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残疾人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残疾人研究
残疾人研究

程凯

季刊

2095-0810

zhaoyanchao928@126.com

010-66580151

100034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186号

残疾人研究/Journal Disability ResearchCHSSCDCS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春寄语

    程凯
    1-2页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与关爱服务的系统性优化研究——以需要为本的社会政策为视角

    林闽钢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残疾人社会政策进入优化发展新阶段,将系统思维贯彻至残疾人社会政策优化是现实所需.文章提出残疾人社会政策以需要为本的目标导向,聚焦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的目标集成、政策集成,推动残疾人兜底型和发展型社会政策的效果集成,进一步提出建立健全残疾人家庭需求的多维识别和综合研判机制、持续追踪和动态预警机制,并围绕残疾人家庭的能力提升、残疾人关爱共同体建设这两个重点,来促进残疾人社会政策的协同.

    需要为本残疾人社会政策社会保障关爱服务系统性优化

    中国康复服务保障政策及支付体系研究

    杨立雄韦文高
    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之初,针对特定群体建立了少量的康复服务项目,康复支付方式单一;改革开放以后,康复服务快速发展,逐渐形成多样化支付渠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康复服务转向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康复支付迈向多元化.但是,从总体上看,康复服务支付体系存在碎片化、低水平、地区化等问题,制约了康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可及性.基于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未来应树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康复服务理念,强化政府康复服务保障职能,完善康复服务筹资机制,适度统一康复保障政策,建立起高质量、可负担的康复服务支付体系.

    康复服务支付体系保障政策制度优化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后的残疾人照护保障体系研究

    何文炯纪楠楠刘来泽何山...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历了多年试点之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在全国普遍实施,其保障对象应当是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这就要求重新谋划残疾人照护保障体系.事实上,评残标准中的"残疾"与长期护理保险中的"失能"内涵有所区别,面向残疾人的照护服务内容与面向失能人员的护理服务内容也有所不同,而且残疾人及其家庭对照护服务费用的支付能力更弱,因而残疾人比一般社会成员有更多的照护保障需求.据此,需要对全社会的照护保障体系作出整体性安排.残疾人照护保障体系可以由两项制度构成:一是与其他社会成员一起参加长期护理保险,政府财政予以一定的保费补助;二是建立残疾人照护服务补助制度,由财政资金解决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未能解决的那部分照护服务费用.现阶段的重点:一是将残疾人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二是适度增加财政对残疾人照护保障的投入;三是创新残疾人照护服务供给机制;四是提高照护保障及相关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残疾人照护保障长期护理保险残疾人照护服务补助

    社会企业:公益慈善创新与残疾人就业新机制

    李志伟张志敏薛婧一葛忠明...
    3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残疾人就业是残疾人体现个体价值、实现社会融合的重要途径,更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残疾人"生理—身体性"缺陷、"社会—结构性"障碍、人工智能机器人大规模挤占工作机会日趋明显等诸多因素的叠加,使残疾人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现有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无法达到既定政策目标.社会企业作为公益慈善的创新之举,赋予了残疾人就业尤其是集中就业新的活力,是残疾人就业的新机制.文章着重分析了社会企业在残疾人就业中的角色定位、实践逻辑以及培育路径.社会企业作为残疾人就业的新机制,扮演着"残疾人集中就业创新场所"的角色,既能实现残疾人规模化就业,也可提升残疾人就业质量.以官办慈善基金会为主导的残疾人就业社会企业,可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通过提供"体面"就业岗位促进残疾人就业.文章最后讨论了国家力量、官办基金会、残疾人自组织、社会大众等多元主体协作的残疾人就业社会企业培育路径.

