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廖元和

双月刊

1672-0598

xb@ctbu.edu.cn

023-62769249

400067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重庆市教委主管,重庆工商大学主办的学术刊物。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自2003年第1期起,《渝州大学学报 (社科版)》更名为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社科版)》,本刊公开发行以来,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出版,综合质量不断提高,得到了校内外作者和读者的普遍赞扬,荣获重庆市高校首届优秀学报奖及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每期均有大量论文被各类文摘刊物选用或获得各级各类奖励。主要栏目有:政治、哲学、经济、法律、文学语言、历史、教育、重庆地域文化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金融强国战略与人民币国际化——数字人民币与多边支付系统双核心分析

    陆岷峰施志晖周慧蕙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水平与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息息相关.文章提出了一种以数字货币人民币与多边支付架构并重的"双核心"战略,旨在强化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通过建构技术规范、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推进金融机构协作、强化支付企业角色、建立跨境支付示范区以及增强国际金融中心支持力度,全方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文章深入剖析了数字人民币与多边支付体系间的协同影响,并着重指出人才培育对于创新驱动的关键性,以此保障支付体系的效能与安全性.实现金融强国的目标,"双核心"战略实为一条关键途径,能够有效地强化我国在全球金融体系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式现代化金融强国人民币国际化数字人民币多边支付系统

    中国式现代化历史演进的内在逻辑解析

    龚培河吕怡璇
    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析中国式现代化历史演进历程,从国内角度看,经历三次重大历史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从被动探索现代化到主动探索现代化的历史转变;改革开放标志着从选择性探索现代化到创新性探索现代化的历史转变;从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应然特征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从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到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转变.从世界角度看,三次重大历史转变把中国近代以来的整个现代化历史进程从被动学习到主动追赶再到积极超越发达国家跨进了两大步,使得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未来发展态势,由此确认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开辟广阔前景.

    中国式现代化主动探索创新探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基层治理能力建设:价值意蕴、现实梗阻及进路支持

    文丰安王洪欣
    2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由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与国际发展环境不断演变,我国基层治理能力建设方面出现了基层治理主体要素作用发挥不足、数字技术应用基层治理不成熟、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不完善等发展困境.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可采取建立良性基层治理共同体、采用"智治赋权"的基层治理模式以及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提升基层法治化水平,进而不断增强我国基层治理能力.

    中国式现代化基层治理基层治理能力

    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时代特征、理论意义与关键着力点——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

    徐政江小鹏
    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研究发现,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不仅在创新和效率上有了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还从生态环境保护层面赋予了生产力可持续发展以全新的生态价值内涵,推动了生产关系和生产要素的深刻变革.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者、劳动对象以及劳动资料经历了科技化转型,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呈现出创新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发展理论的继承创新、要素理论的内涵扩展,还充实了生态产品价值学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实践的深度融合,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示范方案.基于此,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着力点在于锻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奠定新业态产业基础,搭建新时代科创体制,营造数智化绿色经济.

    新质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要素科技化转型政治经济学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架构解析与科技创新举措

    张夏恒冯晓宇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的升级和跃迁,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动力,也是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的新引擎和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新力量.新质生产力由支撑体系、参与主体、内容体系及主要领域等核心要素构成,这些核心要素交互作用,构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载体.从社会再生产角度看,新质生产力涉及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全过程,这4 个环节紧密衔接、循环畅通,推动生产力的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新质生产力强调科技创新在整合生产要素领域的统领性作用,因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关键技术创新、改革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地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等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

    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农业新质生产力:理论审视、价值意蕴与未来进路

    周昊天段小梅
    5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的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理念、目标指向等具有内在的逻辑契合性,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和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引领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地夯实农业基础,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农业新质生产力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生态等方面呈现整体性、综合性特征.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助力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跃升,需要从制度供给高效化、农业发展数智化、要素配置市场化、经营方式多样化、三次产业融合化等方面协同推进,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加速生成和持续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农业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

    "双碳"目标下新西部大开发的经验、逻辑与实践路径

    李佼瑞王倩茹
    6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碳"目标的宏伟蓝图下,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承载着历史与未来的双重使命.该战略深度融合了国际经验与发展的内在逻辑,旨在推动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兼顾生态保护,实现绿色低碳的根本转型.然而,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加速推进、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 2023 年以来生成式AI技术的广泛渗透,生产方式与发展模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颠覆性变革.数据作为新兴的核心生产要素,深刻重塑了生产力结构,为西部地区在"双碳"目标下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提供了强大驱动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聚焦传统产业绿色化、新兴产业培育与生态保护,确保经济发展与环保并重,最终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为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提供"西部方案".

    "双碳"目标西部大开发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

    "一带一路"倡议下西北地区深化开放发展的路径研究

    陈润羊王洋洋李瑞珠
    7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使西北内陆区域不断走向开放前沿.然而,西北地区的开放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共建"一带一路"以来,西北地区开放发展呈现六大特征:进出口总额规模较小,但占全国的比重不断提高;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共建国家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区位;贸易依存度有所提高,但各省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实际利用外资水平不稳定,且与全国发展态势不一致;对外承包工程规模起伏不定,占全国比重降低;对外贸易产品结构单一,在价值链的分工地位不高.新时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西北地区深化开放发展的基本路径在于: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推进制度型开放;通过"三重开放",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增强与区域重大战略的协同性;深化区域合作,与东部地区共建海外产业园区;把握数字经济机遇,不断降低贸易成本.

    "一带一路"西北地区开放发展制度型开放贸易成本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现实困境与纾解进路

    黄小玲冉凌宇向为民
    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要素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动力源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加快培育和建成高效安全的数据要素市场,有效完成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是激发数据要素价值化和产品化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手段.然而,现阶段我国数据要素市场交易规范不完善、数据权属不清晰、统一定价不规范和安全风险仍然存在等现状制约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发展创新.立足于我国现阶段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建设实践,从完善市场体系顶层设计,鼓励市场主体探索实践;加速法律法规落地生根,创新引领规范发展;注重数字技术发展创新,开拓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激发数据要素潜能等维度提出创新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建议.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数字经济数字技术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交通运输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慕顺宗
    101-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对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并呈现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一致的价值意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改革深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存在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科技创新驱动水平有待提高、绿色低碳转型进度尚有欠缺、运输服务质量存在提升空间等现实问题与挑战.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赋予的新任务和新使命,我国交通运输行业需从构建高质量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培育交通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进程、扩大优质运输服务供给四个方面发力,多领域、多路径协同推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交通运输业交通强国