏平衡原理研究了化学驱后注采井距和层系组合厚度界限,确定利用老井释放封存储量,合理井距为200~250 m.设计了 3套井网调整方案,通过对比优选,确定利用二次加密井释放封存储量,开采对象为萨Ⅱ10~萨Ⅲ10所有油层及二次加密井网原射孔的萨Ⅰ和葡Ⅱ油层,采用分期射孔方式.应用数值模拟研究释放封存储量的时机,补孔越早,最终采收率越高.应用盈亏平衡原理研究经济极限含水率,产液量和油价越高则经济极限含水率越高;二次加密井补孔越早,经济极限含水率越高,目前含水率条件下补孔,经济极限含水率可达98.7%.B1D东块试验6 口井,平均单井日增液29.3 t,日增油1.25 t,含水率下降1.0个百分点.该开采方式在大庆油田4个区块推广应用,实施补孔545 口,平均单井日增油1.0 t,含水率下降0.7个百分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化学驱后封存储量井网调整调整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