    社会企业公益慈善创新残疾人就业

    疗愈创伤:残疾人社会创业的实践路径

    杜德安余艳萍
    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引入创伤视角,通过对两个社会创业实践的案例研究发现,残疾人社会创业的实践路径可以用疗愈创伤来概括,即治疗创伤促进创伤愈合的过程.首先,治疗创伤是残疾人社会创业的动机,残疾人社会创业缘起于治疗个体、群体与社会创伤的动机;其次,残疾人社会创业的过程包括机会识别、资源整合与合法性获取三个方面,残疾社会企业家通过考量创伤与优势匹配识别创业机会,通过链接社会支持网络与吸纳残疾人群体整合资源,通过满足外部需求与激发积极情绪获取合法性;最后,创伤愈合是残疾人社会创业的效应,残疾人的社会创业实践最终实现了个体、群体与社会创伤愈合的多元价值.

    社会创业残疾人创伤视角疗愈

    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制度的反思与优化

    杨雅妮
    5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第63条首次在国家立法层面专门规定了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制度,该规定对于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维护不特定主体无障碍权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制度进行反思与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通过研究发现,要正确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制度,实现维护不特定主体无障碍权益的目的,应以《立法法》第99条的规定为依据,在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领域优先适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第63条的规定,并通过科学界定违法行为的范围,赋予残疾人联合会等群团组织民事公益诉权,确立以行政公益诉讼为优先、以民事公益诉讼为补充的诉讼顺位以及明确检察建议的类型与制发对象等方式,全面优化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制度.

    无障碍环境公益诉讼起诉主体诉讼顺位检察建议

    无障碍环境建设行政公益诉讼的理论逻辑与优化进路

    董储超
    6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障碍环境建设行政公益诉讼所指涉的公共利益呈现出鲜明的社会性、公共性特质,此特质对监督行政机关提出了现实要求,与行政公益诉讼的监督功能共同塑造了此类公益诉讼的制度机理.因此,应强化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监督行政机关履职的制度功能,以此破解无障碍环境建设因主体交错而存在的责任判别困境,亦需要通过类型化拓展受案范围的方式,分类别明确无障碍设施建设、信息交流、社会服务领域的重点工作,以保障日益多元的无障碍权益.此外,应考虑赋予残疾人联合会等主体以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并允许公民通过无障碍私益诉讼维护公共利益,以此回应"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立法吁求.

    无障碍环境建设无障碍权益行政公益诉讼受案范围起诉主体

    2023年全国残疾人家庭收入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残联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残联信息中心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
    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国家统计局批准的《全国残疾人家庭收入状况调查制度》(国统制[2022]30号),2023年中国残联制定了《2023年全国残疾人家庭收入状况调查方案》,继续组织对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0个县(市、区、旗)的9 706个残疾人家庭户进行收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全国残疾人家庭人均年收入为22 262.8元,与2021年相比,名义增长率为7.5%,实际增长率为5.4%.从2016年到2022年,全国残疾人家庭人均年收入持续增长.但与全国居民相比,2022年全国残疾人家庭人均年收入占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4%.2022年全国残疾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转移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消费性支出以食品烟酒支出和医疗保健支出为主.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残疾人家庭收入总体虽然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但残疾人仍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在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应充分考虑解决残疾人群体增收困难和支出型困难的现实需要,逐步建立残疾人家庭可持续增收机制,缩小残疾人发展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

    残疾人家庭收入状况支出状况抽样调查

    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制度的国际比较观察与本土优化路径

    王健
    8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制度在我国实施30余年,其在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效果不彰,主要由于制度总体较为简单粗糙且法密度低、社会对残疾人的认知以医疗模式为主、雇主注重雇佣轻度残疾者以完成雇佣比例、公共部门没有起到应有的表率作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存在一定的排挤效应.为此,可以从受益对象、义务主体、雇佣比例以及制裁和激励措施等细部规则考察比较域外国家的相关经验,以探寻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制度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替代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从提升立法的操作性和共识性、确保残疾人权利主体地位、促进重度残疾人融合就业、强化公共部门责任、推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弹性化征收与使用等方面优化我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制度.

    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就业保障金人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